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文明的象征与文化的载体
2017-09-07叶水涛
叶水涛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江苏省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
考场作文,首在审题立意与谋篇布局。立意须有文化内涵,谋篇须有逻辑结构。
马克思说:铁路修到哪里就把现代文明带到哪里。车子,是文明的象征。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说:驿路马车的思维决计修不出高速铁路。车子,是文化的载体。车既是交通的工具,又象征着一种文明,承载着一种文化。从秦始皇的驿路马车,到现代的高速铁路,车子的更新换代,见证了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变革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汽车,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让慈禧太后感到非常新奇,然而,车子行驶时驾驶员居然坐到她的前面,老佛爷怎能接受这种有违祖宗家法的僭越呢?汽车封存,束之高阁。现代人看来似乎不可理喻,但慈禧太后看来却是理所當然。洋务运动的改革派上奏章建议修铁路,然而,朝野一片哗然,保守派的官僚士绅强烈反对,说是破坏了国家的风水命脉。封存汽车、禁修铁路,折射出封建专制君臣的顽固与颟顸。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访问日本,在新干线乘坐高速火车。洁净的车站,迅捷的速度,平稳的感受,井井有条的管理,让他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改革开放,必须主动地拥抱这个世界,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是一位伟大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宏大气魄。国门初开的岁月,极目所见是各种外国进口的汽车,大街上熙熙攘攘,车来车往。接着,便是中外合资制造各种汽车,桑塔纳、奔驰、宝马等汽车品牌,家喻户晓;“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广告词耳熟能详。进口车,合资造车,贷款建造铁路,引发了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进而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改革是文明的进步,也是社会文化的变迁。改革,总是先在物质文化层面起步,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车子是代步和交通运输的工具,作为物质的文化,它首先是满足人们物质的需要。这种需要既是人的自然需求,又是人的社会性需求。汽车、火车是高速交通工具,为了保证它的安全运行,必须制订一系列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就产生了制度文化。以汽车为例,驾驶员必须首先取得资格,必须严格按规则行驶;车子必须年检,必须购买保险等等。
车子,与之相匹配的各种制度:禁止的条例、法律的条文、交警的检查、法院的执法。严格的制度文化必然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守时、守规、守法的意识得到培育并内化为文化的自觉。醉驾入刑、斑马线礼让行人等,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全社会的责任意识,也提高了个体的人性化水平。显然,现代精神文明必须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倘依然老牛破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则不会有现代交通制度与相应的精神文明。车子文化有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精神是文化的核心。文化进步的根本标志,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车子,总与道路连在一起。民间俗语“若要富先修路”,是说改善交通条件、改进交通工具,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民族辉煌的记载,也是睦邻友好国策的象征。今天,根据党中央“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汽车、火车、飞机……全方位地推动国际间的友好合作,推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它必将带来民族经济的腾飞,也必然迎来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