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扶贫现状调查研究
2017-09-08田雪青
田雪青
摘要: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扶贫方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帮助贫困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帮助贫困人口树立信心、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精准扶贫背景下针对当地各种情况提出的特色产业扶贫,是保障农户能够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吕梁市L县为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
一、产业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时强调把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办好的三件实事之一。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没有产业脱贫,就无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二、产业扶贫实例——吕梁市L县
(一)吕梁市L县产业扶贫产生背景
L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革命老区,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山西省3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经济总量小,贫困人口多,发展基础差,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农业综合实力不强,是该县的最基本的县情。
(二)致贫原因
1. 缺乏劳动力
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重点。目前,由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广,标准不高,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还会增加家庭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脱贫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长期救助。
2. 因病致贫
贫困户家中如果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本身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家庭甚至因为家庭成员患病而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信心摆脱贫困。
3. 生活环境较差
L县有60%以上的农户地处山区,其中有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市镇,交通极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4. 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相对而言,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当地政府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一定帮助,使其能够尽快的摆脱贫困。
(三)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结合当地自身发展情况,L县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为指导原则,形成“六大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即: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劳务输出产业。这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较大且有显著成效,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1. 经济林产业发展
(1)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L县红枣产业在政府的强力推动、龙头企业的拉动、枣农与合作社的联动下实现红枣系列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挖掘红枣的增收潜力,20余家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和67余个红枣企业、115个红枣专业合作社,依托建设的2000余座红枣烘干房,进行红枣的初精细加工,全县的红枣加工转化能力达60%。通过红枣加工企业、建设红枣批发市场,推动了红枣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龙头,销售有网络"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2)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L县山区面积较大,多数乡镇适合种植核桃,境内温差较大,核桃品质较高。“十三五”期间,重点在标准化管理、改良品种上下功夫,其效益会极大提高,核桃产业会成为L县具有发展前景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县核桃栽植面积314502亩,其中原有核桃树和进入初果期面积大约5万亩,近几年新发展面积25万亩,幼树改良嫁接优良品种5万亩,核桃产量大约500万公斤,产值大约1亿元。实行标准化综合管理的乡镇覆盖以上提到的19个乡镇,329个村,总面积达201177亩。
(3)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L县是一个山区欠发达县,境内沟壑纵横,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发展蔬菜产业并没有“先天优势”。然而,县委、政府站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战略高度,学习外地好的做法,投入大量资金,建园区、建基地、建市场、创品牌、请专家,为临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将发展成为继红枣、核桃之后带动农户增收的具有潜力的产业。
2.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光伏产业具有建设投产快、增收持续稳定、市场风险低、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2015年,光伏扶贫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精准扶贫十大扶贫工程。山西省是光伏扶贫试点省之一,经过一年的试点试验,光伏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已成为山西省精准扶贫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
该县光伏扶贫主要以村级光伏电站建设为主,以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示范先行”的原则,以村集体为主、企业参与的方式,按照“五统一、两集中”的合作模式,建设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村光伏电站全覆盖。2016年,重点在3个乡镇的3个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建设3座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0兆瓦,占地面积3280亩。
3.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拓展农民创新创业平台,L县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业合作社等农村销售主体,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和提升改造农村网络设施、乡村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快递服务“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使农民能够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网上购物环境;搞活农产品流通,拓宽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扶持农村青年创业,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村电子商务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endprint
4.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偏远贫困地区脱贫减贫、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促进贫困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精准扶贫、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L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仅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而且激发了其创新能力。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碛口古镇自开发以来,带动和吸纳了景区环卫人员69人,解说员30余人;从事旅游经营的宾馆餐饮住宿及农家接待28家,提供就业人员300余人;两家航运公司及黄河沿线从事旅游快艇经营人员20余人,汽车租赁人员20余人,黄河沿线自然风情带从业人员约30余人,以及其他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经营人员,旅游总收入约1000万元。
5.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L县依托红枣、核桃、小杂粮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其农产品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15年年底,全县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红枣、核桃加工企业,培植了一批小杂粮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3个,年加工转化农产品9300万公斤。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产业化经营收入达760多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基本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6. 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L县有1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3个基层培训站和70个基层培训点。2016年,全县累计劳务输出22.1万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3.8%,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太原、北京、天津、上海、内蒙、山东等地,从事出租车司机、建筑、电子、家政、餐饮等行业。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总体来看,劳動力就业选择丰富,就业渠道多样,女性外出就业数量显著增加,外出务工地域由本县、本省扩展到北京、天津、上海等25个省(市、自治区)。
三、结语
L县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贫困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一模式所带来的实惠。虽然各地产业不同,模式各异,但是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贫困群众能够脱贫致富。要打破“等着别人送小康”这样的思想,让贫困群众自身动起来,靠自己的双手去摆脱贫困这才是长久之计。特色产业扶贫正是根据当地的情况,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脱贫产业经验可复制。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2]杨秀丽.精准扶贫的困境及法制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01).
[3]张志刚.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经,2015(10).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