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乌兰察布站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09魏瑞芳马少雄
魏瑞芳 马少雄
摘 要:针对乌兰察布站交叉作业、室内管线分布多,施工工序繁杂,本项目引入BIM技术,通过建立基于5D数据的乌兰察布站土建及机电安装、通信等工程信息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和合理优化。通过对三维仿真漫游查找设计不合理的部位提出变更。通过三维动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施工交底,从而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标,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信息模型;施工交底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5-0043-03
BIM技术在普通房建施工领域应用效果较好,可以解决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电缆桥架、自动控制、消防、安防等多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与施工问题,尤其在三维技术交底、碰撞检查和管线综合优化等方面优势明显[1][2]。本文针对乌兰察布站的工程特点,建立基于5D数据的乌兰察布站土建及机电安装、通信等工程信息模型,引入BIM技术,为参与项目建设各方提供信息化交流平台,为实现建设对象可视化、施工进度控制动态化、信息数据采集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3][4]。
1 概述
1.1 乌兰察布站工程概况
乌兰察布站位于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地区中部,是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的最大中间站。工程由站房和站台两部分组成,站房建筑面积11949.14m2,建筑尺寸147.2m×38.4m×21.0m,基础为独立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候车大厅屋面为钢网架结构。站台及有柱雨棚建筑面积为15866m2,车站设450×12.0×1.25m基本站台1座和450×12.0×1.25m中间站台2座。
1.2 工程特点及应用BIM的必要性
乌兰察布站作为标段的控制性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交叉作业多:房屋、轨道、供电、通信、信号、工艺设备、给排水等多系统工程,相互穿插施工较多。
(2)室内管线分布多:提前进行BIM三维碰撞,为图纸会审及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3)施工工序繁杂:钢网架结构施工、高支模、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工序多。
(4)精细化管理:单体建筑多,检修组合库及物资总库,运用组合库,综合楼等生产用房涉及专业多,施工过程中劳动力、物资、机械设备调配频繁。
基于以上特点,本项目将引入BIM技术,提前规划、重点模拟、化繁为简、综合调配资源。通过乌兰察布站土建及机电安装等工程建立信息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和合理优化、通过对三维仿真漫游查找设计不合理的部位提出变更、通过三维动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施工交底,确保站场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成本达到预期目标。
2 乌兰察布站BIM三维建模
2.1 建模流程与思路
本项目涉及专业多,施工过程复杂多变,因此在BIM实施过程中需制定相应流程,并依据流程,将BIM技术高效地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其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2.2 模型效果展示
作为现代施工企业,我们以信息科技为依托,把信息模型为基础的BIM综合应用在企业全面推广,在项目前期策划、施工过程、运营维护阶段全程引用,为项目的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及施工协调引入新的方法,更高效,快捷、合理的进行全面管控。而正确、全面的BIM模型是一切信息应用的基础,在模型创建的不同阶段,不同规则直接影响后期模型的质量及应用范围,建立正确的模型并赋予正确的信息是关键。本项目按照既有流程采用相关软件建立BIM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各主体工程模型如下图所示,图2为revit建筑模型,图3为乌兰察布站站房效果图,图4为乌兰察布站站台。
3 BIM技术应用方案研究
传统模式下看二维图纸想象三维构造容易对设计造成误解,而BIM的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提高了建筑识别功能,降低了各参与方的门槛,提高了沟通效率。在模型的应用过程中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风险点进行施工模拟,寻找到更加合理的施工解决方案。参考总工期计划,物资总控计划、季、月计划,通过模拟施工,对施工现场土方调配、材料设备堆场等进行三维对比优化设计,减少现场的二次搬运以降低成本。通过将土建模型与机电模型结合,进行碰撞检查、施工漫游,优化施工组织等,从而体现在该项目中应用BIM技术的必要性。
在完成三维模型精细化构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BIM模型有效的在工程施工中加以运用,实现模型的工程价值,本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管线碰撞及洞口预留
在复杂的建筑项目的管线综合中,依靠人力进行检测和排查大量的构件冲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BIM模型的碰撞检测功能则充分发挥计算机对庞大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BIM模型的建立,核对已有的设计变更,乌兰察布项目通过BIM建模发现图纸问题共77处,其中,钢筋专业45处,土建专业8处,安装专业24处。通过BIM碰撞检查功能,一层共发现碰撞点556個,二层共发现碰撞点822个,合计1928个。通过BIM综合管线模型的提前模拟辅助施工,避免了各碰撞点的拆过返工,保证了施工工期,节约了工程成本。
对发生碰撞的管线进行优化设计如图5所示,在满足相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使得部分管线净高增加,如运转楼管线综合材料用量减少,经工程量统计,其中机电管线总长度减少246米,支吊架数量减少47个,部分建筑管线净高得以提升,空间得以增加。
通过BIM技术,智能判断预留洞的位置,最后出具的预留洞口报告中,利用三维可见性对管线与建筑墙碰撞的位置进行洞口预留。
3.2 算量及资源管理
对建造各阶段的模拟,可运用模型统计出各阶段的工料用量,并通过BIM技术的4D关联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工程。将项目工期进度计划、物资材料总控计划、季(月)度材料计划、总工程数量清单等信息与BIM施工模型相链接,形成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直观、精确、动态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并通过对项目人力、物资材料、机械设备的实际投入,结合项目工期目标,合理调配和优化资源,提高机械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实现限额领料,避免了材料浪费,节约了工程成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