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2P的劫后余生

2017-09-09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交易额网贷借贷

江寒秋

在经历过e租宝、泛亚等重大恶性事件后,以P2P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继续着行业洗牌,大批平台公司跑路、倒闭,劫后余生的平台公司或是转型抛弃P2P业务,或是寻求与保险业或资本合作以维持其生存发展。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多部委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P2P行业信息中介的地位,银行托管资金、网络借贷限额、负面清单等细则,并给予所有平台一年的过渡期。这是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的细化和确定,也是2016年4月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的“行动纲领”。

到今年8月,过渡期即将结束,无法做到监管要求的平台,开始纷纷退场。

《征求意见稿》指出,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这种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模式,就是此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掀起巨浪的,人们常说的P2P。

2015年以前的两年,P2P都是一个以极快速度吸引投资者和参与者的行业,小投入,高收益。短短两年的时间内,P2P业务的平台参与者持续涌入,也持续退出。

原本就是一个行业在初期热度越高,就越容易鱼龙混杂。P2P成了一个筐,非法集资、高息贷款等非法内核披上这件新外衣,逐渐让这个行业变了味儿,监管层也开始不断提示风险。

直到2015年年底,e租宝、泛亚等一批公司出事,警方介入,舆论对P2P的质疑声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平台”大量涌现,根据统计数据,从2007年至2017年5月,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近6000家,其中2015年以后超过3000家。

网贷之家发布的《停业及问题P2P报告》中称,2016年停业及问题平台主要发生在1-8月,原因在于监管《征求意见稿》发布和次年4月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对于不合规的平台形成巨大的冲击,表现为1月、5月、6月、7月、8月停业及问题平台集中爆发,这5个月单月爆发的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均超过150家,总和949家,占2016年全年累计数量的比例为54.51%。

于是,经过一阵大清洗,更多留下的平台,不愿再与P2P沾上关系,“去P2P化”,成为大家摆脱行业负面形象的普遍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火热时期杀入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看到互联网金融风口,多类实力机构杀入网贷行业,有国资系,也有银行系。

而他们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给予投资者“安全感”。但是“定心丸”只能给投资者吃,要在日益严苛的监管环境下持续发展,需要清晰明确的盈利模式。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从行业来看,可能只有10%左右的平台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能够实现持续盈利。

从市场需求来看,监管明确后,此前退出的投资者,可能会再次回来,已经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加速。

零壹财经报告称,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P2P借贷行业累计交易额保守估计约为3.36万亿元,其中2016年交易额接近2万亿元,为19544亿元,同比增幅为100.4%;P2P行业成交额年交易额仍在快速增长,预计2017年交易额有望达到4万亿元。

这就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留给更少的平台。

资本对待P2P的态度也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态势。零壹财经报告称,从风险资本对P2P网贷的投入力度看,2016年网贷行业投融资事件明显减少,但投资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核心逻辑是,目前运营良好的平台已所剩不多,A轮及以前的融资明显减少,而B轮以上的大额融资有所增长。

部分平台已经融到C轮资金。盈灿咨询数据称,截至2017年4月,获得C轮融资的P2P网贷平台仅13家,总融资金额约57亿元,其中包括拍拍贷、微贷网等平台。

被资本市场认可,不仅仅是已经经历过诸多波折且存留下来的企业的希望,也是P2P行业未来的希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易额网贷借贷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去年全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超1000亿元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