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中新型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
2017-09-08周民
周民
【摘 要】钢琴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优化发展,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面对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升级。本文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当今的钢琴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的提升提出了初步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新型教学;高校钢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3-01
一、高校钢琴专业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钢琴专业教育是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大高校现已充分认识钢琴教学的重要性,并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现有的钢琴教学方法大多主张口传心授,学生并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参考教学大纲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的是钢琴作品的重要理论知识,教师正确示范演奏并告知学生主要的演奏技巧。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新式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探索新式的钢琴教学法来适应高校钢琴专业教学的新需求。
二、新型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情景再现教学的新运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很好掌握演奏技术,但大多数学生的演奏情感较为干涩,缺乏演奏张力,不能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意境,而情景再现式教学恰好弥补了上述不足。情景再现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所要教授的内容再现情景,给学生营造体验钢琴作品情景的氛围,加深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演奏感染力和张力。
例如教授《秋日的私语》如恰逢秋季,就可以带着学生到室外去体味秋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搜集素材,展现现实生活中不易获取的美感体验。《牧童短笛》这首曲子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水墨画,通过曲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作品展现的意境。该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二)对话式教学的新尝试。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该过程是师生之间以平等民主的形式开展的,该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享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够及时向教师传达自身的学习意愿与感受。
(三)分组式教学的新实践。高校擴招后学生的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加,但师资配备并没有同步提升,造成了师生资源分配极不合理,学生数量超过课程设计的容量,无法实现均衡有效的教学效果。随着高校扩大招生的规模,学钢琴专业的学生逐年递增,但教师的数量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变,而且这种师生数量上的不均衡将会随着高校的扩招而逐年扩大,而通过分组教学将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开教学能够有效地缓解师生间数量的矛盾。
具体的操作措施为: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以便于因材施教,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为目的,将自然情况接近的学生分到一组,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成效每组不可超过8人。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这样分组的优势在于,一是由于每组学生的自然情况相似,学习能力也都差不多,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共性的教学问题,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可以节省教学资源,使有限的教师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每组的共性问题逐一解决后,教师可一对一地辅导相对少量的个性问题,如此教学便能确保学生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划分后的学习小组能够在组内和组间形成比、学、带的热烈气氛,形成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在帮助中相互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提升整体综合素质。
可见,分组教学是解决当前高校师生数量不平衡的优选方案。但要注意的是,分组教学的每组成员不应该是始终不变的,每组成员应实行科学动态分布,要依照学生的阶段性学生自然情况、努力情况和教学任务的需要进行有效调整。动态小组成员划分方式,有助于分组教学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结语
综合上述,随着国际和国内教育环境和人们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与更新,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管理的需求,各大高校和钢琴教师也应根据教学环境与实际需求的变化,改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尤其对于钢琴教师来讲,应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以兼收并蓄、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改造提升,加强对新型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裴照亮.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音乐时空,2013,(08).
[2]靳甜甜.高校钢琴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音乐时空,201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