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智能制造的“列车通信网络”教学法

2017-09-08张坤鹏陈复扬刘子英陈世明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列车智慧智能

张坤鹏, 姜 斌, 陈复扬, 刘子英, 陈世明

(1.华东交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面向智能制造的“列车通信网络”教学法

张坤鹏1,2, 姜 斌2, 陈复扬2, 刘子英1, 陈世明1

(1.华东交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本文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列车通信网络”课程建设的新内涵,针对大四毕业班课堂“低头族”这一普遍现象,探讨了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本文归纳的典型、可移植的教学特征,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为其他类似的轨道交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智能制造;列车通信网络;教学方法;技术特征

0 引言

智能制造能够实现个体制造单元与基于网络制造系统柔性智能化集成,目前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方面[1]。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建设中,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有望在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中率先实现突破[2]。

以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科学和控制科学技术等集成的自动化专业知识已涵盖了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和产业集成等内容,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3]。

华东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2003年底率先在国内铁路院校同行中开设“铁道信号”专业,并在2012年整合校内相关专业教学平台(信号工技能鉴定的实物教学系统平台、计算机联锁仿真实验系统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该专业设置的“列车通信网络”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面向全校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授课,该课程不仅专业性强、知识点庞杂,其授课效果和质量还受到毕业生就业、考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该课程改革应是一个尊重当前课程建设成果、尊重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特殊主体情况,综合利用智能制造和智慧课堂的时代优势,稳步推进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工程实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和基本途径。一般来说,严明而富有弹性的课堂经律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进行的前提条件。然而,随着功能丰富的智能手机兴起和普及,再加上抽象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单一乏味的“灌输-认知-验证”教学模式,高校课堂上玩手机的“低头族”盛行,而且呈现年级越高越严重的态势,这成为了影响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大障碍。不同于“无手机课堂”的强制做法,以物联网、云计算和无线通信等技术为核心,兼具灵活性、实用性、包容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的智慧课堂,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3]。虽然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已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但如何扬其长、避之短,吸收传统教育的优良理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营造全体学生满意的教学氛围仍是构建智慧课堂的一大难题。

本文针对大四毕业班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差的现象,面向智能制造背景论述了如何在“列车通信网络”课程教学法中综合利用智慧课堂方法论来提高教学质量,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知识掌握率。

1 “列车通信网络”课程建设背景

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类课程教学坚持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现场一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高铁走出去”的国际化竞争力优势,积极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根据我国现代铁路交通网络发展趋势,华东交通大学建立了博士授权学科专业(控制科学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省级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校级研究院(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牵引电气化研究院)三位一体的“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特色支撑体系。为铁路一线培养了大量的信号类人才[4]。经过十多年的专业建设,该校列车通信网络技术人才已形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背景下,该校加快了“列车通信网络”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步伐。

2 面向智慧课堂的教学法

2.1 从智能制造需求中凝练教学问题

在面向智能制造需求的“列车通信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前辈们根据其资深的现场经验,用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技巧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但从许多校友反馈的信息来看,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之前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重知识传授、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重答案、轻过程;重以教师为中心、轻以学生为中心;重科学论文,轻工程设计和实践教学等。作为智能制造教育环境的新诉求,智慧课堂需要双向融合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以实际智能制造问题为牵引,多元化地驱动教学,加强科研反哺教学的力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

本文从毕业生的择业需求和现代制造界的用人视角来探索“列车通信网络”的智慧课堂教学方法。以华东交通大学2011级毕业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4班共120人合班教学为研究案例,在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约束下,智慧课堂教学法综合应用课堂礼仪、专业资源多渠道共享、即时内容推送、工程案例深入剖析、智能学习启发、目标反馈评价和协作互动问答等,促进了毕业班大班教学课程改革(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智慧课堂这类开放的复杂系统来说,笔者通过调研智能制造带来的技术转变,把前辈们的思维、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资料和信息等汇集起来,探索智能制造技术与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交叉点,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展开“列车通信网络”教学效果研究。笔者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经验,在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图1 智慧课堂教学特征

基金重大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省教育厅科学规划课题、江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和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等的支持下,打破传统的主讲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具体如下:

(1)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走访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学工部门、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单位,深入调研当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及时掌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要求,并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提炼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2)通过探索取长补短的集体备课与讨论原则,将凝练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形式综合集成到电子教案中。

(3)将高度凝练的智能制造需求融合到智慧课堂的案例教学中,让难懂的课程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为毕业班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2.2 面向智慧课堂的教学特征

