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精神培育企业领导干部素质
2017-09-06刁望东
刁望东
在加快和深化企业改革的今天,企业精神问题已愈来愈引起理论界及企业领导层的广泛关注和探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企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精神就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的群体意识,其内涵是经济目标与商品生产目标及其所产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理想和社会心理道德、信誉等诸方面的综合集中的表现。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企业精神。
一、建设企业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企业的发展同一个国家的发展一样,首先要建立在技术的物质基础上,同时又必须重视精神的作用和力量,今天我们重提和倡导企业精神绝不是偶然的,是具有它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必然性。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公营企业里,就有为人们广泛颂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创办企业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鞍钢的“孟泰”精神,大庆的“三老四严”精神等,都对企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外行为科学提出的要把劳动者当作“社会人”,不能当作“经济人”,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管事、管物发展到把管事、管物与管人相结合,并以对人的管理为中心,使企业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日本“丰田珠式会社”把“肯于吃苦、勇于服从、忠于职守、奋发进取、同心协力”的精神为信条。形成了一种对内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对外争雄取胜、不甘落后的强烈进取意识,成为日本企业中的龙头老大。国内外无数企业的实践经验证明,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企业精神,它不仅是企业经营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企业无形而巨大的一种资源和财富。它对企业的广大劳动者一方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荣誉感,这种潜在稳定积极、持久的力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是企业活动力的动力和源泉,也可以说是企业的兴衰成败的灵魂。
二、提高企业领导素质与建设和培养企业精神的关系
培植企业精神,就是要把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地位统一起来,把企业领导权威和员工主人翁地位统一起来,把国家、企业和员工三者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振奋企业全体员工爱祖国、爱企业、爱集体、爱岗位的群体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一,要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认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理顺情绪,抵制消极倾向的影响,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要积极引导员工勇于开拓、思变思进的创新精神,教育员工以坦然的姿态、积极的态度理解改革、面对改革、支持改革、服从改革。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紧跟时代步伐。
第二,企业领导必须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坚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切实克服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病,加强廉政建设,关心员工疾苦,增强民主意识,接受群众监督。当前之所以有些企业效益不好常年亏损,人心涣散,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原因,二是企业领导不能以身作则,作凤败坏,脱离群众。古人云“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人尚且懂得这些道理,那么作为企业领导更要值得深思,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因为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绝不能用作捞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一个人如果私欲、官欲、权欲膨胀,就必然会导致严重地脱离群众,甚至走上犯罪。所以要把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及美女关,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上下就会和谐,融洽起来,群众才能团结到你的周围,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第三,企业领导要有民主意识,遇事要同员工商量,这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立场问题。因为民主意识是企业管理者决策科学化的唯一正确途径,没有充分的民主就不可能把员工中正确的意見集中起来,只会变成少数人的空忙,只有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活力的源泉才能旺盛不衰,永不桔竭。
第四,遵循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企业领导在工作中要做到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员工,以火热的情感打动人,以透辟的道理说服人,以实在的行动关心人,只有如此,才能调节人们的心理,激发人们的热情,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新型人际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决不能忽视对员工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员工有思想问题不去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予以疏导,而是生硬化地指责、惩罚;员工有实际困难,不是真心实意地予以解决,而是撒手不管,这样会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领导应该懂得尊重、理解关心员工的目的是在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第五,企业领导要建立畅通多渠道的联系群众制度,对每个企业来说员工队伍中蕴藏着极大的聪明智慧,如能及时地把员工的意见集中起来,将是一笔可观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能否搞好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领导除认真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外,还要建立畅通多渠道联系员工的制度,更好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