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7-09-08魏旭武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旅游业常态区域

魏旭武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发展区域旅游展现的新特点的基础上,对未来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其格局进行了阐释,同时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区域旅游战略思考

新常态中的“新”是指和旧质有所区别,“常态”则是指一般会产生的那些状态,所以其整体的意思就是说和以前不同的,比较稳定的一种状态。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趋势性的,表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既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包容与共享,又要在经济发展中及时转换和调整经济增长速,改变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为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动力。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在内的一些重要特征以及内涵丰富。对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判断需要具有战略性、方向性还有全面性,这就需要对新常态进行充分的认识同时对其进行使用,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区域经济的综合性发展,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

1.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战略制定的影响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旅游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其也是人们比较满意的一种现代服务业,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區域旅游发展也开始展现出更多的新特征。

1.1 同步提升个性消费、扩张规模,展现出“旅游强国”的特点

新常态主要表现就是“基本结束排浪式模仿型消费,消费开始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并没有屏除经济良性发展中那些好的基本面,因而旅游经济在发展中仍旧保持着较好的上升趋势,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促进了现代品质化与高端化的旅游消费模式形成,并且向体验化与休闲化、家庭化与大众化、自主化与散客化、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方向转变,意味着我国的旅游业开始进入质和量同步发展的一个阶段。当前中国所拥有的国内旅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同时出境旅游消费还有出境客源都排在世界的第一位。在2014年的时候,出境旅游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1亿,是世界出境人数的十分之一。在后经济时代,我国的出境旅游开始成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引擎。其影响不单单只是表现在经济层面,同时也在社会文化交流、政治关系处理等很多领域凸显出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开始渐渐凸显出“旅游强国”的影响力还有特质。

1.2 跨行业、跨界企业开始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将布局规划拓展到全球

在新常态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进行全球布局以及大开放这样的平台,同时也促使新业态的经济投资模式出现,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的投资机会增加,还有旅游业融资投资的方式也开始发生了改变。首先,跨行业、跨界旅游企业的崛起速度非常快,比如众信、京东、万达、携程等企业开始围绕旅游服务或者是旅行进行了收购兼并,同时开始让线上线下趋向融合发展。这些企业他们都是非国有也是非传统的,他们的形成还有发展,意味着旅游管理经营开始要迈入另一个崭新时期。其次,在跨领域旅游方面的投资力度在增强,这也是产业升级转型以及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的统计可以知道,我国在2014年对旅游投资有69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31%,和全国投资的增长速度相比的话,其差不多高出了15.9个百分点。其中有160多个项目超百亿元,这些投资一般主体都是跨界企业。 最后,旅游跨界投资逐渐趋向国际化,其一个主要提心就是我国从以前的 “出境旅游客源输出”开始转变成为“旅游资本输出”同步推进、双向交流。

1.3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理念下的区域性旅游产业作用分析

现代化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即旅游业的发展,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当前经济运行速度整体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的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依然比较高,同时在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增加消费,并且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积极性作用明显。从相关的数据来看,2014年的时候我国旅游业增长就比较平稳,国内旅游的人数达到了35亿元,跟2013年相比增长了10%,其总收入大概有3.3亿元。国家下发的相关文件中旅游业也开始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从这些可以预测,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增强资源的配置效率、统一市场将会成为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要求,同时这对区域旅游市场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将会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还有纵深推进。其不但给全国的旅游发展腾挪了一定的空间,同时也给那些比较落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1.4 释放“人口红利”,建立“中国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劳动力减少,对于经济增长中的有效资本投入也明显减少,这就要求在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增加技术投入。传统的旅游业发展一般被看作是一种密集型劳动产业,而且其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收入水平也没有很高,工作人员展现出了非常大的流动性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现在的旅游服务方面的水平较低。在新阶段,旅游开始呈现个性化趋势,这就要求其服务的品质要更高还有更精致,同时这样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的提高,“中国服务” 模式特征明显。

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当中出现的“叠加效应”“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现象并存,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六百多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使得他们的薪资待遇逐渐和农民工的待遇差不多,这就促进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大学生性质的人力资源具有高素质优势,为“中国服务”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

1.5 在互联网背景下全面深入新型发展模式

在新常态下,生产专业化、智能化、小型化将开始成为产业新特征;小微企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生产相对集中、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将会加快;产业结构将会进行优化升级。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传统旅游业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被逐渐改变,其实国务院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到“要把信息化当作重要途径,让旅游服务效率得到提高。要积极开展网上支付、网络预订、网络营销还有旅游在线服务,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构建旅游呼叫中心、数据中心,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企业的信息化旅游服务水平。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互联网对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互联网的影响力非常强,同时它也是媒介手段,开始让人们在选择市场还有选择出行方式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商业发展模式,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发展应该与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旅游产业形态的改变,形成统一而规范的利益链条,在互惠互利中促进各行业经济的同步增长,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endprint

