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生扫个马路,莫名惊诧个啥

2017-09-09米绪

齐鲁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清洁工博士生马路

米绪

日前,一则“同济博士生替父母扫马路”的微博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网友们意见不一,吵了个热闹。

29岁的田俊涛,不久前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博士,读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由于老家贫困,五六年前父母为了他读书就到嘉兴做环卫清洁工。他在暑期早上帮父母扫马路,减轻他们的劳累。

这样的一个田俊涛,被网友们点赞,尚可以理解。至少田俊涛作为例证,可以给《最悲哀的教育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富二代!》一类的网文支撑,也可以冲淡一下留学生机场捅死母亲一类新闻的悲情。但网友的各种质疑和批评却暴露了集体潜意识里的复杂和寒冷。有人觉得家境如此,田俊涛应该早点工作奉养父母,怀疑他得了工作恐惧症。面对毁誉,田俊涛的态度非常淡定: 一来,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我都是我父母的儿子,他们在老家种地,我就帮着种地,他们在嘉兴扫地,我就帮着扫地,这不就是儿子天经地义该做的嘛;二来,保洁员是一份值得尊重的工作,我愿意做,跟我是什么学历没有关系。

田俊涛的言行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平民子弟的心态。帮父母扫大街也好、卖菜也好,做家务也罢,的确是子女们天经地义的事情。29岁的男青年,身强力壮,在学习之余帮助父母再正常不过了。我的高中女同学,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关工作,她的父母不愿闲居,去做传达和保洁。每当五一长假,这位北大毕业的女公务员,就去代班做保洁,让母亲有机会回老家探亲访友。她尊重父母的选择,不认为有失什么身份。在我的老家,趁着暑假,大学生和父母一起去农田或海滩打工,并不少见。这些工作和城市孩子去做家教、到麦当劳炸薯条,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不过是工作环境不同。田俊涛之所以被强烈关注,因为他的博士生身份,也因为社会心理的不健康。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几乎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基因。读书人的体面和苦力的臭汗成为我们的传统教具。“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去扫大街”,“不好好学习就让你去端盘子”等等司空见惯。语言背后,是我们对社会分工下不同行业的歧视。“人上人”、“人下人”的分野附在对职业的歧视上,从待遇到社会地位,不一而足。

我们给予底层劳工的物质待遇和平等礼遇,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环卫工,大多工具简单、环境艰苦、收入菲薄且得不到尊重。网络上疯传,在美国旧金山地铁当清洁工,年薪 7.77 万美元;在日本羽田机场做清洁工的新津春子,获封 “ 国宝级匠人”;在德国当清洁工,工资仅次于总统;在英国当清洁工,退休金高于私企员工。工资背后,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蓝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在一个保洁工有可能成为“国宝级匠人”的国家,想来清洁工的社会形象不仅仅是含辛茹苦、低人一等,也不会常常遭遇市民的谩骂和刁难。当蓝领工资不低于白领时,他们的孩子也不必承受异样的打量,连念个博士都要被扣上死读书的帽子。话说回来,念不念博士真的只是田俊涛个人的选择,最多是他家人的共同决定,和田家父母的职业无关。若是我们这个社会,清洁工的孩子都没有选择读博士的权利了,那才是民意被恶意所绑架。

儿女帮助父母,本属平常。平常之事炒得如此热闹,说明我们病的不轻。什么时候,清洁工的孩子不再被这么莫名惊诧或被“真情满人间”,才是真正的文明“一小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洁工博士生马路
忙碌的清洁工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来车往的马路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过马路
海港清洁工
过马路
这份爱穿越马路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