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

2017-09-06李秀青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常见病虫害玉米种植防治策略

李秀青

摘 要: 在我国农业经济作物中,玉米占据着重要地位。且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玉米作为工业加工原料,对于其需求量呈现出刚性增长的状态。为了保证玉米产量稳步提升,必须对病虫害加以重视,最大限度上降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分析了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并提出相应防治策略。

关键词: 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

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种植于多种土壤之中。同时玉米自身也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广泛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以及粮食加工领域,也是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农业经济效益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病虫害是玉米种植中危害产量的重要因素,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将会降低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对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加以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探寻相应的防治策略,以实现玉米产量提高,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

一、玉米病虫害产生原因

玉米在我国种植规模相对较大,从种植面积来看,2015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712万公顷,在国际上居于第一位,具体如图1所示。从玉米产量来看,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了2.18亿吨,位居世界第二。在现阶段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问题较为普遍,由于这一原因造成玉米减产的问题相对较为严重。为了有效应对病虫害侵袭,必须明确导致玉米病虫害出现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促使玉米产量的提高,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笔者经验,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影响不断增大,原有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出现。新耕作方式的应用也会引发病虫害出现。例如,大型机械异地化的应用,病虫害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在某些地区频频出现偶发病虫害,造成玉米产量下降。随着玉米品种的变化以及特用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引发当地病虫害规律变化,不仅出现新的病虫害,一些原本次要病害危害程度也会有所上升。同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栽培措施、品种选择等也会影响玉米抗病害能力。对于施肥、灌溉等方面控制不当,大幅降低土壤能力,使得病虫害频发。

2、自然因素是导致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等多方面。以玉米蚜虫为例,其发生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气温及水分相对适宜的情况下会大量繁殖,对于玉米的光合作用及授粉造成影响,粒重降低,造成严重减产现象。在地区降雨量大的情况下,赤斑黑沫蝉、褐斑病、根腐病等病虫害会较为严重,由此可见,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充分掌握不同种类病虫害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玉米种植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1、玉米丝黑穗病

在冷凉地区春播玉米是此类病害较为常见,据研究学者统计其平均发病率在10—20%左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冬孢子在玉米丝黑穗病菌中萌发,在外界作用下落入土壤中,会对玉米玉米幼芽的分生组织造成侵袭,且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从玉米幼芽阶段直至5叶期,都存在侵染现象,其中侵染的关键阶段是幼苗出土前。玉米植株受到侵染之后,在分生组织中之间蔓延,最终形成玉米丝黑穗病,影响玉米结穗的完整性,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针对这一病害,首先应注重品种选择,尽量选取抗病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在种植之前按照标准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采用立克秀药剂或者种衣剂,经实践证明其抗病效果较好。其次,一旦发现可疑植株,应及时将其清除,避免造成更大范围传播,通常在玉米植株7—8叶时,病苗特征明显。

2、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对玉米叶片造成危害,在病害严重情况下也会影响叶鞘及苞叶。此类病害通常最先出现部位为底部叶片,随着病害发展逐渐扩展至上部,在玉米叶片上形成梭形病斑,长度为5—10cm不等,若病害严重时,所有叶片会出现提早枯死现象,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大斑病原病菌在寄主中残留过冬,待来年气候环境达到其生长要求时,进行繁殖扩散,此类病害多发于夏玉米中。并且在风力作用下传播,导致玉米植株出现大面积发病。

针对这一病害,主要是合理确定播种时期,尽量避免在发病更高峰期种植。同时注重基肥实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磷钾肥以及有机肥使用量,不仅将田间残留病株清除,也为玉米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保证玉米植株茁壮生长,使抗病害能力得到提升。应合理控制植株密度,将田间湿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玉米大斑病出现机率。也可采用化学手段进行病害防控,甲基托布津、退特灵等化学药剂科应用在发病初期,根据相关标准配置后喷洒。

