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与养成
2017-09-07杨光辉
杨光辉
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通过阅读、听课、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习惯 培养 思考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通过阅读、听课、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是和过去那种被动学习完全相反的更加科学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借助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教育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没有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仅是将知识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囫囵吞枣,没有深入理解便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发展,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从而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筛选和总结出适应新形势下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知识的渴求。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是无法真正高效的达成教育目标的,因此广大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将各种方式充分融合起来,坚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在理想的教学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应该足以使学生的学习从依赖性逐渐走向独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他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尽可能的尊重学生主体性,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探究,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们知道,一个人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不需要他人进行监督和催促,能够更加主动且更加轻松的开展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这样说:教育简单来说即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习惯属于进行反复的练习之后慢慢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学习惯性。
“习惯”可以说属于人最稳定的基本素质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属于良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首当其冲的便是应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生活与学习习惯。习惯决定人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关键在于能够对学生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必须要提前对教育目标有全面的了解,优秀的教师必须要能够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想做什么,想学什么。当我们发现学生做的事不合理时,即使这样,教师不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呵斥或质问,而需要静下心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到底学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来做这一件事?同时,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谈心,因势利导,就能慢慢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新形势下,教育的主体已经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育的主体还是局限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中。就学生的成长而言,教育的主体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的多种信息渠道對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深,广泛的社会联系使得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都在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对施教者的要求将更高,对在校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是最重要的施教者。学校教育是施教者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施教者的主战场。教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喜欢一名教师,也会喜欢这名教师所教学的课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向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学生,几句贴心的话,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会影响学生一生。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自主学习乐趣。托尔斯泰这样说:成功的教学活动并非是强制性的,而应当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的探究意识才会有所提升,才会主动的去探索思考与此相关的知识内容,当碰到困难和挫折之后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信心倍增,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过去那种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模式慢慢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过程中少部分学生参与慢慢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应该具备丰厚的知识功底,要有纯熟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把所教学科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以保证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创新。
同时,教师要创建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不教而会。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讲会、教会的,而是学生想会练会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这是一节课能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则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学活动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当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进一步提升。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问题情境,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练习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宽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给学生创造更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及自主学习探究的条件,应当真正将课堂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此作为突破口,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积极自主的投入学习。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独立自学,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究,指点学生找到解决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思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但无定法,教师要配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探索,反思,总结已有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文山.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6,(12):38.
[2]吴曙静.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