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课题制”产品人机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7-09-08郝南南刘宗明
郝南南,刘宗明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工作室课题制”产品人机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郝南南,刘宗明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随着产学研合作课题的增多,产品设计专业的许多课程与课题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些专业课程中,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对产学研课题的作用较大。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其适应大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工作室课题制为教学模式的切入点,探索了如何将课题引入理论课教学、如何将课程理论知识体系贯穿于设计课题中,使学生既能在实践中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又能促进产学研合作。
工作室制;课题制;教学模式;人机学
引言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当下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相当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如何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产品设计人才,已成为该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同时,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中小企逐步由制造向创造升级,迫切希望建立新的研发机制和提高设计的水平,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新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工作室。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设计理论课程,将相关理论研究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是本学科的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因此将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将更加符合学科的发展需求。工作室可以针对产品设计专业领域的课题、项目或主题活动进行讨论和设计,实现“任务驱动,行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题的研究中吸收课程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企业也能从中获益,进而向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发展。
1 工作室课题制
“工作室”式的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包豪斯学院。包豪斯早期就推行基础课程和工作室训练相结合的双轨制教育模式,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各种专题为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的方式在工作室完成项目或课题。课题制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教师依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来设定实践课题[1]。课题制教学的主要目标不单是做,还要求在实践中,插入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教师在课程进行的每个环节,都要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就是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课题制”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它以工作室为基础,将各种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项目和虚拟课题引入工作室,是一种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1]。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以后专题设计课程的产学研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人机学“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机课堂教学体系与课题项目的选择问题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边缘型学科,涉及范围较广泛,从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知识到物的属性、功能,甚至环境科学中的声光热等知识都有所涉及。某些企业片面的认为在设计工作中,人机工程学仅研究人机尺度,略了人机分析中的其他内容。还有部分的企业只注重产品外观效果图,对产品的前期分析,如用户模型、人机问题等不做要求。另外从产品设计项目来看,一些快消产品、小型轻工产品对人机分析需求度不高,或者仅需要人机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2]。因此,在课堂中导入的项目或课题,必须做严格的筛选,尽可能囊括较多的学科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防止学生误认为人机学理论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从而忽略人机研究而只专注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2.2 人机学课题实践与设计成果的问题
人机工程学为产品设计大学二年级的设计理论基础课程,学生首次接触该课程内容的学习,想要从短短的32个课时的教学中就看到收益,较为困难。许多实践都只能提供一定的研究报告、设计思路和概念方案。如果课题为企业实际项目,很难看到方案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果为虚拟课题,虽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但多半为“纸上谈兵”,其成果仅能用于教学研究。因此,课程学习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要以掌握知识点、设计方法为首要教学目标。
2.3 人机学产品研究与实验室的沟通问题
人机学实验课时仅4个课时,实验课时较少,如果在人机实验室完成教学,只能做一些随堂基础练习实验,如尺寸测量分析、反应时间测定、手指灵活度测量等,这些实验对于课题研究不一定具有针对性。而如果要将课题中的设计研究带入实验室,不同的课题所需要的实验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同,可能还需要其他实验的辅助,如模型实验室。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完课题后,预测对实验的要求,并做好实验课程的协调工作。
3 “工作室课题制”的产品人机学教学改革方法与手段
3.1 设计主题的设置
在课程设计主题的选择上,首先,尊重专业的方向性,如我院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方向,课题可以从包装容器的设计课题,来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产品设计方向的学生课题选择可以较为广泛,尽可能选择囊括知识面较广的课题,如家用健身器材的设计研究,此课题涉及人体尺度、操作与显示界面、作业环境等多方面内容的分析研究。其次,课题的来源可以多样化,可以引用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作为研究课题,可以选用企业或政府推出相关竞赛作为研究课题,还可以针对社会热点拟定虚拟课题。例如,竞赛选题有儿童自行车创意设计大赛、个人交通工具设计大赛;针对社会热点的选题有生物质厨房设计开发、无障碍产品设计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案例的设计流程,掌握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人机学的研究方法,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们的听课兴趣。课题研究中需要强调设计前期的用户分析、产品需求定位与人机学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加强对设计项目的认识。
3.2 课程的进度安排
我校人机工程学课时总量为32课时。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不能将该课程当作课程设计或专题设计来上,在整个课程中,必须将重要知识点讲授给学生。课程中保留20个课时用于理论课学习和相关项目内容分析,12个课时用于设计研究与实践,同时还需要利用学生课后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将课题贯穿于整个课程理论学习当中,使课题实践与人机学理论学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体操作规划及课程进度如表1所示。