3、玉米纹枯病

俗称为玉米烂脚瘟,广泛发生于春、夏、秋等玉米上,发病率在22.2%—70.81%,在地上至果穗部位均有发生,對茎秆、叶鞘以及果穗造成危害。在玉米纹枯病初期,主要以水渍状病斑分布,后期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状,发病严重时直接导致叶片及叶鞘枯死。玉米纹枯病的病菌在土壤合作和病残体中越冬生存,一旦外界气候条件适宜,就会以菌丝形态进入植株内部,病组织范围不断扩大,在外界风力因素作用下进行大面积传播,相邻植株接触也会形成侵染。品种、种植密度等因素与玉米纹枯病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气候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发病最适宜温度在20—26℃左右,长期连种、排水不良等也会导致病害出现。

针对这一病害,应尽量选取耐病、高产品种,叶片大小适中,且成倾斜生长状态。也可从控制病菌源头入手,在玉米收获完成之后,应及时进行深耕,并清除残余病株,采用高温堆肥的方式不仅能够降低侵染来源,也充分利用了秸秆材料。在栽培方面也应加强管理,根据实际地力条件进行轮作,在玉米纹枯病多发地区,氮肥不宜施用过多。在药剂防治方面,玉米基部是药剂作用主要位置,避免对叶鞘造成影响,在喷洒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

三、玉米种植中常见虫害及防治

据不完全统计,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的虫害大约有40多种,分为地下、地上虫害两部分。在玉米虫害防治技术中,常用的有农艺措施、药剂防治等,但现阶段害虫在抗药性的发展速度较快,是影响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常见病害有玉米螟、白星花金龟、地老虎、玉米蚜、金针虫等,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主要对以下二类虫害进行分析研究。

1、地老虎

俗称为地蚕或者土蚕,其中对玉米生长危害最严重的是小地老虎,损坏玉米幼苗,导致缺窝、缺苗现象出现,在此类虫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需要采取改种处理的措施。第一代幼虫是危害最为严重阶段,因此,在地老虎防治时也应从这一方面入手,采用药剂防治措施及时消灭幼虫。对于以地老虎為代表的地下病虫害防治时,可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通过翻耙土壤是地下害虫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对于耕地翻耙的深度应达到25—30cm左右,将地下害虫翻至地表后进行处理。其二,保证化肥施用的合理性,必须采用腐熟有机肥料。其三,虽然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但化学防治依旧是较为有效措施。

2、玉米螟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可能受到玉米螟虫害侵袭,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地上部分,是地上病虫害中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害,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对于玉米螟的治理与控制具有一定难度,且此类害虫具有极强使用能力,能够在多种寄主中生存,仅玉米螟单一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就达10%—30%。虽然现阶段对于玉米螟防控研究不断深入,但不适宜大面积应用。就现阶段玉米螟防治技术而言,首先要选取抗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从源头上加强玉米螟虫害防治。其次可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及时处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消除虫害越冬时的寄主,使虫源基数得到控制,并辅之以合理的轮作措施,控制虫害发生。再次,生物防治也是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将白僵菌应用在玉米螟防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但提高,工业化规模逐渐扩大,对于玉米的刚性需求呈快速攀升状态,为了实现玉米种植产量的稳步提高,必须对种植中存在的病虫害加以重视。具体而言,导致玉米病虫害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病虫害其产生条件及适宜繁殖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玉米品种选择、植株密度等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病虫害,应充分掌握其具体特性,综合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尽量降低病虫化对玉米植株的危害,进而促进玉米总体产量的提升,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昌洪,袁新华.谈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及其防治策略[J].农技服务,2014年11期.

[2]韦继凌.南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控要点分析[J].北京农业,2015年17期.

[3]陈石纯,王淑芬,陈荣发等.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年05期.

[4]王梅.淮北地区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8期.

[5]李友骏,李超.浅谈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年04期.

猜你喜欢

常见病虫害玉米种植防治策略
吉林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山西闻喜县冬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关于松树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