“列车通信网络”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课程,其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微机控制基础、列车通信网络、CRH系列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和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等。考虑到这门课程只有32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即使简单地借助信息技术来教学,也很难摆脱满堂“快键式”的播放困境。因此面向智能制造的教学改革也使毕业班教学活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在智慧课堂中首先引入课堂礼仪有助于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气氛,从而建立师生互相尊重的集体氛围,有助于课堂教学在协作互动中高效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课堂礼仪的专业知识授课模式,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的知识掌握度,而且重视通过现代信息伦理教育手段(比如7.23动车组追尾事故人文关怀视频)引导学生去体验其中的情境,学到蕴涵其中的正确立场,使教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1) 基于课堂礼仪的知识传授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然而,现如今“上课礼”在高校甚是少见。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道德主体地位的缺失,而用人单位又特别重视毕业生的德育修养,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限内权衡传授知识与加强德育教育,一直是智慧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了避免面向智慧课堂的毕业班教学走向放羊的弊端,笔者始终以“德才兼备,德必为先”来要求自己以及每一个学生。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严格纪律约束,且异于毫无约束的微课,富有弹性的德育教学模式优于不考虑实际情况、缺乏生机的课堂灌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通过反复观摩前辈们温和谦逊的课程教学以及密切跟踪智能制造相关的前沿教学视频,笔者逐步掌握了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实事求是的教学语言。例如,施行“上课礼”不仅没有浪费规定的教学学时,还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在一个学期的坚持过程中,即使是面对毫无“上课礼”概念的大四毕业班学生,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上课的重要性,并学会借助智能手机及时查找信息,解答课堂涉及的开放性问题,但又不沉溺于手机游戏和微信聊天等环节中。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约束力和注意力,促进毕业生未来职业生涯素养的健康发展。一个学期以来,除特殊情况外,四个班的考勤率有了明显提高。该课程年度网上评教满意度处于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测评前列。

2) 专业资源多渠道共享

借助前辈们积累的丰富现场经验和资料,针对课程的专业特点和智慧课堂的要求,笔者以全新的思路对“网络与通信基础”、“微机控制基础”和“列车通信网络”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提炼和整合;考虑到学生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上的优势,不仅将重点放在列车通信网络平台的功能协同上,还提供了CRH1、CRH2、CRH3和CRH5动车组信息控制系统等专题供学生讨论。

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上课内容,笔者通过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平台将相关专题PPT发送到他们的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中。借助QQ、手机APP客户端软件、电子邮箱等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回来。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讨论可以代替课后作业,有效地减少了大四毕业生的课外负担。通过和学生的全方位交流,教师可以全面详细地为学生讲授该课程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也会不断地重新思考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促进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增长,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又决定着一流的教学水平。这种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课程改革发展规律,不仅使面向智能制造的“列车通信网络”教学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还促进了青年教师又好又快的成长。

本着服务学生的原则,我们还将智慧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外,借助华东交通大学智慧校园平台,为学生提供上课、找工作和考研备考的咨询服务,排解学生择业需求的困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该课程,从而提高毕业班课堂教学的听课效果。

3) 即时内容推送

借助目标反馈评价体制,笔者立足每一节课、优化教学内容;借助智慧课堂的常态录播、互动教学等功能,权衡板书与多媒体播放的动态教学过程。具体的教学法如下:

(1)经常走下讲台,边讲边观察学生的动态表现。通过协作互动的随机问答环节,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即使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也鼓励大家借助智能手机来查找资料。

(2)对于一些无法解答的工程案例问题,笔者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班和轨道交通前沿讨论会来收集现场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播放。

(3)通过边讲解边播放的直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工程实践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4)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撑:从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的知识点中提炼出“车-地双向无线闭环通信”和“故障-导向安全的行车组织”教学模块,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观念,练就良好的逻辑思维,并拓宽他们的就业范围。

(5) 在课间休息期间,笔者主动到学生中间询问,为学生就业、考研等关心的问题排忧解难。这种启发式引导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 智能学习启发

为了让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笔者将自己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成果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前沿成果有了直观认识,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园配套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此外,从典型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问题需求出发,笔者采用了全新的逆向思维方法,从工程概念探寻关键技术并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总结工作原理,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轨道交通指向性,符合轨道交通教学改革发展规律。

3 结语

本文介绍的多元化“列车通信网络”教学法实施效果表明,该教学法基于智慧课堂典型的、可移植的教学特征,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四毕业班的专业教学效果。下一步需要在如何面向智能制造背景重构“列车通信网络”课程体系、如何权衡经典教学法和智慧课堂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

[1] 刘燕,徐惠钢,李智超,刘叔军,徐本连.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 南京:电气与电子教学学报, 2016, 38(4):51-53.

[2] 林莉,李博达. 全球制造网络下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J]. 长春:工业技术经济,2012,(11): 62-66.

[3] 唐超颖,姜斌.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探究性教学实践[J]. 南京: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6): 91-93.

[4] 黄江平, 杨静, 杨辉, 龚锦红. 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 南京: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增刊): 8-11.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ZHANG Kun-peng1,2, JIANG Bin2, CHEN Fu-yang2, LIU Zi-ying1, CHEN Shi-ming1

(1.SchoolofElectricalandAutomationEngineering,EastChinaJiaotong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2.CollegeofAutomation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technical content of 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urriculum faced wit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phenomenon of smartphone addicts among seniors, the smart classroom based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course. The typical and portabl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a desirable teaching effect, which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other rail transport curriculum system.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mar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2016-12-14;

2017-04- 29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具有行业背景的”卓越计划“中企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XJG-16-5-10), 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成果导向的两化融合及航空航天特色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5JSJG176),江西省教育厅科学规划课题“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13ZD3L003)、江西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地方院校博士授权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JXYJG-2014-0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61490703),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2DQ04)。 第一作者:张坤鹏(1986-),男,硕士,博士在读,助教,主要从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 ecjtu.zhangkunpeng@163.com

TP273

A

1008-0686(2017)03-0058-04

猜你喜欢

列车智慧智能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穿越时空的列车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西去的列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