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出炉连云港港被赋予重任

2017-09-07

大陆桥视野·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港区连云港南通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从港口发展现状、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岸线利用和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明确,提出到2030年,打造专业化的江海联运港区,构建便捷的港口集疏运通道,提升国际化的港口服务能力,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资源集约、保障有力、绿色平安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我省沿江沿海地区共布局10个港口,其中,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国家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沿江沿海港口承担了全省65%以上煤炭和90%以上原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进口以及90%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承担了长江中上游地区55%以上物资和20%集装箱吞吐量的转运任务。依托港口码头,沿江地区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冶金和石化企业、60%以上的电力企业、70%以上的水泥和造纸企业,有力带动了临港产业发展。

港口发展需求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发展的需求,我省沿江沿海港口吞吐总量将保持总体稳定、略有增长,其中沿江港口吞吐量保持稳定、沿海港口吞吐量略有增长,增量逐渐向沿海转移。同时,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全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相关要求,我省沿江地区将严控冶金、炼化、煤电等产业规模,煤炭、石油化工、矿石等物资需求放缓。预测到2020年,我省沿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9.5亿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8%,其中外贸吞吐量将达到4.6亿吨,年均增速为2.8%;到2030年,我省沿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2亿吨,2020-2030年年均增速为1.4%,其中外贸吞吐量将达到6.2亿吨,年均增速为2.6%。

港口发展战略定位及目标

战略定位。从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结合《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我省沿江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资源;服务长江流域、沿陇海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构建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

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创新融合”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聚力推进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苏州太仓集装箱干线港等“一区三港”的建设发展,着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提升我省沿江沿海港口整体竞争力。到2030年,打造专业化的江海联运港区,构建便捷的港口集疏运通道,提升国际化的港口服务能力,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资源集约、保障有力、绿色平安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分层次港口布局规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规划我省港口形成以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发展格局。

分区域港口布局规划

1.苏州港。

苏州港包括太仓、张家港和常熟港区。重点发展太仓港区,建设规模化的集装箱港区,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服务。张家港港区和常熟港区以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为主。

2.南京港。

南京港包括七坝、铜井、板桥、梅子洲、浦口、上元门、下关、新生圩、大厂、西坝、栖霞、龙潭和马渡港区。南京港应进一步加强港区整合,积极拓展港口现代物流、航运服务等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重点发展龙潭港区、西坝港区,龙潭港区以集装箱、大宗散货江海中转为主,西坝港区以石油化工品、煤炭江海中转为主。

3.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包括连云、徐圩、赣榆和灌河港区。连云港港应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打造成为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口、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和区域性国际枢纽港。重点发展连云港区、徐圩港区,连云港区以集装箱、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徐圩港区以石油化工品运输为主。

4.南通港。

南通港包括如皋、天生、南通、任港、狼山、富民、江海、通海、启海、洋口、吕四和通州湾港区。南通港应深化一体化改革,加强港区整合,推进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沿江以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为主,重点发展通海港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沿海以服务临港产业为主,重点发展通州湾港区,预留为长江沿线地区提供江海中转运输服务功能。

5.镇江港。

镇江港包括高资、龙门、新民洲、谏壁、大港、高桥和扬中港区。镇江港应加快宁镇扬地区港口一体化,推进资源整合和经营管理一体化,以发展江海河联运为主,服务腹地大宗散货和外贸物资中转运输。重点发展大港港区。

6.扬州港。

扬州港包括仪征、扬州和江都港区。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以服务临港产业、腹地中转运输为主。重点发展扬州港区。

7.泰州港。

泰州港包括高港、泰兴和靖江港区。以服务临港产业和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同时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提供中转运输服务。重点发展高港港区。

8.常州港。

常州港包括录安洲、圩塘和夹江港区。主要服务于常州地区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常州港应加强与无锡(江阴)港、镇江港合作和资源整合。重点发展录安洲港区。

9.无锡(江阴)港。

无锡(江阴)港包括石利、申夏、黄田和长山港区。以发展江海河联运和服务临港产业为主,为无锡市、江阴市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重点发展申夏港区。

10.盐城港。

盐城港包括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港区。以服务临港产业为主,为盐城市和苏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重点发展大丰港区。

主要货种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规划

1.集装箱。

我省沿江沿海港口外贸集装箱码头布局规划为“干线-支线”两个层次。苏州港为集装箱干线港,重点发展太仓港区,以外贸集装箱干线、内贸运输为主。其他港口为支线港,其中连云港港作为沿陇海线地区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口岸,加快发展成为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南京港以发展近洋、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

