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与科技动态

2017-09-07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13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

经济与科技动态

Economy and Technology News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6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近期工作要点》和《省(区、市)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设置的意见》。

习近平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习近平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习近平强调,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场化等手段,最大程度地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习近平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以扩大开放、打破封闭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推动融合体系重塑和重点领域统筹。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培育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载体,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空间,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

习近平强调,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发挥好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要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加快调整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习近平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要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军民共用性强,要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紧解决好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习近平强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强化贯彻落实。要增强紧迫感,只争朝夕,紧抓快干,按照职责分工,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加快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落地见效。要着眼于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整体质量效益,强化督导评估,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鲜明导向和评价标准规范。

习近平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强化使命担当,敢于涉险滩、动奶酪,敢于破难题、闯难关,敢于趟路子、辟新径,加强组织管理、政策规划、重大改革、基础建设、试点示范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重大问题,推动工作取得实效。各省(区、市)要加快设置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完善职能配置和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新华社)

《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发布

为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切实履行好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国防科工局发布了《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共提出6个方面30项年度重点工作。

《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要继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和规划印发实施,落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推动军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在深化“民参军”方面,将着力促进资本层面的“民参军”,并围绕投资、税收、准入等领域,继续优化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推进军转民方面,将大力加强军工技术成果转化,调动社会积极性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并提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在促进军民资源共享方面,将重点推进航天资源军地共享共用,开放一批军工计量仪器设备,继续开展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和军民标准通用化等工作;在军工自主可控发展方面,要求立足社会资源,实施“319”专项行动、军工高端制造装备创新工程和专用软件自主化行动等;在动员和应急方面,将加强生产动员和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完善核应急体系。 (科工局)

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说明会圆满结束

在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项目申报期间,大赛组委会组织举办了巡回说明会,历时半个月圆满结束,实现了指导项目申报、交流意见建议和动员各创新主体参赛的预期目的。说明会先后在上海、西安、厦门等全国15个城市举办,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1600人参会,会议内容丰富,现场气氛活跃。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全国工商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有关同志分赴各场次说明会,对大赛活动进行动员,并与参会代表沟通交流,听取有关诉求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大赛工作。

首届大赛决赛地江苏省泰兴市成功吸引了10个项目落地,这一成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多个城市抓住举办说明会的时机,竞相宣传当地扶持落地项目的有关政策措施。第二届大赛的决赛举办地成都市提出,要借大赛东风,做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项目的对接服务和创业孵化服务,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大赛优秀项目在成都落地。

此外,与首届大赛说明会情况相比,本届大赛的参赛主体表现出了更高的热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创新团队介绍,由于错过了在成都市举办的说明会,辗转参加千里之外的哈尔滨站说明会,会后认为不枉此行。浙江省一家企业表示,他们密切关注了首届大赛,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技术项目更加成熟,获奖信心十足。部分参赛主体和地方政府部门反映,说明会提供了与大赛主办单位代表、专家、投资人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机会,这种方式很“接地气”。

从说明会期间的情况预计,本届大赛将有一批优秀技术项目集中涌现,将有一批新锐企业和创新团队展示风采。 (工信部)

中航工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出台

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更好地肩负起“航空强国”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研究,将军民融合发展确定为中航工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并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作为中航工业深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指出,中航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要以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构建强核心、大协作的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航空产业社会化整体协同能力,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把中航工业打造成为开放型、合作型、国际型的现代化企业。到2020年,中航工业在航空产业领域的技术、产品、服务、资本融合度将显著提高,国防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将显著提升。

《决定》强调,军民融合发展要遵循“全局思维、主动融合,市场原则、开放融合,军民协同、共享融合”的发展原则,以面向军工能力发展和军民技术相互转化的潜在增长点,以航空产业链为核心,以价值链为导向,以供应链管理为载体,以资本融合为纽带,聚合各行业、各所有制形式的优势资源和机制,合力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航空产业集成创新体系作为发展路径。

《决定》明确指出,军民融合发展重点聚焦于强化军用航空产业作为中航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打造优质军用航空防务能力;培育民用航空产业成为中航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柱,努力成为世界级民机制造商;以需求研究引领产品创新发展,加快建立开放型科研生产体系;加强在大防务大安全领域的协同合作,有效拓展防务安全业务;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体系化构建中航工业国际化发展格局;探索军地一体化维修服务保障模式,打造卓越的航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推动航空优势技术和资源向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转移转化;加快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为确保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决定》还提出了优化区域布局、拓展融资渠道、改革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组织保障、分批落实任务等七大保障举措。 (科工局)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印发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制定并印发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发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规划》强调,航空发动机产业作为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应加快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装备建设发展的要求。要立足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和集成全社会技术、能力和人才等优势资源,推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适应国民经济新常态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要求。要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积极吸纳一切技术创新的成果,创造发展的新动力,努力打造增长的新引擎。

《规划》要求,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三大战略,以保军为首要,建设、完善“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科研生产体系,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非核心业务向外转移,引导外部资源有序参与科研生产,全面保障重大专项和重点科研生产军品任务完成,坚持市场导向,依托航空技术优势加快重点军民结合民品产业发展,为实现中国航发战略、实现国防军队现代化和建设工业强国提供强大的基础。

《规划》提出,在坚持保军首要、全面保障军品任务完成的同时,服务国民经济,推动军品相关业务和技术等要素与民用领域资源的互动及转化。要坚持统筹发展、有序开放、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和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有序推进科研生产协作配套,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军民技术和业务发展机制,促进军民资源深度融合。到2020年,基本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科研生产体系,科研生产核心技术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外部机构配套业务范围明显扩大、层次明显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军民共用的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建成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燃气轮机、高精传动、石墨烯等重点军民结合产品加快开发并实现高效益、高质量的产业化发展,基本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科工局)

中国航天聚焦军民融合发展——第八期钱学森论坛在沪召开

为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开创航天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促进航天产业与社会经济互融、互动发展,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指导下,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八期钱学森论坛暨2017年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研讨会”于6月2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

本期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航天聚焦军民融合发展”,中国科学院刘宝镛院士、中国工程院孟执中院士,以及来自军队、地方政府、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和知名民营企业的领导、嘉宾30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围绕航天军民融合新体制、新产业、新实践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为推进航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航天军民融合新业态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论坛上,薛惠锋院长在题为“站在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推动军民融合的新跨越”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迈入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阶段,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他从“战略转折点:跨越三大陷阱”、“战役制高点:赢得三个制胜”,以及“战术突破点:抓好三项结合”等3个方面提出了运用钱学森思想勾画军民融合发展蓝图,迈向军民融合发展新高度的思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飞跃。他表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助推军民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好平台建设的总出口”,其次要“深耕技术转移的试验田”,第三要“当好网信发展的推进部”,发挥好研究院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抓总单位的作用,汇聚创新之源、打通融合之路、编织协作之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防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晋豫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角度,分析了航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契机。国防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军事专家高东广就“军民深度融合——助推航天科技大发展的锐利武器”作了主题报告。海康威视陈宗年董事长介绍了海康威视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汪浩平副院长就该研究院在军民融合创新实践中的经验作了总结,并与参会单位进行了交流。

本次论坛还得到了中国航天基金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和机构的大力支持。论坛同期举办了“2017年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研讨会”,来自航天各院、所的参会代表做了汇报交流,并集体参观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据悉,6月18日,“第七期钱学森论坛: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网信军民融合新体制、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业态开展了研讨。 (系统院)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发展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