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教师培养:学术型中学发展的核心要务
2017-09-07邵志豪解庆福
邵志豪 解庆福
摘要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基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学术型教师。使其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要务。学校所倡导的学术型教师是指与学术型中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高超、学术能力强劲的教师队伍。这一发展要求是基于学校历史传承、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教师学术属性提出的。根据教师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三个阶段、一个系统”的学术型教师培养体系。
关键词 未来教师;学术型教师;学术型中学;知识型教师;学术性发展;教学学术成长;专业学术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6-0012-03
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品质的关键。在追求学校特色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东师附中”)基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学术型教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学术型教师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学术型教师的校本解读:与学校定位和育人目标相适应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学术型教师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种是功能性定义。认为学术型教师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推动教学学术发展并提升教育质量的教师。另一种是特征性定义。认为学术型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能力、灵活机智的教学策略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第三种是过程性定义,认为学术型教师是能够将反思、探索、研究贯串于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教育者。
我们从学校自身的经验出发,综合考量几种学术型教师认定观点,从功能、特征和过程等几个方面对学术型教师进行了综合性定义。形成了东师附中版本的学术型教师解读:东师附中所倡导的学术型教师主要是指与学术型中学建设、学生学术性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在知识掌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能够进行积极的反思、探索、创新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高超、学术能力强劲的教师。学术型教师和知识型教师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教学是以使学生沿着学术探索方向发展为目的,而后者的教学仅仅是以用某些手段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为目的。
二、学术型教师的学术属性:基于历史传承、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
无论从历史传承。还是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东师附中教师都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学术属性。
第一,从历史传承来看,东师附中有着67年的悠久历史,几代附中人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行着学术探索。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学术气质。东师附中首任校长陈元晖先生就对附中教师提出过这样的期许:“附中教师要做教育家。不要当教书匠。”这句话成为东师附中培养学术型教师思想的发端。引领着附中从“‘五以教学思想”“淬砺教育”“个性化教学”,到“文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主体性德育”“自觉教育”“‘六星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地更新教育理念。经过67年的积淀,学术气质已成为东师附中教师的内在品格。
第二。从现实需求来看,无论是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还是学生的发展要求都需要东师附中拥有一支学术型教师队伍。首先,东师附中拥有一大批具有巨大学术潜质的学生,将其培养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型人才符合国家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基于差异公平理论的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其次。东师附中有着一支平均学历水平较高。能够积极投入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教师。现任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附中的教师们能够自觉投入学术研究,参加基于课堂教学的课题项目研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著作。组成了一支极具科研实力的教师队伍。成长为能研能教的学术型教师也成为附中教师的内生性选择。
第三,从未来发展来看,东师附中已经完成了由普通中学向优质中学的提升。成为学术型中学是东师附中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位。东师附中追求的学术型中学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培养学生学术性发展为目标系统,以学术型课程和活动为培养系统。以学术型教师为促进系统,以学术型校园文化为支持系统的新型现代中学。这一类型的中学与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不同,与研究型大学具有直接的对接关系。这一发展定位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与普通中学的“知识型教师”、中等专业学校的“特长型教师”相区别,东师附中教师必须在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基础上发展为学术型教师。
三、学术型教师成长的实践路径:三个阶段、一个系统
学术型教师代表着东师附中教师发展的最高要求,其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校根据柏林纳(Berliner)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制定了详细的教师学术性成长方案。方案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个系统”。
1.基于课堂教学的技术熟练成长阶段
技术熟练成长阶段是教师由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過程,也是教师发展的基础阶段。我们又对这一阶段进行了细分,将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针对入职一年内的新手教师。我们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学会分析教材,初步了解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能。入职2~5年的为胜任教师。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深入了解学生身心规律。全面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入职6~1O年的熟练教师。培养目标是能够科学地分析和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生身心特点有动态性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
2.基于教学研究的教学学术成长阶段
教学学术成长阶段是东师附中教师由技术熟练教师向学术型教师发展的关键阶段,入职11~20年的教师一般会进入这个阶段。教学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是指教师基于自身学科专业以及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的系统、专门的研究。包括教师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运用科学的评估技术评估教学成效。积极地讨论教学问题,实验教学创新等。这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教师能够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学研究为手段,最终收获教学学术的成长。
东师附中教师的教学学术成长通过“常规教学、校本教研、主题培训”三位一体的模式系统推进。在常规教学方面。学校要求教师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综合提升教学效果:在校本教研方面。全面实施校本教研的“备课组一学科组一学校”三级管理模式。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著作编撰四个方面逐层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在主题培训方面。通过专业学习、学术交流、主题讲座等形式。帮助教师系统提升教学技能、学科专业水平,最终形成一支教学学术型教师队伍。
3.基于学科研究的专业学术成长阶段
专业学术成长阶段是东师附中教师由教学学术型教师向能够在其所属专业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发展的阶段。一般入职20年以上的教师会进入这一阶段。专业学术成长是指教师在其所属学科,综合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体系并发表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地激发进入专业学术成长阶段教师的学术研究的热情,引领教师专业学术成长,学校通过多种举措构建了系统的支持框架。
其一。引入国际级高端项目。东师附中与以色列“智慧实验室”合作建立了“集思堂创新实验室”。同时。为了加快推进信息化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改革进程,我校还建设了多间“智慧教室”。旨在通过教学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和一系列信息化互动系统。打造智能教育空间。教师们有望以这些项目为依托,通过在教育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领域不断地进行实践与探索,生成大量学术研究成果。
其二,组建学术研究专业化的研修組织。“元晖教师研修院”是我校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依托组建的跨校区教研联合体。是东师附中最高级别的学术组织。研修院聘请大学专家担任院长。集结校内外专家、名师,为教师的学术性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并对学校主导课题的实施、重点课题的运行、科研管理的完成、成果形式的固化、高水平科研合作体和基础教育研究所的筹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领与支持。“元晖教师研修院”的创立体现了东北师大附中培养学术型教师的决心。
其三,创办教师学术发声的平台。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加强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教育科研成果的沟通和交流,东北师大附中参照国家核心期刊的办刊标准创办了学术期刊《东北师大附中学报》。该刊主要为东师附中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展示平台。也发表国内外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优秀的教育科研论文。它的创办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研讨和观点争鸣的高层次学术性平台。也为教师扩大学术影响提供了一个窗口。极大地激发了我校教师进行学术科研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教育学术的氛围。
4.基于学术文化的支持系统建设
为了确保学术型教师培养的顺利推进。东师附中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课程平台、交流平台、研究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支持系统的建设。
在课程平台方面:为技术熟练型教师设置入门课、观摩课、展示课:为教学学术型教师设置了研究课:为专业学术型教师设置了精品示范课和专题报告。
在交流平台方面:为技术熟练型教师设置学科教学技能达标竞赛类的练功项目:为教学学术型教师提供前往国内著名大学进修学习的“学术之旅”:为专业学术型教师设置赴国外著名高校进行“海外研修”的交流项目。
在研究平台方面:鼓励技术熟练型教师设置个人研究课题:引导教学学术型教师设置学科核心课题:支持专业学术型教师设置校级研究课题,进而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
(编辑 杨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