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河蟹生产形势特点及建议

2017-09-08王明宝陈焕根王桂民张金彪沈国华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6期
关键词:金坛螺蛳河蟹

王明宝陈焕根王桂民张金彪沈国华

特别关注

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河蟹生产形势特点及建议

王明宝1陈焕根1王桂民2张金彪2沈国华3

为了解2017年上半年全省河蟹养殖生产形势,我们邀请有关专家于6月12日-13日在金坛﹑兴化﹑宝应等河蟹主产区进行调查,走访或电话调查了部分养殖企业﹑饲料厂家﹑养殖大户﹑水产品经纪人等,在调研基础上,结合全省水产病害测报情况和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作出如下分析。

一、生产情况

1.生产热情依然高涨,养殖面积稳中有升

虽然2016年江苏省部分地区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亏本面积较往年大,但由于2016年河蟹行情相对较好,加上河蟹高效养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养殖户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调查的河蟹主产区金坛﹑宜兴受网围整治和退塘还湖﹑城市规划建设等影响,养殖面积减少13200余亩,其他地区河蟹养殖面积都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仅兴化河蟹养殖面积增加3万余亩,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及受政策制约瞒报的数据除外,河蟹养殖面积稳步增长,全省河蟹养殖总面积在400万亩左右。

2.蟹种产量大幅下降,价格大幅度上升

受去年气候特点和洪涝灾害因素的影响,部分池塘被淹﹑蟹种外逃,致使蟹种产量降幅明显,平均下降25~50kg/亩,降幅达20%~30%。蟹种价格上涨20%左右。

今年大眼幼体产量高,同比去年增产30%~40%,优质大眼幼体价格1200元/kg左右,普通苗的价格400元/kg,同比去年下降8%~10%。据了解,江苏省大部分蟹种培育区域,平均亩放大眼幼体1.7kg,与去年基本持平。

3.放养密度下降,混养比例加大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养殖户自身养殖水平不断的提升,今年江苏省养殖户从以往重产量向适度规格﹑兼顾产量﹑注重品质方向转变,并优先注重放养自育蟹种,亩放养量较上年减少100~150只,平均放养1000~1200只/亩,较去年减少10%~15%左右。为降低单一养殖河蟹风险,各地普遍加大蟹池混养力度,在蟹池中套养青虾﹑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等特种水产品,以增加单位产出,降低养殖风险。

4.良种优势显现,覆盖率逐步提高

近年来,江苏省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重点推广了“长江2号”“江海21号”“诺亚1号”河蟹新品种,新品种生产性能明显优于普通蟹种,养殖户应用新品种积极性高涨,目前已投放“长江2号”河蟹面积达60万余亩,其他良种10万亩,占全省河蟹面积的 17.5%左右。

5.养殖理念更新,生态养殖技术不断深化

经过多年技术推广﹑示范,生态养殖技术应用逐步提高,今年养殖生产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池塘准备更加充分科学﹑到位。养殖户更加注重做好晒塘﹑清塘﹑解毒﹑蟹种处理等技术环节。二是复合型水草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今年种草时间普遍早于往年;水草栽种技术得到提高,栽种品种﹑比例更加科学合理,蟹池水体环境较往年更加优良。三是螺蛳投放量充足。投放螺蛳已成为科学养蟹的重要环节,投放量也越来越大,致使我省养殖户投放鲜活螺蛳积极性高涨,全省平均亩放螺蛳250~300kg。四是生态调水更加到位。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养殖户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调优环境,预防疾病﹑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意识逐渐增强,绝大多数养殖户增加了前期调水次数,部分养殖户改底调水次数达8次以上。

总体来说,上半年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充足,积温较高,水草长势旺盛,蟹池水质环境良好,河蟹总体长势好于去年。病害好于去年同期,主要有烂鳃﹑肠炎﹑水瘪子疾病,目前“水瘪子”病发生率较低,河蟹蜕壳生长较为顺利,有少部分出现蜕壳不遂,苏南地区部分养殖户塘口出现第二次蜕壳时发现“拉脚”“顶壳”现象,分析同苗种质量下降有关(多为外地苗)。河蟹第三次蜕壳已结束,比去年相比提前10天左右,整体规格明显大于去年同期。以金坛为例,通过打样测定,平均规格在45~55g/只,同比增10~15g/只。

