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视角下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特质的思考

2017-09-07王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外活动特质实践性

王野

摘要:实践是能够将个体潜在能力转化成为现实动力因素。青少年校外活动属于社会性实践活动,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让青少年学会如何主动去做自己的事,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从实践视角下对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教育特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实践性优势,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实践 青少年校外活动 教育特质所谓青少年校外活动,就是青少年在学校之外参与的活动、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开展群体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青少年校外活动是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青少年参与实践性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由此可见,青少年校外实践性活动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的得到大力的推广。

一、实践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因素

基于青少年个体发展的意义来,其实践的内容包括了这些方:第一,人基本的生存方式,人一旦离开实践,就无法生存与发展;另外一个方面,人类特对象性活动便是实践。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简单来说,人离不开实践,而且要坚持不断的实践才能达到自己愿望,并且在后续的反复实践过程中,又不断的提升自己这种能力。

实践在人的生命发展历程中是如何成为主要构成因素的呢?这个需要结合传统教育学的理论来分析,从传统教育的内容上来看,当中所提到的“三因素论”,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划分成为三类:遗传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三因素论”认为:遗传其实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遗传因数同时也为人创设了潜在的可能性,但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环境因素。因此,学校教育也属于特殊的环境因素,因此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从传统教育学“三因素论”来看,它忽视了主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缺乏将复杂问题简化的功能。“三因素论”认为,人的发展必然受先天条件的影响,而且是在先天条件的预设效果下而确定出来的结果。先天性条件与外部环境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发展,无论是先天条件,还是外部环境不仅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也能够限制人的发展,但是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发展的状态。因此,这里说到实践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因素,因为人的发展是后天实践来决定的。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主体意识越来越成熟,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会慢慢的从“限制性”转化为“促进性”,也就是说能够让青少年学会如何去适应它、利用它。第一,影响到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选择方式,同时也会影响到青少年接受客观世界作用的具体方式。第二,实践角度下青少年校外活动教育特质的主要体现是:当青少年在参与校外实践性活动时,能够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我水平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有目的更加理性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青少年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环节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青少年自身的水平提高而

二、实践能够体现青少年的发展价值

青少年是校外活动的实践主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自主性直接决定了校外活动的质量。实践视角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成效在于青少年自身的实践感受,这也是影响青少年发展内部驱动力形成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在参加校外课外活动时,要学会去尝试,尝试的内容是如何发展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青少年会遇到一些难题,面对难题的解决过程,便是一次有质量的实践,能够让青少年持续处于思考兴奋的最佳状态。青少年在参与校外活动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这也是实践活动中青少年发展价值的具体体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青少年坚持以这样的状态去解决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反思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在校外实践活动中,会涉及到寻求他人帮助、与他人协调、沟通、资料搜集等等各种实践能力,实践性校外活动就是对这些能力进行不断的训练。笔者认为,实践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特质,主要是体现青少年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价值。让青少年坚持以这样的方式参加校外活动,能够逐步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成就感、社会责任感等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会掌握一种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例如:遇到问题应该思考什么,在做一件事之前应该遵循什么,如何处理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等等。而这种实践能力则需要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而青少年在才参加校外活动时每次都能够有所收获,让青少年逐渐形成面对问题的态度是“我可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能够组织一次这样层次的校外实践活动,也算得上是比较成功。

在校外活动中,青少年为了实现目标,会主动积极去探索,掌握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实践的活动中,会对自己的行动步骤进行规划,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与现实条件的限制,需要对当前的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对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实践性校外活动中,要求青少年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关注结构与目标。因此,笔者认为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特质要富有实践的内涵,只有让青少年不断经历这样的活动,便可以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但是我国青少年参加这样活动的机会并不多,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注重这个方面的改善,为青少年创设更多有价值的校外活动。

三、青少年校外活动具备的教育特质

校外活动就是社会实践性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让青少的生命更加具有价值,而且所具备的意识更加丰富与独特。校外活动柜与学校内部教育系统性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校外活动主要以实践性活动为载体,开展方式丰富多样。学校通过开展校外活动,是希望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让学生在出生社会之前更加了解这个社会。校外活动是让学生尝试着去做,就是不要像学校内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去照搬照做,要给予自己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我要做”的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要做”重点在与尝试,这是实践的前提因素。因为青少年只有通过尝试才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个与幼儿学习走路是一样的道理,他们尝试着决定自己走路的速度、稳健的程度以及灵活程度。但是从目前校外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领悟这种教育特质,不敢真正的“放手”。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活动,通常关注的是所谓的“效率”与“结果”。大部分时候都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任务完成,在校内教师就希望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甚至会直接告知结果,在校外活动上则是过于形式,失去校外活动的本质与内涵。

实践视角下校外活动的教育特质主要体现在:要求青少年学会如何尝试着去做事,这也是校外活动开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尝试着做事,简单来说就是要求青少年养成自己做事的习惯,面对任何问题都需要自己去分析、决策、策划、反思。而学校的责任是尽可能给予青少年更多“自己做事”的机会与平台,需要学校教师在理念上有所转变,要真正领会到校外实践性活动的教育特质,让校外實践性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妹.青少年校外活动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功能和开展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94.

[2]赵鸿雁.青少年校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开展对策[J].求知导刊,2015,(13):100.

[3]林玉.发挥青少年宫群众性活动作用·突显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正能量[J].大众文艺,2015,(10):218.

猜你喜欢

校外活动特质实践性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校外数学文化活动的价值诉求与实施策略
浅谈幼儿园如何组织开展校外活动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