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之路

2017-09-08母志宫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高效语文教学

母志宫

【摘 要】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呼聲越来越高。“高效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能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无疑为广大语文教师指出了一条道路。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传统教学模式

斯宾赛说过: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的。而这一准备又主要在课堂里完成,教师正是在其中“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那么,教育的问题最终回到了课堂的教学。近年来,语文教学虽进行了新课改,但仍存在重技巧训练,少能力发展等不令人满意的弊端。对于进行反复、统一标准的和机械训练的传统课堂教学,能否承载素质教育这一重担,成了时代的课题。欲握住开启智慧的钥匙,就不得不从课堂教学中寻找更高效的法宝,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的“质的”提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据悉,到目前为止,不少学校仍保持着“一幅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 [1]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虽由19世纪初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一模式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现如今,我国诸多地区教育由于这一模式化消解了语文课堂的魅力,语文味难觅;导学案与参考书重复使用,学习低效;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评价激励机制缺乏长效性。这样机械的、乏味的课堂所培养出的学生个性不够鲜明,自我表达意识不够强烈,自我创新能力不够高。可见,传统课堂弊病日渐凸显,课堂换血行动刻不容缓。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尔也指出,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应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与弊病进行梳理,继而认识到高效课堂模式提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实践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近年来,各个中学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各种高效课堂的“教学范式”应运而生:杜郎口中学提出“10+35”模式,河北天并中学践行“大单元教学”以及江西宁达中学提出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概念等。无论何种形式,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包括他们的思考、质疑、发现等探索活动。运用动机策略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何谓自我效能感?美国心里学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高效课堂”这一课堂组织模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教室”为“学室”,正是受到了这一理念的支配。从形式上,改变了从教者们所熟悉的“五段教学法”,使得师生之间由“权威—服从”的二元对立转为和谐对话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核也就是“高效”,这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学生的终极追求。那么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笔者认为可从四个维度探讨:一是看教学是否相长,是否和谐、积极;二是看课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否实现了教得少,学得多;三是看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看课后反馈情况如何,也就是通过测验检学习所得。那么,针对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笔者欲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微:

一、学校应将以人为本视为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以人为本的核也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个性。学者杜金山有言,“教育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依照人性去发现人、解放人、发展人、成就人,最终使人成为人”。[2]教育只有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引下,才会让“高效”贯穿于课堂。虽然在有些教育者看来,“高效”也许过于理想化,但如果我们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遵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那么,以此为基础的高效也就无需指责和挑剔了。高效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低效甚至负效到有效课堂的探索,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它的中心是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去努力探索适合他们学习成长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这不仅使学生得到解放,也解放了教师,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矛盾,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老师也由厌教转为乐教,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甚至它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语文教学对一个民族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二、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教师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语文高效课堂能否有效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养。语文教师能否正确发挥其在高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演好幕后策划者的角色,根本上还取决于其专业素养,即“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知识基础。一个知识视野开阔的语文教师才能够融会贯通地联系相关学科深刻理解本学科知识,进而灵活自如地解决教学活动中的有关问题。窦桂梅老师曾说:“教师自己首先要静心,要钻进去,沉下去,积蓄内力,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课文,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教师自己没有被美文陶醉,就不要进课堂。” 的确如此,在教师走进课堂之前必须备好课,积蓄内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又专又博。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是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这既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等辅助教学活动的知识,也包括新课程改革理论等指导教育改革方向的知识。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素养,如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等。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地位特殊,语文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捍卫我们民族语言的地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准确、清晰且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母语的主动性。在这种形式的带动下,语文才能凸显其真正魅力。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还应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情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等。当然,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还要求教师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科学安排好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使教学活动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最后,当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有一定的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以适应教育活动中的新问题、新情况。endprint

(二)回归生活,重语文味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足见,语文具有生活性,语文教学应注意其生活性特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影视作品、报刊杂志、广播网络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活化生活源头,引导学生寻找到对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振,感悟生命活力,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带领学生们走入真实的生活。本应是源自生活的语文,本应是生动形象的语文,却与学生渐行渐远。故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感受校园之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用眼睛、耳朵和心灵感受天地山川的种种神奇和人文景观的无比美妙,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观察,处处留意。二是引导学生搜集家乡名胜古迹资料,开展“情归故里”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无论是叙说本次活动,还是作文论述,都有“话”可说,而且是那么自然、真诚。此外,还可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课。

(三)做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高效课堂实施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的组织者是教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表现在,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既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把握学生的总体年龄特点和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确立课文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既要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要反复阅读语文教科书文本。其次,科学编制导学案。高效课堂“人本”、“生本”、“学本”的性质决定导学案使用的必要性,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起本节学习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认知前提,由于教材的编写面向的对象是全国各地区的学校,针对性不强,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份他们能够看懂的、经过精心选择的导学案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份编写内容合理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载体。在高效课堂中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具体表述,一般来说, 导学案的编写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流程和验收工作四部分内容。再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是师生通过文本进行互动的桥梁,是保证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关键。目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通过采用这些方法,教师才能做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三、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的流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学、展、点、练”几个环节可依据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按照高效课堂效率最优化原则,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时,一步能完成的就不要用两步,两步能完成的就不要进行三步。那么,高效课堂具体的教学活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让“自学”真实发生。在传统教学课堂里学习,“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导致学生亦步亦趋,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在新课改推动下,大力提倡“自学”,这是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之一,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做铺垫。其次,让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建设学习小组,而这些小组也就自觉担当了“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任务。以往的教学乃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二传手”和 “知识的贩卖者”。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因此,教师可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让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当然,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如能得到相互启发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在这一环节后,教师可让学生展示活动心得和收获。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特色,展示的过程是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的过程,也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展示的过程伴随着其他学生的倾听、质疑和自我认知矫正的过程。最后,课堂评价要有效。《新课标》指出“应该同时采用教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因此,高效课堂采用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基本方式。教师从以往以“分”为导向,“率”为标准,“考”为法宝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从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在各方面的优势和成功。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利国利民。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正是“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完成从学会知识到基础学习能力的转变,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建立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体现。高中语文作为基础课程的主要科目,建立语文高效课堂,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地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因而,教师可创设交往型的课堂交流、创设开放型的课堂交流、创设学案型的课堂交流等方式,为高中语文教学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8.

[2]杜金山.预见高效课堂(下)[N].中国教师报.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模式高效语文教学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