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之洲
2017-09-08岳远
岳远
这里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却孕育不出名震八方的传奇球星;这里有46个国际足联成员,却没有一家具备世界杯8强实力;这里为发展足球投入了惊人资金,收效却不甚理想。是什么阻碍了地大物博的亚细亚成为足球强洲?亚洲足球前进的脚步,为何愈发蹒跚、愈发缓慢?
今年3月,扩军后的2026世界杯名额分配产生了初步方案,亚洲被拟定8席直入,最多可有9队入围决赛圈。一时间,欧美媒体怨声载道。
最终方案如果照此执行,亚细亚将成为欧洲(16)、非洲(9)之后获得决赛圈名额第3多的大洲,比南美洲还多2张直入门票。这是什么概念?2018世界杯决赛圈,算上东道主,欧洲也仅有13支球队,而南美洲已经拥有“4个半”名额。设想中的2026世界杯,亚洲、中北美及加勒比(从3到6)以及大洋洲(从0.5到1)都实现了名额翻倍,但看一下最近的国际足联排名我们会发现,中北美第6的洪都拉斯世界排名第68,而亚洲排名第8的叙利亚位列世界第80。
再作个假设:2018世界杯已经扩军到48支球队,亚洲有8个直入名额,12强赛7轮战罢仍有机会获得B组第4的伊拉克,目前世界排名第119。知道排在世界前48位的欧洲球队数量是多少么?25!
集体后退
今年年初,国际足联开会讨论世界杯再次扩军的可行性,亚足联主席萨尔曼明确表态支持参赛球队数量增加50%,并信心十足地列举出亚洲应该获得更多名额的理由。“我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拥有很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还有广阔的足球发展土壤和无穷的上升潜力。”这样的话,巴林人其实早十年说也没什么问题,想想十年前的亚洲足球,再结合当前形势展望一下十年后的亚洲足球,不会有什么本质区别。
回顾世界杯几次扩军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每次亚洲都是受益最大的地区。16队时代,整个亚太區只有1个名额,所占比例6%;24队时代,亚太区名额增至2个,比例升到8%;32队时代,每届最少也有4支亚洲球队入围,比例上到12.5%。然而,80多年来没有哪支亚洲球队可以堂堂正正、毫无争议地连过两轮淘汰赛。越多给亚洲名额,亚洲球队在世界杯决赛圈的表现越令人失望。
1998年至今的5届世界杯(32队赛制),可以直观体现亚洲足球的发展轨迹。20年来,只有日、韩两支亚洲球队未缺席过决赛圈,5届赛事代表亚洲区出战的国家仅有7个(其他5家是伊朗、沙特、中国、朝鲜和澳大利亚);0比4、0比5,甚至0比7、0比8这样不应出现在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都是亚洲队扮演悲剧主角。
2010南非世界杯日、韩双双杀进淘汰赛,2012伦敦奥运日、韩一起闯进半决赛,一度让亚洲球迷看到转机;但3年前的巴西世界杯,4支亚洲队不仅无一家小组突围,甚至没人能赢得一场胜利。12场比赛3平9负、进9球失25球的惨状,让亚细亚足球在欧美强国身边完全失去了面子与尊严。2014年底的国际足联排名,亚洲没有一支国家队排进前50(伊朗排名第51),创造历史最差成绩。
更令人失望的是,目前的日、韩、伊、澳(最有可能入围2018世界杯的亚洲球队),相比2014年都有明显的整体实力和竞技状态下滑。本届世预赛12强赛积分最高的伊朗队,7场比赛仅6次攻破对手球门,荷甲射手榜上名列前茅的戈钱内贾德和俄超新星阿兹蒙都只有一球入账;日本队12强赛首战即主场告负,掌控比赛能力较之以往大大退化,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后场长传发动进攻;“太极虎”韩国队前6战输了两场,做客中国更是遭受了世预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耻辱性失败。
至于澳大利亚,也遇到了加入亚足联以来的最大危机——6月8日主场对沙特如果无法取胜,波斯泰焦卢的球队或许就要时隔12年再次体验附加赛的残酷。
