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
2017-09-09吕经纬王佳婧
吕经纬+王佳婧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07
摘 要:在整形外科中,瘢痕疙瘩的治疗以及诊断较为棘手。从组织学角度分析,瘢痕疙瘩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过剩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早期过度增生,主要特征就是胶原沉积,目前还无法确认瘢痕疙瘩的主要发病机制。但是,据相关研究证实,瘢痕疙瘩与成纤维细胞凋亡基因变化的关系较为密切,为有效解决成纤维细胞凋亡的难题,相关学者开始对光化学基因转移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凋亡 研究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207-02
瘢痕疙瘩类型较为特殊,属于良性纤维组织肿瘤的一种,在创面基本愈合之后形成,与异常创伤反应有直接关系。瘢痕的范围也会较原皮损区域大,同时也会浸润瘢痕周围的正常组织,发病早期阶段,会产生炎性浸润带。目前,临床上治疗瘢痕疙瘩疾病的方法较多,但是能够保持持久有效的药物还未有发现。近年来,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在不断进步,相关研究指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一些特性变化有可能是因为基因的功能以及结构出现异常,由此有必要采用基因技术对瘢痕疙瘩疾病进行有效研究[1]。
1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
1.1 分布特点分析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状为扁平长梭形,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出现增生现象,细胞层次有显著增多,中央位置以及边缘位置排列较为混乱,出现细胞交错以及重叠。皮肤成纤维细胞处于正常状态下呈平行极性方式排列,不会有交错以及重叠现象出现。
1.2 增殖活性研究
相关学者研究证实,瘢痕疙瘩周围以及中央部、边缘位置的皮肤细胞增殖活性较正常无损的皮肤高,增殖活性最高的位置就是邊缘部,而当基因结构以及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造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出现过度繁殖,同时胶原出现过度合成现象[2]。
2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因素
瘢痕疙瘩成纤维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同组织学特征相同,当细胞凋亡遭到抑制后,就会致使细胞外基质出现过度沉积现象,特别是胶原。
2.1 p53基因与p53蛋白的关系
人体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以及调节细胞周期的重要基因就是p53,当p53基因有缺失或者特变的情况出现时,就会生成多种细胞瘤,在对瘢痕疙瘩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3/4组织中有野生型p53基因突变现象。相关学者研究指出,在瘢痕形成中,p53基因家族的主要昨天就是调控,而导致其基因出现突变会直接导致瘢痕疙瘩出现浸润性生长,同时有反复复发的现象出现[3]。P53蛋白能够对正常细胞增殖以及凋亡进行有效调节,对细胞周期进行控制,同时对细胞的凋亡也会产生诱导。p53蛋白表达会在瘢痕疙瘩边缘增生位置显现,而当其出现突变后,对细胞增生的抑制能力就会消失,导致凋亡减少,而增生区的细胞会出现增生,导致成纤维细胞处于失衡状态。
2.2 Fas基因
Fas也称之为CD95,一般情况下,当FasL与Fas蛋白相结合后,通过胞内蛋白介导,对凋亡基因产物进行激活,而后对FasL蛋白所在细胞进行诱导,致使其在短时间内凋亡。
2.3 bcl-2基因
bcl-2基因能够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进行调节,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瘢痕疙瘩中bcl-2蛋白呈现为阳性,由此可推断出bcl-2在调节瘢痕疙瘩端粒酶活性中起到重要作用,致使端粒酶活性出现升高现象[4]。成纤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过度表达能够对细胞凋亡产生抑制效果。
2.4 survivin与caspasa-3
Survivin能够对细胞增殖以及对凋亡进行抑制,其主要就是通过对caspasa-3进行抑制达到抗凋亡的目的。
2.5 细胞因子TGF-β分析
在血管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中,都会有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细胞因子有多种类型,而研究发现,与瘢痕形成较为密切的细胞因子就是TGF-β,在伤口愈合的全部过程中都有TGF-β1参与,从而对胶原以及纤维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以及合成起到促进效果,加快瘢痕疙瘩形成。TGF-β1在调节作用发挥时,需要结合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由此可见,瘢痕疙瘩持续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为TGF-β1受体基因出现突变,致使TGF-β1受体出现失活,最终达到成纤维细胞逃逸凋亡的目的[5]。
3 对凋亡蛋白基因进行探究的意义
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变化原因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对从基因水平角度干预瘢痕疙瘩形成有一定帮助,同时能够对细胞抗凋亡因子进行抑制,对信号传导进行掌控,促使细胞加快凋亡,从而建立新的靶位点,方便瘢痕的基因治疗。借助基因转移技术特异性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进行诱导,能够有效阻止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
基因治疗方法主要就是在质粒DNA插入目的细胞后,对遗传错误的情况进行修补,从而将能够控释外源基因在靶细胞中表达的位点特异基因转运系统开发出来。
4 展望
在纳米颗粒表面借助理化方法将识别性因子引入,从而在细胞中导入特异性基因,此种方式在治疗瘢痕疙瘩上前景较好。而当光敏物质处于适当波长下,在激活后就会有光化学反应产生,此时产生的光化学基因转移具有一定优势。光敏物质属于新型纳米基因载体,能够有效增殖活跃细胞,同时,其因光化学反应出现的活性氧物质会对细胞内膜系结构产生破坏,方面基因逃逸,对于基因的转移有一定帮助。综合上述分析,借助光化学作用诱发纳米脂质体出现选择性介导,从而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的凋亡基因能够进行高效表达,利用基因治疗联合激光的方式能够加速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这也是瘢痕疙瘩治疗中一种新的手段以及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朝阳,吴文艺,朱世泽,等.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7):1754-1757.
[2] 马静,李晓江,刘流,等.小分子干扰RNA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8):1280-1282.
[3] 陈刚,梁奕敏,李青峰,等.丹参酮ⅡA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实验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2,8(2):73-77.
[4] Jenifer Mendoza,Anil Sebastian,Ernest Allan Donald Allan et al.Differential cytotoxic response in keloid fibroblasts exposed to photodynamic therapy is dependent on photosensitiser precursor, fluenee and location of fibroblasts within the lesion[J].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2012,304(7):549-562.
[5] 滕建英,徐少骏,谢菁,等.异搏定对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传导作用[J].健康研究,2011,31(2):86-90,封2,封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