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资产证券化现存问题与发展进路研究

2017-09-08杨瑞东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

杨瑞东

摘要:资产证券化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引入、发展、低谷、重启四个阶段,因此,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存在“天使”与“魔鬼”的对立,本文试图对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中现存问题,立足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当前推行市场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信息披露;信用增级

一、资产证券化的发源与界定

资产证券化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Gardener通过系列研究从宏观层面对资产证券化给出了如下定义:所谓资产证券化指的是一种金融匹配的工具,其中匹配主体是储蓄者与借款者,匹配中介是金融市场、匹配内容是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金池的构建。后来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划分,前者主要指的是商业票据、公司债、股票等资本类型,后者指的是狭义的资产证券化,即有“证券化之父”之称的Frank J.Fabozzi 提出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指的是一种可以在市场流通的附息证券,与其他证券不同的是,这种证券是由金融市场中具有共同特征的贷款、消费分期合同、应收账款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但又有确定收益的资产包装形成,使原有的普通资产具有了市场化、可收益的特征。本文讨论的重点即狭义的资产证券化类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将缺乏流动但将来又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组与信用增级的方式,最终通过证券发行的方式实现收益的融资模式。

二、资产证券化运用的效益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影响着金融调控机制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是通过作为发行证券出售资产的一种融资方式,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上看,稳定的现金流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而现金流源于银行或者其他机构用资产未来的收益换取而来,因此,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于减少了银行的现金存量,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随之将会减慢资产证券化的速度,反之,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会有助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改善金融体系、发展金融市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资产证券化有利于融资渠道的拓宽

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一个新时期,城市通过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却严重困扰着项目的推进,现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主要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基于政府信用融资而来,因此,融资风险承担由地方政府兜底,以至于出现地方政府负债高居不下的局面。引入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对于改变这一现状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导向性和结构性的融资模式,在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中,地方政府可以将基础设施将来产生的稳定现金流作为资金基础,进而发行证券,通过金融市场获得项目建设资金。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当前政府融资平台中的运用,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为基础设施建设中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资产证券化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的引入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降低融资的成本。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资产证券化有着较为成熟的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通过证券发行之前对交易资本进行的信用增级模式,提高了交易资产的信用等级,在交易市场中易于获得交易主体的认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就当前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交易效率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通过将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负债等金融机构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对于调整证券市场的交易主体类型以及改善行业自身负债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保险公司作为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同时,又可以作为其他資本包装过程中的信用增级机构,这一模式的运用对于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促进保险业壮大,推动我国经济机构的转型与发展意义深远。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现存问题

(一)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缺失

从现有规定来看,为保护金融市场交易中的投资者,同时保障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稳步推进,防止其“魔鬼”面孔的再次显露,要求证券化的开展需要两家符合法律规定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与普通的债券相比,资产证券化的评级难度显著更大,当前市场经济模式下资产等级评定机构资质的鉴定通过行业自律监管的实现,但是,由于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交往过密的特点,因此,如何确保评级机构的独立性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对于资金池建立以及信用增级等信息,投资者不能得到有效的了解,基本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者决策失衡,对于证券市场信心不足,以及风险有效防控难度显著增加,信息不透明、披露不全面严重阻碍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三)基础资产固有风险审核不规范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应用核心在于资产池的质量保证,资产池的质量决定了违约风险的大小。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和资产池质量审核不严,难以保证后期现金流的稳定,加大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影响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优化途径

(一)健全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体系

我国当前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缺失,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有效推进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即使资产证券化过程的信用评级也仅仅是为证券交易的投资者提供一种决策参考,但就目前金融交易市场的信用评级的影响力来看,信用评级机构做出的信用评价报告,对于投资者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现有的评级体系不完善、评级信息不透明、评级机构的资质审核不严的现象,需要在借鉴美国的标准普尔评级集团、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等多个知名的评级机构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引入会计准则和法律准则监管机制,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

(二)加强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对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具有重要作用,对风险隔离机制的设计、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信用增级等信息的有效披露,对于保障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投资人的权益,提高投资人的风险防控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亟须加强的是银行市场的信息与信用机构评级中的信息披露,通过充分提高交易信息的透明度,才能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三)合格投资者引入与会计准则制度的建立

为保证资产证券化的良好运行,防范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引发的金融风险,我国需要借鉴美国资产证券化改革举措,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中合格投资者的审查机制。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国启动《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以下简称《改革法》),在这部法律当中,美国为防范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做出了发行人保留至少5%基础资产的规定,并提高了发行人的、发起人的放贷标准和房屋抵押贷款标准,有效保障了资金池基础资产的质量。《改革法》进一步规定了发行人应当负有审慎审查的义务,在会计准则修改中,提高了资产转让报表的确认标准。就资金池审核确认过程中金融工具的计量、披露以及稳定现金流的审核、信用增级等问题的评定与确认都建立了完善的会计准则制度。因此,我国需要借鉴美国对于资产发行人的严格标准,对于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人的资质加强审核和规范,确保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威.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理及经济效应[J].证券保险,2012(01)

[2]张理平.资产证券化与地方融资平台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10(04)

[3]张明,邹晓梅,高蓓.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2013(11)

[4]潘秀丽.中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及建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
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模式探讨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