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北教育的“翻身仗”

2017-09-09吴越

齐鲁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青海名师

吴越

相关链接

水涨之后船如何高?

“十二五”期间,海北州投入了相当于全州两年财政收入的资金实施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从统计数据看,海北州各类教育的校舍建设及仪器设施配备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大多數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均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山东。

但是,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办学条件的“水”却没有带来教育质量的“船”相应抬高,相反,高考、中考以及教育评测的成绩等屡屡下滑。

2016年,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进驻的时候,正是海北州教育发展最“低迷”的时期,摆在他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解决“新瓶装旧酒”的问题,在办学条件基本完善的情况下,实现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去年10月召开的鲁青对口支援合作座谈会,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在加强智力支援合作方面达成共识。随后,《山东省关于助推青海海北州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智力援青被摆上了愈加重要的位置。

第三批山东援青工作团队中,除了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3名干部分别到州、县教育行政部门任职,还有4位来自山东名校的优秀管理人才加盟,直接到海北州基层学校担任业务副校长。直接选派人才到海北基层学校援教尚属对口援青的首例。

教育援青的干部带着因缺氧发紫的嘴唇、顶着高原灼热的阳光,走学校,搞座谈,摸情况,听意见……调研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引起了海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有的甚至直接被当作教育行政决策的参考。

因家庭条件等原因,刚察牧区仍然存在学生辍学现象。去年8月,在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任职副校长的张西坤,利用开学前的时间,前往泉吉乡和哈尔盖镇进行为时两天的家访。正值夏季放牧季节,牧区的孩子都会跟着家人到大山深处的草原放牧,每找一个学生都要跑很远的路。张西坤家访的第一天就遭遇大雨,路上随处可见山坡上滚落的石子,但他仍坚持按计划走访学生家庭,劝说几位辍学的孩子重新返校。

“引进来”和“走出去”

今年5月8日至12日,为积极实施名师送教三年行动计划,谭金芸作为威海市名师送教团成员来到门源县开展送教活动。回到威海后,她写下一篇《青海青,青海情》在网上引起轰动。

她在门源讲课结束后,“师生们一次又一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孩子们用火辣辣的目光‘封锁着我,再三催促他们离开时,大家仍依依不舍。有的孩子跑过来和我拥抱,有的红着眼睛和我挥手,有的亲切地和我说着:‘老师,希望再见到您!”

在众多孩子的心声中,本刊记者找到了一封写给支教老师的信,其中几句是:“老师你可以留下吗,做我们的英语老师,刚才你给我们讲课,讲的好棒。老师你走了,我们会哭。”

一年里,来自山东的229名“齐鲁名师”、骨干教师先后走上高原,与海北州教师一起开展了专题讲座、课题研讨、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合作教研活动,举办讲座、座谈700余场次,开展同课异构82节次。合作教研活动别开生面,形式多样,海北州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参与,无异于一场覆盖全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过去一年中,走进山东接受专业培训的海北州教师达到165人次。

过去一年,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海北都一改成绩逐年下滑的“疲态”,重点本科上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改变了长期徘徊在全省平均线以下的历史,中考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均实现较大幅度上升,原本流失到外地的学生纷纷返回到州内学校就读。

山东教育援青的工作经验被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专报的形式予以推广。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了解到山东教育援青的工作情况后,专门批示要求认真做好总结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青海名师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