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耕耘,多点开花
——杨钟健先生在古两栖、爬行动物领域的贡献

2017-09-08

化石 2017年3期
关键词:爬行动物命名化石

刘 俊

长期耕耘,多点开花
——杨钟健先生在古两栖、爬行动物领域的贡献

刘 俊

杨钟健在古脊椎动物学中最早接触的是小哺乳动物,他研究了中国北方的啮齿类化石,从而在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发表了国人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他早期主要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后来研究重心转向中生代的四足类,尤其是恐龙为代表的主龙类。他是中国许多中生代类群的第一个研究者,在主龙型类、兽孔类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本文将回顾他在古两栖、爬行动物领域方面的成就。

杨钟健开始研究中生代的脊椎动物化石,与中国和瑞典1927年联合开展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密不可分。这个考察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委托进行,目的是为了打通欧洲到东亚的航线。1928年考察团的丁道衡在内蒙古发现了恐龙化石,1932年被命名为奥氏鹦鹉嘴龙以及丁氏鹦鹉嘴龙。这是杨钟健第一篇中生代脊椎动物的文章,也是他的第一篇恐龙的论文。袁复礼1929年在天山北麓的吉木萨尔一带发现了水龙兽动物群,1930年发现了后来被杨钟健命名为奇台天山龙的大型恐龙,1932年在回京途中又发现了甲龙化石。袁复礼和杨钟健一道于1934年在《中国地质学会志》上报道了发现的水龙兽以及二齿兽,后来杨钟健又进行了更多的研究,深入研究了二齿兽类,报道了主龙型类的袁氏加斯马吐龙。这三个属都是基于南非的材料建立的,在开始研究时水龙兽还归入了南非的种。这说明了虽然距离遥远,但是两地的动物在三叠纪时期是可以自由迁徙的。这个发现支持了1912年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很是轰动一时。新疆吉木萨尔的材料是中国最早报道的二齿兽类以及三叠纪的主龙形类。

杨钟健研究的第一个恐龙化石,奥氏鹦鹉嘴龙的下颌(引自杨钟健1932图2)

袁复礼采自吉木萨尔大龙口附近的二齿兽、水龙兽以及曲吻鳄(自左至右)

我国首次报道的兽头类(1)李氏乌鲁木齐兽,以及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犬齿兽类(2)完美中国颌兽及(3)云南卞氏兽

新疆地质调查所的李逢源采集了一块化石,1951年到北京开会,给了杨钟健研究。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个兽头类:李氏乌鲁木齐兽。法国的Mendrez女士研究兽头类时请求得到一个模型,工作人员误把头骨作为模型寄出。后来她因火灾不幸早逝,头骨化石也随之失踪,目前只有下颌以及头骨模型。后来杨钟健又陆续命名了林遮峪河套兽以及王屋似粗弯齿兽。

杨钟健在1928年与德日进一起到山西采集龙骨时,在石楼三叠系地层中首次发现了脊椎动物化石。由于他们发表的新疆的二齿兽类化石引起了美国加州大学的Camp的兴趣,他利用学术休假的机会来到中国,看看标本,顺便看看中生代地层。1936年杨钟健陪同,他们一道去了山西以及四川。在山西省发现了几处线索,他们先回京,留下王存义继续寻找化石,果然在武乡县石壁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骨架,1937年被命名为皮氏中国肯氏兽。可惜的是这个骨架没有头。在四川省荣县对以前知道的恐龙地点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些化石,命名了荣县峨眉龙。

杨钟健研究的代表性的主龙型类化石:(1)山西山西鳄,(2)许氏禄丰龙,(3)魏氏准噶尔翼龙,(4)重庆西蜀鳄

解放后在山西进行大规模野外工作,新发现了副肯氏兽,此外在榆社的银郊发现了更完整的中国肯氏兽骨架。此外还发现了副爬行类的前棱蜥类,被杨钟健命名为亚洲新前棱蜥;他还报道了中国第一个三叠纪的犬齿兽,也是目前仅有的的两件完美中国颌兽之一。此外在更老的孙家沟组的地层中发现了我们中国第一个锯齿龙类:二叠石千峰龙。杨老还报道了中国的离片椎类。不过他下功夫最多的还是主龙型类,1964年完成了《中国的假鳄类》专著。后来他还描述了新疆克拉玛依组的达坂吐鲁番鳄以及中国武氏鳄。

