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毅平先生摄影艺术作品展”及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7-09-07

中国摄影 2017年8期
关键词:摄影家摄影

7月6日下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袁毅平先生摄影艺术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央展览大厅举行。现场呈现的150幅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浓缩了袁毅平从影70多年辛勤耕耘的创作硕果。

袁毅平于1926年10月出生在江苏常熟鹿苑镇(现属张家港市),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摄影家、摄影理论家、摄影活动家。此次展览策划筹备历时一年时间,以袁毅平的大幅代表作《东方红》领衔,展出了涵盖人像、新闻、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风光、民俗等多个系列,作品与时代紧密相连,与人民息息相关,充分展现了一位老摄影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执着的艺术追求精神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格。今年已是91岁高龄的袁毅平先生亲临现场热情致辞,并向北京民族文化宫赠送了他的代表作《东方红》。

影展开幕式上,中共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黄戟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分别讲话,对此次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高度评价袁毅平先生的摄影成就和对中国摄影事业繁荣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展览开幕式后举行了“袁毅平摄影艺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主持,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与摄影界人士包括: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副教授朱炯,中国摄影家协会组联部主任包旭东,原《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刘铁生,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副主席、《人像摄影》杂志社社长冀运表,《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王保国,原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萨社旗,原《中国摄影》杂志编辑王玉淑,原中国图片社业务经理张明志,摄影史学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维也纳美术学院哲学博士门晓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博士生杜琳,浙江女摄影家王新妹,《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陈攻等。研讨会上,朱炯介绍了作为“中国摄影抢救计划”中的袁毅平研究的成果;刘铁生、杨恩璞肯定了袁毅平对“中国摄影要走民族化的美学道路”所做的贡献;王保国提出,在地性是袁毅平作品所具有的当代性的一面。与会者还就袁毅平的摄影创作和理论建树展开了多侧面、多角度的研讨。

2017年度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决出12名入围者

本年度的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2017)共收到来自104个国家的2700余名摄影师的投稿作品,近期已决出泰耶?阿布斯达(Terje Abusdal,挪威)、谢尔盖?梅尔尼琴科(Sergey Melnitchenko,乌克兰)、帕特里克?韦洛克(Patrick Willocq,法国)、维拉?托洛克(Vera Torok,匈牙利)等12名入围者。获奖者将于9月13日出席柏林的颁奖晚会,他们的获奖摄影作品将于2017年9月14日至10月15日在柏林新摄影学院(Neuen Schule für Fotografie)展出。徠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目录也将于展览期间出版,以综合展示获奖者与入围者的作品与采访。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是世界摄影比赛中颇有声望的赛事之一,奖金总价值达 80000欧元,主竞赛单元获胜者会获得25000欧元的现金奖励和价值10000欧元的徕卡M系列设备(含相机和镜头),新人奖的获得者将会得到10000欧元现金奖励和徕卡旁轴相机及镜头。另外十位入围选手则每人获得2500欧元奖励。

2017年iPhone摄影大赛公布获奖结果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摄影赛事,创立于2007年的iPhone摄影大赛(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 IPPA)今年迎来了自己的第10届比赛。本年度赛事共收到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幅参赛作品,参展作品必须是由iPhone,iPod或者iPod touch拍摄的原图,且长边须达到1000像素以上。最终,总冠军由来自美国的摄影记者塞巴斯蒂亚诺?托马达(Sebastiano Tomada)获得。除年度摄影师外,比赛还设置了“肖像”“人物”“建筑”“景观”“静物”“动物”“抽象”“新闻活动”“生活方式”甚至具体到“树木”“花卉”“日落”等分类奖项,这些获奖作品都显示了当下的手机摄影在摄影语言和审美趣味层面确实与摄影爱好者借助照相机生成的图像几无差异。

“当代中国摄影现象”专题研讨会在扬州举行

6月24日下午,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扬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当代中国摄影现象”研讨会在扬州举行。本次会议围绕着当代摄影的演变,当代摄影的诸多现象,摄影理论建设与当代摄影发展,摄影大众化时代下摄影家协会的担当等议题展开研讨。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沈遥,《中国摄影》副主编李波,《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柴选,江苏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吉龙生,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艺术委员会主任许益民,江苏省摄协艺委会副主任、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戴兴发,江苏省摄协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杨天民等省参加了研讨。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及全市摄影创作骨干20人旁听了研讨。

中国当代摄影40年——三影堂10周年特展

时间:2017.6.28 - 8.27

地点: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10周年之际的特设展览,由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担任特邀策展人,执行策展人为沈宸。中国当代摄影若自1976年断代,迄今已逾40年。展览由“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和“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至今)”四部分构成,意图全景式地展示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对中国当代摄影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150多位实践者的作品和参与型塑当代摄影话语体系的信件、杂志等实物史料。配合展览出版的学术图录和开展的研讨会议也对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和评论。同时,展览本身也传递出一些问题:作为艺术的摄影和社会记录性摄影之外的摄影发展面貌为何依旧没有被纳入展览及相关研讨所针对的“中国当代摄影”的范畴?对当代中国摄影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较为完整的、系统性的展呈,为什么是民间机构三影堂来努力完成的?

