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叶片与六味地黄丸联合防治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探讨

2017-09-07陈启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六味地黄银杏视网膜

陈启新

【摘要】 目的 探析联合应用银杏叶片和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效果。方法 81例2型糖尿病患者, 利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降糖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18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8个月内随访发现, 试验组并发视网膜病变1例, 发生率为2.70%, 而对照组发生8例, 发生率为18.1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 P=0.026<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银杏叶片与六味地黄丸能够有效延缓或减少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 银杏叶片;六味地黄丸;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7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同时也是导致成年患者视力丧失最主要的原因。目前,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尚无根治疗法, 特别是在病变的中晚期, 患者可发生不可逆性视神经损伤, 导致完全失明。因此, 早预防、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及其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 本研究于2014年6月~2015年7月选择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银杏叶片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旨在探究上述两药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1例2型糖尿病患者, 利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6∶18, 年龄34~69岁,

平均年龄(52.03±5.66)岁, 病程3~21年, 平均病程(11.56±

2.10)年;试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5, 年龄35~67岁, 平均年龄(53.21±4.60)岁, 病程2~20年, 平均病程(10.95±2.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②无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也无白内障等其他眼科疾病;③患者及家属都愿意参加研究, 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脏器病变;②伴有眼外伤史或眼部手术史;③近6个月内曾服用改善微循环的药品;④合并精神类疾病, 或治疗积极性不高者。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其实际病情选择格列齐特

(30 mg/次, 1次/d)、瑞格列奈(0.5~1.0 mg/次, 1次/d)、二甲双胍(500 mg/次, 3次/d)口服及诺和灵皮下注射等常规性降糖药物治疗。同时, 向患者发放关于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基础知识的宣传册, 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问题, 并为患者指导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 嘱其多注意休息。试验组患者除了实施上述常规治疗方案及健康教育外, 还给予银杏叶片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银杏叶片(江苏晨牌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Z20027948), 口服, 1片/次,

3次/d;六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9993068), 口服, 8丸/次, 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8个月, 并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2次/月, 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病情。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于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PG、2 h PG、HbA1c检查, 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用药治疗期内, 追踪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1]:视网膜病变Ⅰ期:见眼底存在小出血点或微动脉瘤;Ⅱ期:视网膜有大量蜡样光泽的硬性渗出;Ⅲ期:眼底视网膜出现棉絮样斑;Ⅳ期:眼底视网膜存在新生血管, 且玻璃体内有淤血;Ⅴ期:玻璃体机化, 视野模糊, 且视网膜表面有纤维血管膜;Ⅵ期:视网膜脱落, 视力丧失。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 试验组FPG(7.69±1.24)mmol/L, 2 h PG(10.87±2.63)mmol/L, HbA1c(7.04±

1.01)%;对照组FPG(7.72±1.16)mmol/L, 2 h PG(10.74±2.50)mmol/L,

HbA1c(7.09±0.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2、0.228、0.301, P>0.05)。治疗18个月后, 试验组FPG(6.15±1.23)mmol/L, 2 h

PG(9.74±1.51)mmol/L,HbA1c(6.58±0.79)%;对照组FPG(6.21±

0.92)mmol/L、2 h PG(9.63±0.67)mmol/L, HbA1c(6.60±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0.435、0.145, P>0.05)。

2. 2 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状况比较 在治疗18个月

内随访发现, 试验组并发1例Ⅰ期视网膜病变, 发生率为2.70%, 而对照组并发4例Ⅰ期、2例Ⅱ期、2例Ⅲ期视网膜病变, 发生率为18.1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 P=0.026<0.05)。endprint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较为多见的并发症, 也是一种眼科疾病,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眼底视网膜形成了微小血管瘤、或是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微血管周细胞的损伤, 进而使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 形成新血管而诱发疾病发生[2-5]。若该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患者随病情的发展极易造成视力降低, 甚至是失明, 使生活质量急速下降。因此, 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萸肉、丹皮、茯苓、山药、泽泻等制成的中药制剂, 其中熟地黄能够滋阴补肾, 萸肉可补肝肾, 丹皮有助于清肝火, 茯苓可以渗湿利水补脾, 山药健脾补肾, 泽泻能够清热利尿渗湿, 诸药相互配伍具有滋阴健脾、补肝强肾的作用。现代药理学也报道[6-9], 六味地黄丸能够抵抗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并且可以调脂、降血压, 对于改善血管微循环具有极为显著的临床效果。银杏叶片也属中药制剂的一种, 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祛除自由基, 抗脂质氧化, 同时也可以抗血小板凝集, 达到预防各种微血管病变发生的目的。

相关研究指出[10], 银杏叶片与六味地黄丸联合应用具有保护肝肾、调节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对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联合应用上述两药的试验组其并发视网膜病变几率为2.70%, 显著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18.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银杏叶片与六味地黄丸能够有效延缓或减少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 中華眼科杂志, 2014, 50(11):851-866.

[2] 孙亚东.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及其诊断与临床对策.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3, 9(6):7-9.

[3] 肖召安, 李光灿.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中国药房, 2012, 23(20):1913-1915.

[4] 牟少农. 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对糖尿病并发症管理的影响.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6):12-14.

[5] 周静波. 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4例疗效观察. 河北中医, 2013, 35(3):376-377.

[6] 左本忠. 六味地黄丸与银杏叶片相结合治疗在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013(28):28.

[7] 孔冬冬, 曾志芳. 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6(12):1227-1228.

[8] 吴阳妃. 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 国际眼科杂志, 2017(6):156-157.

[9] 周静波. 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对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临床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10] 安晓飞, 赵越, 余江毅. 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36(6):674-677.

[收稿日期:2017-05-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六味地黄银杏视网膜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银杏
六味地黄丸 不可随便用
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3类人忌吃六味地黄丸
腊月里的银杏果
眼前一道“闪电”可能是视网膜病变
银杏
六味地黄丸不是“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