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的对策
2017-09-08解囡
解囡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思政工作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并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措施与具体实施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
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新媒体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从本质上而言,新媒体属于历史性的范畴。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基于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有限、无线、卫星网络作为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声音、图象、文字进行处理的新兴媒体。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媒体超过了电脑,成为第一终端,与电脑相比,手机媒体的交互性更强,填平了传播者之间的鸿沟,将受众从信息接收者转化为信息发布者与信息评论者,借助于手机媒体,他们可以随时浏览和评论。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方面,促进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结合,是我们接下来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的影响
(一)扩展了思政教育的平台
借助于新媒体的契机,大学生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课堂的限制,可以随时利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也可以借助于新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多元化的内容,利用图象、文字和视频的形式来表达教学内容,迅速为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扩展思政教育课堂的内容,创新现有的教学平台。
(二)强化了思政教学的实效
在新媒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与大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把握好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提高思政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交流效果并不好,如今,利用微信、微博等工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拉近了彼此,有效强化了教育质量。
(三)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来获取海量的信息,接触多元的价值与文化观念,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更多的是在杂志、报纸、课堂上接受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经过过滤和筛选的,无法充分反映出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之后,学生再也不是单向的信息接收者了,不会对教师的思想盲从,这对于传统思想教学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影响了思政教学的权威性
新媒体具有共享性、泛在性的特征,是对传统教学课堂权威性的挑战。目前,有少部分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不高,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将传统教育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导致思政课堂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信息选择量更加丰富,这对于思想教学的权威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容易遭遇信任危机,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找出适应新媒体形式发展需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
二、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结合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来传授“主体间性”的思政教育思想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新媒体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点课题,并积极利用主题网站、学校网络论坛、微信、微博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教育观念上,尚未得到有效的变革。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需要意识到新媒体的发展需求。从传统“主客体”的思想政治教学观念转化为“主体间性”的思想。在传统“主客体”模式中,学生是被动参与教学,无论是能动性、自主性,还是创造性和参与性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之相比,“主体间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双方拥有同样的话语权。
在新的历史时代下,作为思政教师,要注意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双方做到互相理解和信任,遇到分歧时,主动沟通,直到双方达成共识。
(二)依托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在主题网站的建设、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网络舆情的传播上,进行自主创新,发挥出思政课堂的主阵地,充分考虑到“95”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同时,还要尝试在校园内部建设出集齐文化性、知识性、思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此外,建立起积极向上、内容丰富的微信平台、认证微博,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利用多元化的线上互动活动,摆脱传统说教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密切关注学生日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与主动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还要做好对主题教育网站的管理和监控,强化源头管理,构建出全新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三)走出新媒体的限制,推行实践化课堂
传统的思想教学课堂是单一的“粉笔+黑板”的形式,这种静态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笔者认为,要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必须要走出新媒体的限制,推行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教学引入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情境模拟教学便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应用该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讲解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即可让学生对“小悦悦事件”进行讨论,组织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引导学生组织出模拟法庭,自己来扮演法官、被告、原告的角色,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四)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监督工作,创设绿色网络媒体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促成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解决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而最终目标乃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行为的真正养成。为了保证大学生能有一个干净、安全的网络媒体环境,各大高校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监督工作,增加技术力量对高等院校的网络环境进行清理,严厉打击网络欺诈行为,严禁含有网络低俗内容的视频和言论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向他们推荐优秀的学习教育资源和优质的社交平台,让学生们有一个绿色的自媒体使用环境。
三、结语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正在日益渗入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现在应该加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研究,積极借助各项科研、调查,分析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希望通过此篇论文,可以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莉花,张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简论[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6(02)
[2]姬立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苏亚红.浅谈微信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丝路(下旬).2016(10)
[4]严航.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改革中的应用思考[J].新闻传播.2016(18)
[5]米江霞,甄晓英.基于网络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