1934年杨钟健访问山东时,看到了采自临朐山旺的新生代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1935年5月,杨钟健到产地,发现了树叶、花、昆虫、蝌蚪、鱼、蛙化石。化石保存在万卷书页岩中。他首先报道了地质情况以及蛙化石(玄武蛙)。这是山旺生物群第一篇研究文章。他1965年还首次记述了中国的蝾螈化石。

1938年10月,卞美年和王存义,完成马街(元谋)新生代地质调查回程昆明,在禄丰停留,发现了禄丰蜥龙动物群,材料包括恐龙的部分骨架以及保存完好的三列齿兽。杨钟健命名了几个恐龙种,最有名的当数许氏禄丰龙。此研究得到过德国古生物学家许耐(Huene)的帮助,且许耐研究过与禄丰龙类似的板龙,故赠名给他。1941年化石装架在北碚地质调查所展出,1958年中国发行了禄丰龙骨架的邮票,这是我国首枚恐龙邮票。现在它在中国古动物馆展出。三列齿兽以前在欧洲也有所发现,但是材料都主要是牙齿,当时认为是哺乳动物。杨钟健1940年初步研究,命名了云南卞氏兽。英国的Watson根据图板认为三列齿兽颌关节很原始,不可能是哺乳动物。1947年详细研究论文发表在英国的《伦敦动物学会学报》上。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恐龙,杨钟健命名的比较有名的恐龙包括中国鹦鹉嘴龙、棘鼻青岛龙,以及合川马门溪龙。合川马门溪龙在1990年之前一直是亚洲最大、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他在鳄型类方面也建树颇丰,包括1944年发表的基干的许氏扁颌鳄,以及遗著中的张家洼滇鳄和怀宁始猛鳄,共命名了9个属种。他还报道了两种乌尔禾的翼龙,包括中国第一个翼龙——魏氏准噶尔翼龙。目前中国已知的翼龙属种已经有几十个之多。

1934年在重庆附近的自流井组灰岩中采集了一些牙齿,杨钟健1935年报道了这些材料,认为可能属于鳍龙类,不过现在认为可能是北碚鳄的牙。1957年7月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在贵州兴义顶效镇绿荫村,发现了八个小型的爬行动物化石;后来通过贵州博物馆的曹泽田又采集了7块标本。1958年报道了这批材料,命名了胡氏贵州龙。这被认为是我国海生爬行动物研究的开端。他一共命名了8个鳍龙类的属种。在1965年基于一件保存不佳的标本,他识别出中国第一个鱼龙化石,命名为茅台混鱼龙。后来又和董枝明一起记述了最早的鱼龙之一的龟山巢湖龙。他还研究了南漳湖北鳄,一类中国特有的与鱼龙接近的海生爬行动物。现在国内有不少机构及人员研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是一个很兴旺的分支。

杨钟健还记述了一些龟鳖类化石,不过后来有他的学生叶祥奎研究,他就不再涉足。他也描述过一些蜥蜴属种。他后期的工作大多集中在没有别人涉足的领域,例如遗迹化石。他在1929年与德日进一起报道了中生代的恐龙脚印,后期他又报道了陕西铜川、云南西双版纳、河北滦平的足印化石。他在新生代研究中遇到了鸵鸟蛋化石,早在1933年发表了一篇鸵鸟蛋的文章。之前,1923年安特生报道过鸵鸟蛋的存在。后来他又发表了3篇鸵鸟蛋的文章。在1951年周明镇报道山东莱阳的恐龙及蛋化石后,他也参与了恐龙蛋的研究。不过一共仅发表了两篇恐龙蛋的论文:1954年的研究山东莱阳的蛋化石以及1965年的研究南雄、赣州等地的蛋化石。

我国古两栖、爬行动物领域许多门类的研究是他第一个涉足,他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以及奠基人。不计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仅在古两栖、爬行动物领域的贡献就让我们大多数后来者高山仰止,唯有奋勇向前。

猜你喜欢

爬行动物命名化石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河鲀命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