整个课程进度过程中,充分尊重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将主要内容集中在人机分析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机学在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地位,切实掌握人机学的分析方法,并力求在课程设计中取得好的设计成果。
3.3 设计实践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课题任务下达。教师将项目或课题下达给学生,学生以工作小组为单位,以真实工作过程来制定工作计划。为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分组过程可以采用抓阄或按学号次序分组,以避免组别的两极分化,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任务分配、督促完成进度内容。课后需要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根据课堂的进度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重点完成人机学方面的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设计方案。
第二,优化教学内容。根据课题的需要,对课程内容做到“一增、二换、三调”。“一增”即适当的加入人机工程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例如大量的设计案例分析;“二换”在不影响整体课堂设计的前提下,删减更换教材中有的内容,例如在研究容器产品的人机分析时,在显示设计的章节中,将仪表盘的设计案例更换成容器开启指示的案例分析;“三调”则根据实际的设计进度及时调整教材中内容顺序,促进针对性的研究分析。
第三,组织调研及成果汇报。根据同一课题还会进一步细化选题,因此每组学生调研过程中会应用到不同的方法,将各个时期的调查研究总结汇报,促使同学们在课题研究中互相学习,在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还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4 教学实践分析
在多年的人机学设计教学实践中,笔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本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的尝试各种课题、项目与课程的结合。
以一个班的人机工程学教学为例,结合健康生活的社会需求,要求同学们设计或改进一件家用健身器材。设计上,首先调查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观察分析人们使用该产品的动作过程,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尺寸、易用、舒适、便捷、安全、情感化体验等方面进行设计探讨,在功能结构或造型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授课内容上,人体尺寸测量章节增加操作台、自行车等产品的设计案例分析;操作动作分析增加一些家用电器操作动作分析过程;界面设计保留原有的仪表盘设计分析案例,另外加入一些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的界面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人机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课题中有许多子选题,每个课题组都有自己不同的子选题,如动感单车,踏板器,跑步机等产品的设计实践。这类产品有一定的差别,但也有一定的共性,且涵盖人机学内容较广泛,在理论教学上可以选择相同的内容。如图1为动感单车的设计程序以及人机学理论知识的指导内容,将人机学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设计课题中,让学生们边做边学。
同学们在课题研究中,彼此相互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还提高学生们的总结分析能力。每个课题组成员在每次进度过程中,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测量过程中,集体制作人体模板,人体测量表。当重复工作量较大时,可以分工合作。整个过程中,小组可以一起进行市场调研用户需求、行为分析。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再通过集体的脑力激荡解决问题,各自绘制相关设计草图,最后选定方案并完成设计制作。在整个设计进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的研究学习,应用人机学理论中的动作分析、观察法、实测法,对设计课题进行深入解析,在调研汇报和成果汇报中相互学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消除界限,直接沟通,互教互学。
5 结 论
将课题或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是人机工程学学习的必经之路。教学内容的调整,组织学习的教学形式,都能够很好的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们导入的是研究型课题。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继续在课堂中导入企业项目,竞赛课题。既可以巩固学习设计程序与方法,又为之后专题设计中人机分析部分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 陈江. “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 装饰, 2013, 3:P125-126.
[2] 卢纯福, 朱意灏. 基于工作室制的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 装饰, 2012,10:P97-98.
[3] 胡海权. 工业设计应用人机工程学[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4.
[4] 魏专. 包装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包装学报, 2010, 4:P93-96.
The Study of "Studio and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Product Ergonomics
HAO Nan-nan, LIU Zong-ming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the projects on Industry-Academy- Research cooperation, impel product design cour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 and project. Among these professional courses, ergonomics has great practica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and it has a great effect on Industry-Academy-Research cooperation project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form the course and adapt 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akes “Studio and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explores the method of introducing the subject into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nd running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curriculum theory through the design subject. This paper aims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practice and to promote Industry-Academy- Research cooperation.
studio system; project system; teaching method; ergonomics
图1 动感单车设计程序及人机学分析理论指导
TB482
A
1400 (2017) 07-0038-04
10.19362/j.cnki.cn10-1400/tb.2017.07.00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资助:基于高校、政府、企业三维视角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XJK015BGD022)
郝南南(1988-),女,吉林辽源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宗明(1978-),男,江西吉安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理论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