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

2017-09-07吴珊珊

党史文苑 2017年16期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吴珊珊

[摘要]在全面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文化革命的过程中,正确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文化工作,其中获取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是获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领导权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文化革命 中国共产党 文化领导权

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研究,大体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论述中国共产党夺取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有的学者是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阐述,例如,张士海、施秀莉[1]p34-39认为,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构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权。二是论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文化领导权?部分学者是从历史政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提出文化领导权,究竟是“政治”对文学的专制,还是文艺应该附属于政治[2]p9-21。三是以某一种理论为预设前提,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概念做一般性的描述,其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是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例如,黄卫星、李彬[3]p125-159通过对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一些方面的比较,探究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命题。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构建文化领导权的历史必要性。而本文是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思想为切入点,结合全面抗战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共产党文化领导权进行具体分析,厘清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对于文化领导权的认知

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提到:“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4]p742这说明了领导权并不是简单地迫使别人接受,而是要获得人们的心理认同。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这与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落后的封建农业文明受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強力冲击,而“中国文化向何处去”,成为无数爱国人士着力探索的问题。作为在中国共产党内较早认识到争取革命领导权重要性,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文化战线上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共产党人瞿秋白,他主张文化问题必须与社会制度变革相联系。只有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才能“真正保障东方民族文化的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在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的独立,为了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形势,为了唤醒人民的民族意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强调文化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的指导作用。正如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的,“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4]p7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指导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度出现严重偏差,在文化领域开展阶级斗争存在扩大化的倾向。例如对胡风的批判,本意是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消除文艺领域中非无产阶级意识,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精英思想和个人主义心态,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的领导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误把文艺创作的选题立意和表现方式的分歧上升到“反社会主义”的高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强势和政治话语权优势,对主权国家进行文化干预和渗透,争夺文化市场竞争中主导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5]p538。

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文化领导权对于获得和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民主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想要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需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而且需要有“文化的军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而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夺取文化领导权是共产党获得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障碍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重视文化问题,同时将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夺取文化领导权,面临着来自于国内外反动势力及其文化的严重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殖民文化的压迫,蒙蔽民众的民族意识;第二,反动文化的破坏,摧残民族的爱国精神;第三,蒋介石发起的复古思潮,消磨抗日救亡的决心。

殖民文化的压迫,蒙蔽民众的民族意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自己的殖民统治,不仅在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殖民文化政策。日本侵略者通过这种方式来“粉饰”自己的侵略行径,为其殖民扩张和侵略掠夺寻求“合法性”,而奴化教育是其中最阴险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沦陷区,大力推行日文进中小学的课堂和课本,而关于中国民族意识的教材被查禁,相关的课程被勒令停课。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蒙蔽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摧毁中华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见,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文化,并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上的掠夺,而是企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甘愿彻底沦为日本的奴隶。

反动文化的破坏,摧残民族的爱国精神。革命文化是团结人民、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国民党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不仅在军事上进行“围剿”,同时加紧对革命文化的“围追堵截”。一方面,以“反动”为名禁止宣传爱国精神的书报发行,捣毁进步书店,拘禁甚至迫害革命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国民党大力推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对法西斯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例如,翻译希特勒等法西斯独裁者的人物传记,建立专门的文化团体等,以此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由此可见,国民党对革命文化的“围追堵截”,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阻碍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夺取文化领域的领导权。

复古思潮的侵蚀,消磨抗日救亡的决心。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陷于危亡之秋,是因为传统伦理道德崩溃,因此要抗御外敌,振兴中华,当务之急就是恢复传统伦理道德。1934年,蒋介石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所谓“新生活运动”,希望借此重新恢复以“礼义廉耻”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精神统治地位,从而维系蒋介石集团的统治。蒋介石尤其强调其中的忠君孝亲、三纲五常、上智下愚等宗法等级观念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长期愚民政策的影响,无论是官僚阶层,还是普通百姓,思想主体并没有脱离封建纲常。特别是农民,他们的思想本来就存在保守性和封建性;落后和封闭的生产方式更使他们的思想充斥着个人主义的色彩。而国民党掀起的复古思潮,不仅不利于唤醒中华民族的抗战意识,而且消磨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决心。

三、构建文化领导权的路径

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深刻思考着如何构建并实践中共对于文化的领导权,深深认识到实现文化领导权必须建立在人民群众心理认同的基础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构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领导权的根本原则。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因而中国的新文化也必须由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来指导,而这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客观上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例如,1942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在党内开展全面整风运动,同时涉及对文艺界的整风。但是部分知识分子只强调尊重作家文艺创作的独立性,认为文艺为现实斗争服务,降低了文艺的审美标准,从而拒绝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同时大部分的知識分子虽然也创作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艺作品,但是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因此,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一个根本原则,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的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构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领导权的内在要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欲获取文化领导权,不仅需要引导文艺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也要指导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因为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战争,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在思想上武装人民群众,获取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成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文化领导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广大的知识分子从情感上认同工农兵群众,密切地联系劳动人民,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例如,通过春联、年画、小说、歌谣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广大的民众积极试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构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领导权的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如果想要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光靠改造带有小资产阶级属性的知识分子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了,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挑起大梁,五四运动之后,最具革命性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文化建设的任务就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而如何实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呢?教育是比较集中、系统、深刻的一种手段,它不仅可以普及劳动人民的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劳动人民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面向广大的劳动人民进行识字扫盲,大力普及小学教育等方式,提高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例如,以一天识一个字,一年识三百六十五个字,十年识三千六百五十个字为任务,实现在十年之内,基本消灭陕甘宁边区全部文盲。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概念,但是对于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相关论述,正确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要不要领导文化工作以及能不能领导文化工作等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为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基于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探究以什么样的态度认识党对文化的领导权,以什么样的角度分析党对文化的领导权,以什么样的途径构建党对文化的领导权,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而且对于维护中国文化安全以及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士海,施秀莉.毛泽东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2]韩毓海.“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1).

[3]黄卫星,李彬.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2012(3).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梁发明

猜你喜欢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