新闻摄影的诞生:1894-1945年乌尔施坦出版社照片展

时间:2017.6.23 - 10.31

地点:德国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德国乌尔施坦(Ullstein)出版社的345件新闻摄影作品,均刊登于出版社旗下的周刊杂志《柏林画报》(Berliner Illustrirte Zeitung)。《柏林画报》首次出版于1892年,后被乌尔施坦出版社收购,是德国第一份面向大众的杂志。杂志采用大量照片来吸引读者,开创了现代插图新闻杂志的雏形。

《柏林画报》曾经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周刊,1928年的发行量最高达到200万份。《柏林画报》推动了照片印刷技术和新闻摄影模式的发展,对职业摄影新闻的专业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上世纪30至50年代摄影新闻的黄金时代期间,以马丁?芒卡西(Martin Munkácsi)、埃里克?萨洛蒙(Erich Salomon)和瓦尔特?基尔克(Walter Gircke)等为代表的《柏林画报》摄影师记录了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队面貌、工业建设、体育运动、社交活动以及纳粹统治时期的民众状态等现场瞬间并发表于《柏林画报》。

保持记录:2017西安国际摄影邀请展

时间:2017.6.24 - 7.23

地点:陕西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保持记录:2017西安国际摄影邀请展”由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导,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主办,是“崔振宽美术馆当代艺术系列展”的启动项目。该展览由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张辉任总策展人,批评家舒阳任艺术总监。展览邀请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英国)、朱馨芽(Giulia Pra Floriani,意大利)、陈小波、苏月斫、巩志明、罗斌等国内外策展人对参展作品进行学术梳理与展览策划。展览还邀请鲍昆、贺丹、胡武功、刘香成等组成艺术委员会,以期提供学术支持。

展览分为“向‘陕西群体致敬”“歷史文献”“保持记录主题展”三个单元,共763件摄影作品得到展出,涉及82位摄影师,包括侯登科(已故)、胡武功、潘科、邱晓明、石宝琇等10位“陕西摄影群体”代表人物,费德里科?克拉瓦里诺(Federico Clavarino,意大利)、胡安?比利亚普拉那?卡萨彭萨(Joan Villaplana Casaponsa,西班牙)、利兹?辛格雷(Liz Hingley,英国)等16位国际摄影艺术家,火炎、李泛、李樯、刘劲勋、彭祥杰、苏晟、唐浩武、许培武、杨延康、赵利文、资佰等28位国内摄影艺术家以及面向社会的征集入选的28位摄影师。

愿景:描绘自我

时间:2017.6.11 - 9.17

地点:美国洛杉矶·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

“愿景:描绘自我”(En Visión: Picturing the Self)是一个基于洛杉矶当地拉丁裔社区指导计划的艺术项目,展览从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MOLAA)永久收藏的作品中选取的女性自拍摄影作品,与那些参加社区指导计划项目的青春期少女学员使用数码媒介制造的自拍照片进行了对照,邀请观众从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自我观照的形态出发,分析两类照片之间创作观念的差异,并思考对自我摄影表达的选择态度。

此展强调结合美术馆、社区教育计划和青少年学生三方参与的互动艺术实践,展场墙面同照片壁合呈现的几段语录文字,皆为创作自拍照少女的自白,诸如:“自己注意:你会对年轻的你自己说什么?你能告诉未来的自己什么?”“我的照片是我选择向世界传达我自己的方式。我想让观众知道我有什么声音,而且我的声音需要被人听到。”“我在自拍像上展示了我是如何明白我是谁的,以及如何发现了自己的美。”(王瑞)

第二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获奖作品展

时间:2017.6.29 - 7.30

地点:北京·映画廊

此次摄影奖由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思源摄影基金会主办,共有20位少数民族摄影师入选,其中“摄影师大奖”由拍摄其家乡俄亚大村的纳西族摄影师苏国胜获得,其作品是他对东巴文化符号和仪式持续记录的成果;“青年摄影师资助奖”则由哈萨克族摄影师胡尔曼古丽?金恩斯别克获得,她的作品《姑姑家的牧场》近观了草原牧民平实的日常生存状态。参展的20位摄影师的作品呈现出对故乡不同角度的关注:既有对故乡传统文化的赞美,也有对自我民族身份的探寻;既有对故乡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也有对生活点滴的细腻体会。摄影奖评委之一鲍昆对展览如此评价:“共同与差异,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呈现这一历史的事实,是‘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的第一个目的,但却不是最终的目的。这个奖项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大家相互地凝视,并穿透每一双眼睛抵达各自的心灵,相互感受人与人的温情,感受理解和尊重。”

猜你喜欢

摄影家摄影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