优秀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
2017-09-09周唯
周唯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08
摘 要:当代竞技体育竞争程度空前激烈,屹立世界之林的路途存在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体育专项学生乃至运动队,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是根本任务。其中,高水平运动队更承担着为国家荣誉战斗的使命与职责。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作为运动训练中的主体,一方面是整个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工作中的积极参与者,教练员更是灵魂支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优秀的教练员作为有实战经验的“过来人”,才能让处于理论阶段的运动员拥有更强的实战基础。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硬的内在外在能力、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导出优秀的运动员,在这当中,了解运动员的心理与需求,处理好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运动员 教练员关系 管理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208-02
1 运动员
运动员,也称运动选手,是耐力、敏捷度等身体条件高于常人,且因此擅长于运动竞赛,从一定角度来看,将从事职业运动的人称为运动员。
1.1 运动队中的运动员
“认识独特的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这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社会人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社会人是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自然人”相对。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运动员在运动队期间不仅是完成某次比赛任务而已,同时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1.2 運动员与教练员
相当一部分优秀运动员非常年轻,从小就进入运动队进行专业训练,然而对比赛取得优胜的动机还没有成熟。教练员一旦管理方法用错,采取呵斥甚至不适当的体罚,反而与运动员的距离越来越远,产生疏离感。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最亲密的人是教练员,运动员虽然要在某一运动技能上拥有卓越的能力,但也是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不是只会说话,只会做动作的机器,同样需要理解等情感需求。
2 教练员
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训练,培养运动员的人,对运动员的身体思想,技战术和道德意志品质等全面负责。
成功教练的特征有:(1)自我感知的能力;(2)激励他人的能力;(3)建立关系的能力;(4)变通的能力;(5)沟通的能力;(6)前瞻的能力;(7)控制的能力;(8)把握职业界限的能力;(9)诊断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10)从事商务能力。
2.1 运动队中的教练员
人是社会的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当然,运动员面对着社会大环境中的各种传统落后意识和社会不良倾向、行为,必然少不了收到各种程度的影响与侵蚀。这就要求教练员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起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它,避免运动员偏离备赛期的轨道。
在与运动队教练员交谈时了解到,运动员们在运动队里坚持训练和比赛,有的是迫于训练基地对他们作为运动员的制度和要求,他们可能从心理上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运动产生心理依恋,只是把这项运动作为进入大学的踏板,一旦进入大学,便没有了激情和动力,只是迫于制度的约束,加上学业上和比赛上的压力,有的学生运动员甚至出现了倦怠。
2.2 教练员与运动员
在专业运动队,封闭式管理训练的运动员不管在生活还是专业训练上都比较依赖教练员,而教练员的每个行为、每句话、每个表情无不牵动着运动员的情绪。若教练员能将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积极化,将消极影响最小化,将能使运动队更加团结,互助,使队伍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 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
要改善两者之间关系,增强他们之间的互补性和亲密性,对于教练员来说,要尽量满足队员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的需要,在生活中给予队员亲人般的关心,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对于运动员来说,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听从教练的指导完成布置的任务,在学习、生活和训练中遇到困难,要主动找教练倾诉寻求帮助,把教练当作良师和益友。
就如大满贯乒乓球选手张继科的教练刘国梁所说“人一定要有一些最坚定的东西和声音是别人影响不到的,教练的作用就是让你少走弯路,要充分相信教练”。
我们都知道,张继科在经过少年得志的风采后又付出了年少轻狂的代价,尔后重新振作起来,与刘国梁教练无不关系,“你如果是条汉子,是块材料的话,你会重新杀回这个球队,我就告诉你,这对你来说,这是个坎儿,要让我感觉不一样的张继科回来了”。刘教练在关键比赛中给予张继科机会,张继科在把握住了13次命运之战后,再次收获教练的信任和更多的参赛机会。
刘国梁教练,中国乒乓球总教练,中国首位大满贯选手,2003年便出任中国乒乓球男队总教练,同时也是上海交大的硕士研究生,拥有所有优秀教练必须的优秀品质。在运动员萎靡不振时给予激励,在收获荣誉时告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生活中及时交流,像兄长更似父辈,让张继科成为赛场上的“血性藏獒”,平日里的温情“儒将”。
3.1 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阶段划分
当运动员处于青少年阶段时,教练员与运动员应该是子女的关系;当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水平时,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当运动员已具备较高水平时,应该是朋友之间的关系。
当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时,教练充分给予关怀与爱护,才能让其在运动队训练时更加有安全感,从而安心训练,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当运动员具备一定水平时,此时应该对自己的身体与技巧形成有了初步认识,对更高层次的技能形成有更高的需要,教练员此时给予帮助是运动员极其需要的;当运动员已具备较高水平时,认知达到某一高度,知识体系形成较为牢固,这时教练员应平等的交流意见,而不是争个你死我活,这时,教练员与运动员应该是朋友间的关系。
3.2 正确处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
每个运动员最理想的训练状态,大概是希望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在与教练与朋友相处时能更多平等的交换意见,获得尊重。就如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人和人相处不是似运动队队规一样冷冰冰的关系,即便是下属与领导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相处也不能只是用训练或工作中的关系,这样会使运动员产生不安和距离感。一位成功的教练员,必定会使运动员对其产生钦佩之情。
研究也证明,运动员会从他们认为亲密的人那里寻求帮助和支持,从而和教练员形成情感上的依恋感,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够互相补充、默契合作,为了到达相同的目标而做出自己各自的努力;教练与队员及队员之间可经常一起活动、聚会、经常来往,增强交流沟通,拉近心理距离。
4 结语
因此,要从提高团队一致性满意度和团队成绩满意度的角度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承诺,首先要提高团队一致性和团队的成绩。教练员的任务不仅要提高队员的技战术程度,并且还要构成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团队,教练员乐意接受队员的意见,运动员乐意听从教练员的指导完成布置的任务,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为运动队的每一次训练任务、每一次比赛、每一次成绩目标而努力,各自都为运动队的成绩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身为运动队的管理者,一个优秀的教练员,不仅要用规章制度来管理,适当的时候,还要将管理和训练分开来看,使管理人性化,让运动队在有组织有纪律的同时更加有活力,从而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姬姗姗,王英春.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心理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4):87-91.
[2] 钟日升.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现状的分析及教练员角色定位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170-172.
[3] 郭修金,胡守钧.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7):37-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