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设计特点研究

2017-09-07张雨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支架科学情境

张雨蒙

学习科学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及在对传统教育弊端的反思上而兴起,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信息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人是如何学习,如何有效学习的问题。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设计基本特点为: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情景化的教学内容、支架式的教学方法、创新为主的评价方式。

学习科学课堂设计特点一、学习科学的缘起

随着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并且伴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只会学习书本知识,把学习视为记忆和练习的人,更需要的是能够终身学习以应社会之所需,有见解、会思考、懂创新的新型人才。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把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并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发散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无法应对新世纪复杂变化的世界的挑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之所需。

学习科学正是在这种社会的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和反思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形成起来的交叉学科,它融合了教育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脑科学、神经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针对复杂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面对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利用或设计不同的学习环境来更有效的促进学习,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科学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科学与脑科学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脑作为学习的最基本的要素正在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点,研究表明,人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终生,这也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研究也发现大脑的发育具有不同的关键期,这为科学的学习提供了依据,因此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科学有效的进行教育活动。

(二)学习科学与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也不是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及其他环境里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双向的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要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而来,因此要求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给予有利的外部学习支持。

(三)学习科学与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情境化的,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被理解和发展。Lave & Wenger提出“合法的邊缘性参与”的概念,即“参与”到实践共同体内成为共同体的一员,在参与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情境学习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情景,关注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重视实践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三、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设计基本特点

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就是把学习科学的理论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中,使课堂教学科学化、合理化,即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为以“学”为主、以“发展”为主的新课堂,教师由主宰地位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考试的最终成绩,更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哪些技能技巧、方法策略,当学生进入社会中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所需,是否是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如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关注并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观我们要以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产品的产出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以社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创新人才。

(二)情境化的教学内容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抽象、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情境中并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该理论的提出为了解决学校中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脱离、所学知识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基于此,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抽象、默会的知识,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或其他手段创设逼真的情境,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抽象、默会的知识。

(三)支架式的教学方法

“支架”原指建筑领域的脚手架,作用在于帮助工人完成“伸手不能及”的任务,只是起辅助、协助作用而非代替、取代工人工作。“支架”的概念引入教学中就是要教师为学生搭建起知识的“支架”,帮助、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并内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支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度”,教学必须保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活动,若教学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很难消化所学知识,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支架式教学强调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但是教师的地位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支配者,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支架,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再慢慢地撤去支架,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四)以创新为主的教学评价

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评价方式的改变,它直接决定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现存的标准化考试导致了教师以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导致了授受主义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应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而这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才是学校教育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学习科学理论需要我们重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试系统,把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学习作为评价的核心部分,培养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如何改革、怎样推进改革,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可否认,在一个受科举制度影响深远、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我国进行这样的改革是一个挑战,改革初期必将受到一些人的抵制和反对,但在长远看来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利益并且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正确道路。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0.

[3]柴少明,赵建华.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科学的关键问题研究及对教育改革的影响[J].远程教育,2011,(02):3-10.

[4]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05):29-39.

[5]李吉林.学习科学与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4,(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支架科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