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为线索的语言实践课堂呈现
2017-09-07丁静静
丁静静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改编自古希腊神话,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课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体现了古希腊神话善于塑造英雄人物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普罗米修斯这个神的形象,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品读语言,感悟“爱”
教学中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
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就不难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是他看到人类“没有火”。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从多个方面渲染人类没有火的困苦生活,我引领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类“没有火”的悲惨境地,学生自然联想到了人类“盼望火”的迫切心情。这种迫切的需要,谁来满足呢?对于人类自身,是无奈的。从课文中的“只好”一词,不难读出他们无力取得天火。那么,又是谁听到了人类心底里的呼唤?是普罗米修斯!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他下定决心为人类盗取火种。“决心”一词,值得挖掘。我引导学生用“决心”造句,学生继而理解,“决心”是涵盖坚定不移的意志的。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困苦生活,明知触犯天规,也坚定不移地盗取火种,这是什么情感?这就是爱!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看到人类的苦难;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下定决心盗火!
二、想象对话,内化“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培养一种习惯。”可见,语文学习重在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学习第6自然段普罗米修斯受罚的这部分内容,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哪些词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并把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接着,伴随音乐《普罗米修斯》,我设计想象对话。
沉重的铁链,烈日的炙烤,暴雨的鞭打,鹫鹰日复一日地啄食,这是生不如死的折磨,这是永无尽头的痛苦。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就是普罗米修斯。
a.普罗米修斯, 执行刑罚的火神非常敬佩你,可又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进退两难,劝你归还火种,向宙斯认错。你会说——
b .普罗米修斯,善良的河神看到你浑身是伤,心如刀绞, 决定到宙斯那里帮你求情。你会说——
c .普罗米修斯,宙斯的使者麦鸠利来了,让你顺从权威,否则你将接受永世的惩罚与最惨烈的苦难。你会说——
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纷纷表达出普罗米修斯的心声:为人类造福,我宁愿忍受各种痛苦!为了人类,我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通过想象对话训练,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地忍受各种痛苦折磨,只为了人类的幸福。这又是什么情感呢?还是爱!是的,爱,有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这种痛苦是可以预知的,普罗米修斯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啊!
三、拓展延伸,升华“爱”
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爱是无私的、坚贞的、博大的,当人类为新的光明时代的到来而欢欣鼓舞时,人类不可能忘记普罗米修斯,多少年过去了,人类仍然不会忘记普罗米修斯。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多个画面及文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位盗火者;贝多芬的经典曲《普罗米修斯》常常在各国音乐大厅里回响;远古人类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于是古代奥运会规定在开幕前得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点燃奥运圣火就这样被传承下来,流传至今;大诗人雪莱等以诗明志,倾诉心中的敬仰;马克思也称赞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学生看图画,读诗句,心中自然涌起对普罗米修斯的崇敬、感激之情,这种崇敬、感激正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因为他“爱”人类,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火种,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所以他的故事世代流傳,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火种,也正是“爱”的桥梁。此刻,我找到了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的联接点——火种。这个联接点不正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阅读小结:“在古人类的眼里,火,来无踪,去无影,神秘莫测;火,鲜红耀眼,光芒四射,熠熠生辉。当人们看到火可以把腥臊化为美味,把寒冷变成温暖,把黑暗变成光明,把危险变为平安的时候,亲切、神奇、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这‘亲‘奇‘敬,启开了人们的联想之门,产生了火的神话传说。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火的神话传说,老师建议你们走进课外阅读,去感受它的浪漫气息。”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品读文本之后,教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实现阅读的课内补充、课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语文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