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土家医常用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2017-09-08吴建清袁德培陈龙菊
王 雨 吴建清 李 丹 袁德培 陈龙菊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试析土家医常用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王 雨 吴建清 李 丹 袁德培 陈龙菊*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目的:分析研究土家医常用药物的功效与主治。方法:检索1998~2016年度中国知网土家医药的相关文献,对常用药物、主要治法以及功效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48篇文献、380味土家药纳入研究。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当归、鸡血藤、刺老苞、三百棒、川芎、茅菊参、五加皮;使用频率较高的治法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单味药功效频率较高的为败火解毒、活血化瘀等。结论:土家医常用药物为当归、鸡血藤、刺老苞、三百棒等,主要治法为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发挥治疗作用最常用功效是败火解毒、活血化瘀等。
土家医;土家药;治法;功效
土家医药是土家族人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医疗实践经验,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与古朴的自然哲学相融合,形成的具有土家族特色的诊疗体系。临床在气血精、三元脏器理论的指导下,确立病机与治法,应用土家药治疗疾病,疗效确切。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对土家医方剂药物、治法以及单味药的功效3个方面统计分析,总结常用治法和用药规律,以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从1998年1月至2016年12月与土家药物治疗内容相关的文献,共计48篇。
1.2 分析方法 方剂治法参考袁德培等主编的《中国土家族医药学》[1],土家药药名、单味药功效参考方志先等主编的《土家族药物志》[2]。对方剂治法、药物及单味药功效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48篇文献中,含有方剂的文献有35篇,涉及单味药的文献13篇。
2.1 方剂治法 消肿止痛治法使用频率最高,共19次,占25.68%。其余治法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强筋壮骨、败火解毒、温经散寒、补益肝肾、活血止血、接骨续筋。详见表1。
表1 方剂治法使用频率统计表
2.2 方剂药物 组方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药物使用最多,如当归、鸡血藤、川芎、红花等;祛风除湿类次之,如刺老苞、五加皮、接骨木等;补益气血、强筋壮骨、补益肝肾类药物使用相对较少。详见表2。
表2 方剂药物使用频率统计表
2.3 单味药功效 单味药中败火解毒类功效频率最高,共39次,占30.23%。其余功效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活血化瘀、活血止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调经、舒筋活络、镇静安神、润肺止咳、强筋壮骨、补养气血、温经散寒。详见表3。
表3 单味药功效频率统计表
3 讨论
3.1 土家医哲学理论
3.1.1 三元理论 土家医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对中医学术思想进行吸收与创新,由孙思邈的“三元论”发展为三元理论[3],包括三元物质、三元脏器。三元物质为气、血、精,气有清气、谷气等,“人靠一身气,气是人精神”,人的生命活动全赖气的激发、推动作用;血由谷精、水精化生,具有营养、濡润之功,并能联合清气刺激生命活动;精之谷精、水精富含水谷精微,类似于血的功能,孕精的生成依靠于谷精和血,有生殖功能;“人是一口气,精气血滋养”,精为气血之根,反过来气血充盛又能养精。三元脏器中,上元为脑、心、肺,统摄人之气血、神志思维,为三元之首,君火寄于此;中元为肚、肠、肝,“脾胃消五谷,肠分清化浊,精气血都造”,受纳化生水谷精微,用以供养脏腑;下元为腰子、养儿肠、尿脬,主小便排泄与生殖,“精是先天授,精乃气血源”,肾可将血液和谷精化生为孕精,相火寄于此[1]。
3.1.2 阳气理论 气为人体的基本物质,推动和维持三元脏器、肢节、筋脉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气则生,无气则亡”,气可从整体调节脏腑,使三元物质环流、转化而不滞;冷气与热气均衡,共同维持体温恒定。洪宗国[4]在参考中医阴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土家医药“阳主阴从”的阳气理论。在人体生命历程中,随时间顺序出现阳气始生、阳气盛、阴气生、阴气盛,“万物之精,莫不以阳统阴,故阳者,阴之主也”,阳气在阴阳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三元阳气的上阳与下阳组成人体气机之升降,中阳运化水谷,发挥调节气机的枢纽作用。
3.2 土家医药针对的致病因素及病机