2.新常态下区域旅游发展展现出来的格局以及趋势分析

旅游业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体化的区域旅游,这时一种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融入新格局,适应新常态,使得区域旅游业能够有着更多发展动力的基础。

2.1 将国家提出的经济战略融入区域旅游发展当中

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格局,也是利用创新改革来打破原有的地区封锁以及利益 篱,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首先发挥出先行先导作用,提高旅游经济增长的综合性带动效用和联动辐射效用,在此前提下,需要注意旅游经济发展的出发点是实现区域经济的综合性发展,从而保证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中更加充分地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尤其是需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还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综合性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对接中,促使现代旅游业发展保持更高、更强的发展动力和潜力,这些在区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导向作用。

2.2 区域旅游发展的突破核心就是中、西部旅游业的崛起

旅游业在新常态下其在我国的西部、东部或者是中部地区社会发展中的发挥的作用还有拥有的地位都是有着差異。旅游业的重点自然就是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将其在培育服务业还有城市产业转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中部还有西部地区则是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或者是中期阶段,因为传统模式的不足使得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这样一来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当中旅游业的地位就更加重要,尤其是在“禁止开发区”还有“限制开发区”这两类功能区,依靠优越的人文资源还有自然环境,同时利用外部一些条件来对区域的发展进行改善,这样就可以让这类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其服务业转型还有城镇化进程。

2.3 区域旅游的发展热点是整体开发生态文化功能区

旅游业当中的生态文化功能区的能够获得发展是由于国家规划主体功能区的推进还有落实。在这种前提基础下需要对我国的国土空间内容以及开发形式进行综合性分析,对于一些限制性开发区域和禁止性开发区域应该做到必要的风险规避,而对于重点开发区域应该在资源的优化利用中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用。其中,重点开发区还有优化开发区的区域型,国家在规划和建设城市群的过程中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给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利用提供了较好的消费市场,,同时这样的一种不断积聚的城市群空间开发了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例如在环城栖息带的建设基础上,能够将城市空间中限制性开发区域充分利用起来,使城市群周边区域开发、应用更加有效和合理。在此过程中需要集中体现自然环境的优美性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文明性,提高城市景点景区对人们的消费吸引力,地方管理部门需要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大型的休闲游戏休憩中心。

3.区域旅游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思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旅游业处在升级转型的阶段,因此需要培育更多新竞争优势、寻找发展突破口,进而适应现代化的经营发展模式。

3.1跨区域旅游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跨区域旅游建设中需要对整体的生态旅游功能区进行整体性开发。这些区域一般聚集了山水人文精华,而且其也是让各区域发展实现协调发展的 “润滑区”,同时还是国家重点关照的“穷、边、少、老”地区,规划建设跨区域旅游目的低,不但对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同时区域城市程和生态功能区的协同发展能够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

因此,要将旅游跨区域规划作为一个发展性的平台,促使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充分应用不同的旅游资源,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共同开发、利用中,配置更高级别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建设更高品牌、更加结构、更大规模的旅游地。促进城市群与城市生态功能区协调发展,需要城市群能够在全面的对接性发展中促进专业化生态功能区和休憩空间的建设。要根据“差异化推进、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来对当前的旅游发展水平进行考虑,要能够将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联动性作用和综合性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各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旅游业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3.2 发展突破口定为重大项目的投资,促进区域旅游创新和投资共同发展

我国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在一个升级转型与加快发展的时期,传统旅游资源在不断的开发中变得越来越少,新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带动大项目、大资本。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范围不断扩展,而东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也正向更高层次和级别转型、升级,这其中的驱动力量还是投资。集中在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开发中乡村旅游产品、养生产品、健康医疗产品以及一些养老产品均能够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得到较好的发展空间和给予。

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开放化和国际化,因而可以不断推进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中不断构建现代化的发展架构。另外还需要形成多层次推进、统分结合、横向协调、纵向通畅的协作统筹机制。要把建设跨区域旅游合作区纳入到国家相关的会议议程当中去,从国家层面去对重大的经济政策和旅游政策问题进行分析,从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思考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各合作区域对旅游合作进行参与的专项议事制度以及联席会议制度,要将会议制定的关于旅游方面的决定进行全面落实;同时还需要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在跨区域旅游发展中实现区域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广联盟以及旅游协调机制;实施沿边沿海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边境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下加强不同地区的旅游合作与经济交流。

结语

我国的区域旅游发展受到新常态的影响非常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明确知道现阶段区域旅游业呈现出来的特点,要掌握好区域旅游业的格局还有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全胜,席建超.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15(07):793-799.

[2]和云.“三个支撑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5(04):28-32.

[3]王慧芳,原勇斌.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以晋城王莽岭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78-80.

[4]欧阳琳.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考——以衡阳市为例[A].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中国旅游未来发展——结构转型与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2012:4.

[5]钱永兰,袁书琪.对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05):95-99.

[6]郭晓东.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38-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业常态区域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分区域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