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经典诵读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2017-09-07王新伟范爱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校园

王新伟++范爱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那些经典名,精致的语言和厚重的内容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思考。诵读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为基础,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能发扬光大我们的中华文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经典诗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朗朗上口等特点,将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养。环境育人,让校园处处有经典,诗文环境成美景;多措并举,挖掘经典诵读的能源;书声琅琅,经典诵读永远徜徉。

经典名著璀璨夺目健全人格朗朗上口多措并举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那些经典名著、唐诗宋词等,代代相传,那是因为它们放射着璀璨夺目的思想光辉,那精致的语言和厚重的内容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思考。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是激发了人们诵读经典的热情,也让人们得到了文化智慧的滋养,获得了心灵的美化和情感的升华。古诗文诵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文化之旅。诵读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为基础,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能发扬光大我们的中华文化,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经典诗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朗朗上口等特点,将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将经典诵读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是传承我们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每个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

一、环境育人,让校园处处有经典,诗文环境成美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校园里的经典环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爱上经典。课堂不是经典教育的唯一场所,日常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经典教育的场所和环境。众所周知,对学生的影响最经常、最深刻的是校园环境。所以,将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等经典诵读内容呈现在校园环境中,为学生营造浓浓的校园经典氛围,真正实现“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里的树树草草也能育人”。学生目之所及、足之所到都是经典的殿堂,都能享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受到经典智慧的启迪和灵魂的唤醒,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经典教育之效。

搞好校园环境这块沃土,让校园成为经典名著的天地,让校园成为诗的海洋。花坛、涌路上的文化牌上的经典文字,召唤着学生步入经典的殿堂;会说话的墙壁——校园四周的墙壁上都是经典著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景,“江山带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激励;教室里的黑板报、手抄报——学生学习经典的芳草地,更是学生自由耕耘的沃土;校园里的小喇叭广播——晨读、课间及放学后适时地播放经典诗文,让有时舒缓有时高昂的旋律,时时激励着学生,触动学生的情感,真正让校园中的经典诗文成为一道靚丽的风景。

二、多措并举,挖掘经典诵读的能源

1.灵活地利用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自从进校园以来,它就让学生们喜闻乐见,那灵动的画面,那声与形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与文学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古诗经典透过光与影的世界,为孩子们诠释了对文本的理解,也让孩子们对现实有了新的思考,不自觉地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为了让多媒体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可以精心挑选经典诗文的视频短片,利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并及时结合影片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影视入手,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多维视听艺术,它可以追溯上下几千年,生动地还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加深印象,这就为古诗经典诵读提供了充足的育人环境,丰富的教学素材。影视与文学都有各自的期待视野,文学的想象性要更强一些,初中生接受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影视的直观表现性,环境再造重现,学生可以从画面、色彩、音乐、季节等体悟诗人的情感,通感诗人的内心。

2.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利用小组合作,把古诗编演成有趣的情景剧,课外精心准备,课堂精彩展示。课本剧的演练,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思维,更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真正理解了诗意,了解了诗文的内容。鼓励孩子们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背成诵。《沁园春·雪》的大气、《水调歌头》的舒缓、《天净沙·秋思》的深沉……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表达,透出他们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古诗文的熏陶和感染。

3.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诗词记录笔记本,及时记载下自己于课内外诵读赏析的优美的古诗文,并记录下自己读古诗文的感想、受到的启发,同时,学生也可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意境配上图画,也可以改写成现代诗文,配上现代诗画。如学习了《桃花源记》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通过讲述桃花源人的宁静优美的环境,桃花源人怡然自乐地生活,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没有战争的生活对古代劳动人们来说是何等地幸福,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学习经典,引导学生写出感受,描绘出出诗中的情景,很好地帮助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的内涵。读经典写感受,让孩子们能够在积累中引经据典,逐渐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书声琅琅,经典诵读永远徜徉。

古语说“读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们诗文读得多了,自然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孩子们的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是一项扎实的语文功夫。语文课堂就要让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把握,在朗读中体味感悟,在朗读中培养出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就要反反复复抓好朗读,借助朗读加深理解,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让孩子们能独具慧眼地发现经典的内在价值。要发挥好朗读的作用,教师可以自己范读,并及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像教《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等经典作品时,根据要求的不同,可以安排这样的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子,然后是读出轻重和语气,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态度、情感,最后是研究性朗读,在朗读中质疑答疑。在朗读中品味,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探究。教室里书声琅琅,孩子们群情激昂,这样就形成了浓厚的诵读经典氛围,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仅使学生积累了知识,还激发、培养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再如,学生们吟咏背诵《论语》《三字经》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圣贤智慧思想的同时,潜移默化其气质,长期的诵读熏习,养成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同时,经常诵读经典诗文,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培养语感。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词句、铿锵的声韵,不知不觉就能变成学生自己能力的一部分。长期的诵读又能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使孩子们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更能克服孩子们的胆怯心理,增加孩子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文化经典载负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经典古诗是五千年文明所沉淀出来的瑰宝,为我们补充精神营养,让我们成为真正有根的人。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经典诵读能强健青少年的思想,美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世界。为了祖国文化很好地传承,让经典诵读回归语文课堂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校园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