二、市场价格走势

1.蟹种价格稳中有升,优质蟹种供不应求

今年蟹种价格普遍上扬,质优的蟹种价格更高,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本地蟹种价格高的达90~100元/kg,平均70~80元/kg,同比上涨10~20元/kg;外地蟹种44~50元/kg,同比上涨2~6元/kg。扣除蟹种放养量下降因素,每亩蟹种成本增加100~150元。从上半年养殖生产情况看,本地苗发病率明显少于外地苗。

图1 2017年、2016年1-2月部分采集点蟹种价格情况(元/kg)

2.出塘量及销售收入双增,成蟹价格遇节上涨

采集点数据显示:1-5月河蟹出塘量433.114吨,同比增加86%;收入3043.22万元,同比增加100.18%。河蟹出塘价格70.26元/kg,同比增加17%。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金坛﹑常熟﹑泗洪﹑盐都﹑溧阳﹑建湖等县区(其中常熟﹑建湖两县去年同期基本没有销售情况)。

2017年上半年,河蟹价格总体稳定,中小规格河蟹价格一路上扬,平均涨幅达20元/kg,并出现两次价格上涨高峰。一次是春节过后,上涨幅度最大,75~125g/只雌蟹﹑100~150g/只雄蟹价格高达104~106元/kg,平均上涨50元/kg。另一次是端午节期间,节前55~60g/只的“六月黄”雌蟹价格达到了72~74元/kg,端午节期间价格达到了90元/kg,100g以上的价格达到了106元/kg。

图2 2016年、2017年1-3月采集点成蟹出塘价格情况(元/kg)

3.养殖成本上扬,成本压力增加

一是蟹种成本增加明显。扣除蟹种放养量下降因素,实际每亩蟹种成本增加100~150元。二是饲料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由于前期以晴好天气为主,投喂量比去年略有增加,每亩饲料成本比去年增加30~50元。三是螺蛳价格逐步上扬。由于今年养殖户放养螺蛳量较大,同比亩增加50kg,致使螺蛳价格稳步上涨,目前螺蛳价格在2~2.4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上涨了0.2元/kg,按每亩投放螺蛳300kg计算,亩成本增加60元。四是冰鱼价格略有上涨。同比平均上涨0.2~0.3元/kg,按全年投喂50kg计算,成本上升10~15元。五是水草价格明显上涨。伊乐藻价格稳定在300元/吨,与去年相比,上涨50元左右/吨;黄丝草目前300元/吨,同比上涨100元左右/吨,水草亩成本上涨20元左右。六是人工工资略有上涨,全年人工工资亩增加50元左右。七是塘租稳定,渔用生物制剂﹑渔药费用一增一减,大体相抵,这三块总费用基本与去年持平。

根据以上情况综合分析,2017年河蟹养殖亩成本上涨270~345元,养殖成本压力加大,养殖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三、有关建议

1.加强水草管护,确保合理覆盖率

今年天气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蟹池覆盖率普遍同去年相比增加20%~30%。水草过多,不利河蟹生产,应控制在50%~60%左右,做好人工割除﹑肥水抑制等措施,及时清理池塘浮起和死亡的水草。随着气温升高,对有问题的伊乐藻做好保草护草措施,防止烂草现象。

2.加强防控技术指导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病害损失

从调研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水瘪子”病发病率低于去年同期,下半年管控好养殖环境尤其重要。建议渔业主管部门组织水产科研院所加强技术攻关和病理研究,尽快提出预防方案,指导养殖户开展生态防控。养殖户应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养殖管理,把好水质﹑水草﹑饵料等重要环节,维持蟹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把病害损失降低最低。

四、2017年养殖形势预测

1.成蟹产量小幅增加

全省养殖总面积同比增加,蟹种总放养量同比减少,放养密度普遍降低,上半年天气适合河蟹生产,病害少,成活率高,若梅雨季节和高温季节管理到位,未遇极端高温天气或突发事件,第四壳﹑第五壳脱壳顺利,预计总产量呈小幅增产﹑中大规格蟹比例同比增加。

2.呈量升价跌趋势

市场需求量平稳,在总产量略增,大规格蟹比例增加的情况下,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大规格蟹价格同比下跌,小规格蟹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或微跌的态势,随着养殖成本刚性上涨,养殖户获利空间有限。

(通联:1.210036,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 南京;2.213200,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江苏 金坛;3.225700,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江苏 兴化)

猜你喜欢

金坛螺蛳河蟹
螺蛳树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螺蛳粉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