想当年,没跳进亚细亚足球版图的“袋鼠”战斗力并不算差,队中核心还是科威尔、维杜卡这样的英超顶级球星。但看看现在,2015亚洲杯最佳球员卢翁戈当时只在英格兰第3级联赛效力,37岁高龄的蒂姆·卡希尔现在仍能为国出战,12强赛队内进球最多的耶迪纳克(英冠选手)是3次靠点球破门,罗比·克鲁泽、奥尔、罗吉奇等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天才依然平淡无奇……这样的球队如果无缘俄罗斯世界杯,也是理所应当。
亚洲强队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中游球队也没能趁机赶上、颠覆秩序。过去10年,非洲足坛不再有绝对强者,欧洲出现了比利时、威尔士等实力不俗的新兴力量,南美区也见证了智利、哥伦比亚的崛起。亚洲有什么?2007亚洲杯冠军伊拉克至今仍看不到入围世界杯的希望,卡塔尔成了首个举办世界杯前没参加过世界杯的国家,石油富国阿联酋、沙特的国家队依然缺乏凝聚力,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欺软怕硬着存在……至于正大力发展足球的中国,已经12年没有任何青年队入围FIFA赛事了。
说到青年队,最近10年塔吉克斯坦、约旦、越南、缅甸等国都参加过U17、U20世界杯,而号称足球人才后备力量最强的日本,2009年到2015年居然连续4次无缘U20世界杯。这是否预示着未来的亚洲足球,将更加平庸着混乱?
龙与虾
当年朴智星在曼联混得风生水起时曾预言,总有一天,亚洲球队将获得(男子)世界杯冠军。然而在现行大洲预选赛体制下,锻炼机会有限的亚洲强队,几乎不会借助洲内比赛实现水平提升。总和“臭棋篓子”下棋,必然越下越臭。
亚洲的绝对强者日本队可以在亚细亚赛场踢得很华丽、很漂亮,但去到顶级舞台面对欧美强队和非洲劲旅就会手忙脚乱,缺乏解决问题的办法。巴西世界杯小组赛首战被科特迪瓦逆转后,南安普敦中卫吉田麻也遗憾地说:“亚洲区世预赛和亚洲杯,跟世界杯正赛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我们在亚洲面对的对手基本都会采取防守策略,我们可以从容地控球、配合、组织进攻;但在世界杯上,对手各个都会压迫紧逼,而且技战术、力量和速度都强于我们。即便我们先进球,也很难守住胜果。”
19世纪末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脱亚论》,主旨就是希望大和民族在观念上趋近西方,与当时思想落后的亚洲国家划清界限。这种观点转移到足球领域(曾经也有人提出过),就是亚洲强队不能总陪弱队玩,只有经常跟欧美强者真枪实弹较量,才能真正提升水平——土耳其、以色列、哈萨克斯坦这些“脱亚入欧”的国家队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由于地理、文化和观念因素,亚细亚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做到“足球脱离”。endprint
将更多出色球员送去欧洲、培养一支海归国家队倒是可行,日、韩两国近年来也在这样做,但这对亚洲足球整体发展来说并没有决定性帮助。德国联赛与亚洲球员有着很强的粘合度,目前德甲赛场共有8个日本球员和3个韩国球员,大部分是主力而且贡献突出,还有酒井高德这样担任俱乐部队长的选手。可这些人回到国家队,经常会出现体力不足、配合生疏等问题。马特乌斯说过,亚洲球员在欧洲立足的最大优势是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可将一帮无私者凑到一起,很难踢出高质量的足球。
更何况从数量上,德甲日、韩球员已经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要知道,在2014-15赛季,德甲可是有12个日本人和7个韩国人!对比成材率和淘汰率,亚洲球员在欧洲的生存状态依然不乐观。
亚洲足球整体水平本来已经够低,亚足联和各地区足联还经常组织“菜鸟互啄”的无聊游戏。这里不仅有东亚杯、铃木杯(东南亚)、南亚杯和海湾杯,还曾以活跃弱队比赛积极性、发掘足球落后地区天才球员为宗旨搞过“亚洲挑战杯”。(编者注:2006年到2014年,参赛的都是FIFA排名靠后的国家队。)2016年,亚足联又突发奇想创立T4年一届、只对FIFA排名倒数国家队开放的团结杯……光听这名字是不是就Low爆了?