3.2.1 致病因素 土家医接受了中医病因学说,常见致病因素包括瘟气、伤食、劳伤、内虚、情志,瘟气乃自然界异常气候,分为风、寒、暑、湿、火,相当于中医的“淫气”。鉴于武陵山区病邪的地理特点,毒伤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天毒为动植物腐烂产生的浊气,传染性、致病力强,可引发严重疾病;蔫毒为有形邪气,因进入机体的毒邪量不同,致病程度不同;玍毒为病理性代谢产物,毒气多样,慢性堆积而成;若无明显致病毒邪者,则称为无名之毒[5]。
3.2.2 病机 邪气致病可引起气血失调或冷热失衡,影响三元脏器功能。三元物质中的气为人体提供动力,血濡养脏腑筋肉,《素问·调经论》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代谢异常则导致疾病发生。《内经》指出“血和”、“卫气和”是健康人的特点,强调“中和”思想[6],过犹不及,出血、气逆为气血太过,气亏、血亏为不及,气阻、血瘀为运行不畅。土家医认为,气、血、精调控人之体温,调节冷热平衡,常将冷热之症与三元脏器功能结合辨证,上元受邪心神被扰,肺吐故纳新受阻;中元受邪影响水谷受纳,大便异常;下元受邪病及腰膝,小便失常;肢节、十窍受邪,则感邪部位易发病[1]。
3.3 方剂治法及药物分析 因土家族多居住在雨水充沛的高山地区,因此多发骨病和虫毒咬伤,且湿邪尤为严重。这与笔者统计结果中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法使用频率最高的结论一致,亦与中医“损伤三期辨证治法”中的初期治法相符,《素问·血气形志》道:“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调畅血脉,通则不痛,从而改善疾病症状与预后。本研究文献中与“毒”相关的治法共有15处,与“毒伤”多发的情况相一致。此外,土家医治疗毒法有相应的适应症,其中败毒法适用于邪气亢盛、正邪剧争之火毒证[7]。
理法方药为组方基础,故方剂药物是对治法的遵从。统计结果表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药物使用最多,其中当归、鸡血藤可活血、补血,既可补中有散、血行畅达,又可避免活血化瘀药耗血太过[8];其次为祛风除湿类,这与湿邪致病易阻滞气机有关,土家医常用刺老苞、接骨木等土家特色药,以达祛除湿邪功效;方剂常配伍酒剂,“酒为百药之长”,既可增强汤剂活血舒筋的作用,又能达到祛湿保健的效果,与土家人嗜食辛味的习俗相符。
3.4 单味药功效分析 土家医惯用单味药,一法一药治一病,故单味药物之功效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武陵山区药物资源丰富,以植物药居多,形成了特有的土家药物品种,如“七十二还阳”、“七十二参”等,“七”药多样[9]。本研究结果表明,败火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功效出现频率最高,这与虫蛇咬伤发病急骤有关,应用解毒类药物内外兼治;瘀血停滞影响气血运行,“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活血化瘀为外伤的基本治法,恢复血的濡养功能,新血方能生成正常。
综上所述,通过整理分析土家医药的方剂治法、药物及单味药功效,总结了土家医常用的治法、药物及土家药的常见功效,以期为土家药的疾病诊疗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袁德培,彭芳胜.中国土家族医药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4:12-22,29.
[2]方志先,赵晖,赵敬华.土家族药物志(上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3]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4.
[4]洪宗国.土家医药思想特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3):30-34.
[5]彭芳胜,田华咏,滕建卓.土家医方剂学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7):105-107.
[6]王庆其.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
[7]田华咏.土家族医学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32-134.
[8]杨丽.当归、鸡血藤、丹参、红花补血与活血之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566-1567.
[9]杨付明.湖北恩施地区土家医治疗骨伤方药特色浅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5):26-28.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151903 )。
王雨(199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民族医药防治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E-mail:2516135200@qq.com
陈龙菊(1973-),女,汉族,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医药防治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E-mail:clj1028@163.com
R29
A
1007-8517(2017)15-0004-03
2017-05-26 编辑:穆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