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探析
2017-09-07靳巧玲
靳巧玲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兰州730021)
秦安县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探析
靳巧玲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兰州730021)
近年来,秦安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建设,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作“民心工程”来抓,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后管理是农村饮水工程能否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之所在,是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更是“民心之水”能否长流农民心田的关键所在。文章就秦安县饮水工程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工程建后管理措施。
秦安县 饮水工程 建后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面对“十三五”提质增效任务,建立有效的建后管理机制,对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保护措施进行强化,组建专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队伍,构建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工程运营管理等措施是确保饮水工程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
1 秦安县概况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古称成纪,史载“羲里娲乡”地。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58个贫困县之一。最大河流葫芦河由四大支流清水河、显清河、南小河、西小河等河流汇成,年平均降雨量507.33 mm,平均气温10.4℃,总面积1 601.6 km2,总人口61.8万人。
2 水源及饮水工程现状
2.1 水源概况
秦安县农村饮水按取水水源形式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按取水方式分为井和截流坝2种形式,井又分为机井和大口井。秦安县机井分布于葫芦河干流沿岸,工程始建时机井出水量都非常充沛,但随着近年来降水量的逐年减少,葫芦河秦安县沿岸地下水开量采已趋于饱和,不能满足以地下水为水源的较大规模的堤水工程建设。大口井,井径6 m,深约8 m,主要分布于葫芦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沿岸。大口井水量充沛,含水层浅,渗透系数小,如扩大井径增加井深提高蓄水量,昼夜涌水量可达到800 m3以上。
2.2 饮水工程现状
近年来,秦安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县建成并运行的集中供水工程35处,水窖、小电井等小型分散工程1.105 9万处,解决了全县17个乡镇428个行政村、1 393个自然村(社)、11.286 5万户49.964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至此,全县农村安全饮水供水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
3 工程建后管理措施
3.1 加强水源保护
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及沿河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化工、印染、造纸、酿造、制药等行业及单位;容易造成污染的畜禽养殖地、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储油罐等非工业污染源;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地的道路交通等隐患地点及运输车辆。
重点控制城乡生活污染。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优化配置城乡环保资源,推广生态型零排放治理模式,在湖库型水源地集雨区内所有城镇都要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有效推行“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市)处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机制,城乡互动,严格控制城乡生活污染。
深入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级保护区内,严禁施用化肥、农药,全面清除畜禽养殖;二级保护区内,限制施用化肥、农药,逐步清除畜禽养殖。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3.2 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在广大农村,节水宣传活动不到位、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等,是造成水浪费的主要原因。应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农村节水:(1)多种渠道普及节水知识,增强水患意识。(2)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节水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可设立“节水宣传周”,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并搞好服务与监督,将节水落到实处。(3)建立农业节水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农业水价体制、制定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政策和水质监管。
3.3 创新建管模式
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小不一,产权关系复杂,应创新建管模式,整体推进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应加强集团模式、协会模式、股份制模式、自主模式等研究和探索。在秦安县以分级管理为例,可推行用水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如单村集中供水,可实行乡镇水务站直管,而国家投资为主的集中供水工程,应由水务局组建供水站,对入户管道应由村民自行管理。通过创新建管模式,因地制宜地逐步化解供水工程管理主题缺位、有人建设、没人管理、使用不长的困难。
3.4 健立健全水质检测和监测体系
以改善饮用水水质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提升监控能力。解决供水设施改造,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供水工程,推广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全自动恒压变频供水设备、无源自控水表。完善监测体系,对饮水工程水质、水量、水压进行监测控制。加强水源地风险和应急管理措施,加强备用水源建设,以提高饮水工程对应突发事件的保障水平。
3.5 强化监督,发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久效益
(1)强化群众监督,发挥农村用水热线电话的作用。工程管理的好与差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农村饮水管理办法要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设置农村用水监督机制,如热线电话,鼓励群众发现问题,及时拨打电话反映。(2)强化社会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新闻单位要利用传媒优势,加强宣传,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3.6 促进工程长效运行
加强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设立饮水工程维修养护保障资金和使用管理的意见。启动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设立工程维修养护大修基金,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管理水平,研究制订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预算。
[1] 陈德兴.探析甘肃农村饮水:寻症与施策.中国水利,2014,(19):45~48
[2] 李代鑫,杨广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