由于基因和身体素质方面与欧、美、非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亚洲足球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重视技术,着重培养技术型球员,战术上强调地面配合与灵活跑动。近20年日本足球确實靠着出色的技术水平在世界赛场取得过不错成绩,比如U20世界杯亚军、联合会杯亚军和世俱杯亚军……但足球毕竟是身体接触项目,某些关键位置和角色必须靠强健体魄来支撑。亚洲足球可以走技术之路,但纯粹、呆板的技术流无法确保他们跻身世界顶级。况且对亚洲人来说,刻意强化身体素质,有时会让他们失去原有的优势,得不偿失。
2015年橄榄球世界杯,4场比赛赢下3场的日本队获得一片好评,那支球队有11个人生于欧美,从小练就一身钢筋铁骨。亚洲足球短期内寻求变革和突破,扩大选材面、组建强悍的“归化战队或许是唯一途径。但也要避免像卡塔尔那样,拼出一支军心涣散的雇佣兵球队。
人性的短板
临场心态和求胜欲望方面,亚洲球队相比欧美也有着天然的差距,这跟亚洲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在家门口作战,气势尚能得到鼓舞;一旦去到客场或中立地面对劲敌,亚洲球队谨慎、胆怯、小富即安的心态就会暴露出来,进而影响水平发挥,这点强队弱队都一样。以2014世界杯上日、韩、伊的表现为例:三队首战对手均非本组最强,搏命抢分当为上策,而且日本和韩国都是先进球;可他们或满足于平局、不思进取,或过分忌惮对手实力、不敢放手出击,终致首战不胜,将自己适上绝路。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亚洲人性格上有很多优点,但在发展足球方面,“亚洲性格”更多体现出的还是消极的东西。往下看,很多亚洲球员会因为短暂的困难和眼前利益放弃赴欧磨砺、提升水平的机会,尤其中国球员,经常会找各种借口推阻来之不易的旅欧良机。往上看,除了思想开化、早早提出百年构想的日本,其他亚洲国家发展足球都会因上层管理机构存在“性格缺陷”而走向困顿。腐败、短视、急功近利、卖官鬻爵、黑金贿选……从红海东岸到太平洋西岸,这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亚洲很多国家政府还会习惯性干涉体育和足球,影响专业体系正常运转,国际足联经常要对违规成员下达禁足令,这样一来,发展脚步只能停滞或倒退。最近一例,是去年科威特各级国字号被禁止参加比赛。
宏观调控方面,亚足联对于亚洲足球发展缓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东、西亚对峙一直是亚洲足球的主旋律,从国家队赛事到俱乐部赛事,中东人和远东人的矛盾仿佛永远无法化解。无论谁上台当政,首先想的都是维护出身地的利益;为了确保掌控权,盟友之间也会明争暗斗、互相捅刀。2009年哈曼和萨尔曼之间那场营私舞弊、令世人不齿的权力争斗,对亚洲足球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没有消除。
各种大面积、小区域内耗的最终结果,就是亚足联各成员方向、思路不统一,无法做到发展中协力互助。
作为全世界赌球风暴的中心,亚洲(尤其东南亚)就像一块贴在“世界足球仪”上的烂膏药,不断散发出令人恶心的气味,同时让覆盖区域创口不断恶化。亚洲赛场不仅假球案发率最高,而且经常与政府腐败相关联,就连世预赛这样重要的比赛都会受到操控。一向风气正派的韩国足球界,竟也出现了知名球星收黑钱、顶级强队收买裁判这样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亚洲教练和球员从事职业足球的目的只是为了把戏演好,不断有裁判作为球场执法者公然践踏体育道德。如此环境,谈何发展?
亚洲足球人还经常因为耍小聪明而自食恶果,比如篡改球员年龄的风气在绝大多数国家仍未杜绝……本来底子就薄,如此胡搞只能造成历史性倒退。现在,越来越多高水平足球从业人员涌入亚洲,可无论是去沙漠淘金,还是来中超捞钱,本质都是一样的。亚洲足球也许再过很多年也找不到正确答案,因为他们脚下那条弯路,远远偏离成功终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