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坪山镇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2017-09-09廖新兰邬建傅航
廖新兰 邬建 傅航
摘 要 玉米是垫江坪山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 000公顷左右。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之一,为了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总结出了“1+3+3”的控肥增效技术模式,即“1”:普及应用一项核心技术措施;“3”:把握3个关键需肥时期; “3”:掌握3项配套技术。通过“1+3+3”的综合农艺措施最终达到控肥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玉米;减肥增效;技术模式;玉米秸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8.010
根据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采取“1+3+3”的技术路线,“1”,即普及应用一项核心技术措施,即根据土地养分状况实现配方施肥、平衡施肥;“3”,即把握3个关键需肥时期:重打底肥、巧施壮秆肥、强攻增穗肥;“3”,掌握3项配套技术,即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1+3+3”的综合农艺措施最终达到控肥增效的目的。
1 1项核心技术措施
按照“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氮、磷、钾及微肥密切配合”的原则,配方施肥,平衡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
2 3个需肥关键时期
玉米施肥要坚持施足底肥、追施苗秆肥、重施攻苞肥的“一底两追”的原则,施肥量分别占总量的40%、15%和45%[1]。提倡施肥含氮磷钾养分的玉米专用复合肥。
2.1 重施打底肥
底肥的用量及占总施肥量的比例因肥料种类、土壤等而定。底肥应以缓效性肥料为主,适当搭配速效肥料。根据坪山镇土壤特点,推荐每667 m2施肥25-10-15缓控释专用玉米肥30~40 kg。
2.2 巧施壮秆肥
拔节时施用肥料叫壮秆肥,其主要作用是壮秆,也有一定促进雌雄穗分化的作用,特别是种植中早熟品种的玉米,施用壮秆肥后的增产效果显著。壮秆肥应注意施用适量,以防节间过度伸长,茎秆生长脆嫩,后期发生倒状。综合分析、玉米在拔节前每667 m2施氮肥4~6 kg。
2.3 强攻增穗肥
穗肥又称攻苞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雌雄穗的分化,达到粒多,穗大、高产的目的。穗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50%左右。以速效氮肥为主,施用的最佳时期在雌穗小穗小花分化期,一般在小喇叭口期间,生产上还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土壤肥力水平以及前期施肥情况考虑施肥的时间和数量,一般土壤肥力低、基肥少、植株生长较差的,应适当早施、多施;反之,可适当迟施、少施,每667 m2施氮肥量8~15 kg。在壮秆肥、增穗肥期间,追施的氮肥尽量结合中耕锄草,确保提高肥料利用率。
3 3项配套技术
3.1 增施有机肥
选择圈舍中完全腐熟的畜禽粪便直接施用,若选择未经腐熟的畜禽粪,必须和秸秆等物料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至55%~60%,堆成宽约2 m、高约1.5 m的长垛,长度可根据需要而定[2]。每2~5 d可人工翻垛一次,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发酵中若发现物料过干,应及时在翻堆时喷水,确保顺利发酵,经40~60 d的发酵即可完全腐熟。每667 m2施用量在1~2 t,坚持连续3年施用。
3.2 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秸秆内含氮量为0.6%,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能达到15%左右。1 250 kg鲜玉米秸秆相当于4 000 kg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相当于18.75 kg碳铵、10 kg过磷酸钙和7.65 kg硫酸钾。连续二三年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5%~0.2%,增加速效磷33%~45%、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3],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3.2.1 玉米秸稈直接还田
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玉米秸秆砍后切为两三段或直接顺种植方向置于沟内,收下季作物(红薯或大豆)时,翻土将未腐熟的玉米秸秆掩埋。
3.2.2 玉米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
选择靠近水源、运输秸秆方便有闲置的坑、沟或挖深1.5 m的坑,坑的大小、形状根据场地和材料灵活掌握。堆前将玉米秸秆加水浸透。每1 000 kg秸秆堆一层,配腐熟剂2 kg,尿素5 kg撒在其上。然后堆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撒铺,堆成高出地面1 m左右为宜。在玉米秸秆堆好后,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或加盖黑塑料膜封严沤制,一般堆腐5~7 d即可作为底肥施用。
3.2.3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年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是玉米螟和纹枯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起来越重,使受害玉米大幅度减产。
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秆、危害雌穗和雄穗。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采用“三指一撮”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丢心,每个喇叭口丢三四粒。防治效果明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对水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
纹枯病发病的部位主要是叶鞘和果穗,其次是茎秆。叶片发病后,初为淡褐色斑块,有时呈水渍状,病害先从基部叶鞘开始,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当病害发展到果穗后,穗苞上也形成云纹状大块病斑,不久,上部茎叶即会全部枯死,以后整个果穗干缩。防治方法:清除头年残株,排水降湿。发病初期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后用20%井冈霉素25~50 g/667 m2,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对水50 kg喷洒于发病部位。
4 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施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耕地理化性状逐步改善,质量稳步提高,粮食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实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理的目的。
通过增施有机肥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作物病虫害,促进农作物增产提质,特别是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体来说,通过玉米“1+3+3”的综合农艺措施,每667 m2年均可累计降化肥5~10 kg,减少投入40~60元。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5 g/kg,产量提高6%左右,每
667 m2节本增效200元左右。
参考文献
[1]苏荣强.重庆市荣昌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6(11):35-36.
[2]袁瑞.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6(14):10.
[3]史丽丽,冯佳,孙海昆,等.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7,21(1):24-27.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