内贸集装箱运输以就近直达为主。沿江港口集装箱运输近期形成水水中转的“干线-支线”运输网络,其他港口可形成部分集裝箱向南京港、苏州港中转的运输体系。

2.外贸进口铁矿石。

沿江港口主要为我省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冶金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苏州港太仓港区、南通港布局20万吨级减载矿石船专业化接卸码头;泰州港、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布局10万吨级及以上矿石接卸码头,接卸10万吨级外海直达运输船舶,主要服务本地区钢铁企业为主;镇江港、南京港以二程船接卸转运码头为主,布局7万吨级以下矿石接卸码头。

连云港港是沿陇海线外贸进口铁矿石的重要口岸,布局20万吨级以上专业化矿石接卸码头。

3.煤炭。

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布局,充分挖掘既有煤炭专业化码头能力,在苏州港、南通港、泰州港、镇江港布局专业化接卸中转码头,以服务我省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煤炭中转运输为主。逐步调整通用码头装卸煤炭作业,适应能力供给减量趋势;苏州港、南通港等布局15-20万吨级减载泊位;泰州港等布局10万吨级泊位为主;镇江港、南京港等布局7万吨级及以下泊位为主。

连云港港根据煤炭下水需求情况适时改造和调整装船泊位;结合煤炭需求变化,布局专业化煤炭接卸泊位。南通港、盐城港煤炭运输以直达运输为主,根据需求配套布局5-15万吨级专业化泊位。南通港通州湾港区预留布局煤炭专业化码头发展空间。

4.油气化工品。

(1)原油。随着日照-仪征原油运输管道的建成投产,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形成由宁波-舟山港、日照港大型原油码头接卸,经甬沪宁、仪长、日仪输油管道向上海、南京、长岭等长江三角洲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转运为主的格局。根据高凝点原油的运输需求及考虑运输安全性、灵活性等因素,保留一定的水水中转能力,扬州港作为管-水转运港保留部分海进江原油中转功能。根据石化产业发展需要,规划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配套布局原油码头。

(2)成品油、化工品。我省成品油、化工品码头布局遵循严控增量、降低总量、调优存量的原则。

沿江地区油品、化工品码头建设应依托化工园区相对集中布局,以服务后方化工企业公用运输为主。既有油品、化工码头应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6〕128号)要求,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危化品码头,加强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逐步实施功能调整。

沿海地区油品、化工品码头建设应根据石化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规模化集中布局,提高码头保障能力,并依规完善安全环保设施。

(3)LNG(液化天然气)。随着国际能源结构调整,LNG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将更加普遍,未来LNG能源将成为江苏省能源原料供应的重要保障。

我省LNG运输系统布局以沿海为主,在未明确LNG船舶进江通航安全的前提下,近期沿江地区通过管道、槽车运输LNG。沿海港口LNG布局以盐城港、连云港港、南通港等为主,通过管道、槽车等方式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疏运。

5.商品汽车。

根据腹地商品汽车物流运输需要,在南京港、苏州港太仓港区和张家港港区等布局商品汽车码头,辐射周边分销网络。结合汽车企业生产需求,在镇江港、扬州港、苏州港常熟港区等配套布局商品汽车码头。

沿海地区依托汽车生产企业就近布局商品汽车码头。结合汽车企业生产需求,在连云港港、盐城港等配套布局商品汽车码头。

6.邮轮。

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在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无锡(江阴)港、南通港、苏州港等利用既有客运码头布局邮轮运输功能,未来视发展需求适时改造、新建专业化邮轮泊位。

沿江港口锚地总体规划

2015年底,长江江苏段沿江共有锚地35处,总面积72.97平方公里。其中,万吨级以上锚位133个,3万吨级以上锚位51个,5万吨级以上锚位14个,10万吨级以上锚位1个。目前,沿江已初步形成了以万吨级以上锚地为主,主要分布在南京、镇江、泰州、南通、苏州五港的总体格局。

到2030年,规划形成锚地48处,总面积108.81平方公里。其中,万吨级以上锚位200个,3万吨级以上锚位118个,5万吨级以上锚位50个,10万吨级以上锚位11个。

港口集疏运规划

加大港口集疏运设施向连云港、南京、苏州等港口和重点港区的倾斜力度,构建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组织有效的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强部分重点港区进港铁路、公路、疏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着力推进集装箱专业化港区疏港公路建设。全面实现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推进部分重点港区通江达海的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构建畅通高效的江海河联运网络。进一步加强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管道集疏运设施与港口的衔接。

猜你喜欢

港区连云港南通
连云港港再添一条徐州—连云港集装箱内河航线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郁州海运新开辟连云港—邳州航线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关于建立港口危险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探索
广州港集装箱码头运输格局研究
展览纪录
今年前十个月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92亿吨
湖北省水运口岸即将新增5个对外开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