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7-09-06章洁钱浔丽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体能训练专项

章洁+钱浔丽

摘 要: 在专项化训练趋势下发展的竞技体育,体能与技术应是互为基础、彼此支撑的关系,不能相互分离。因此,体能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定位对于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体能训练;二元训练理论

1 专项体能概念

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一般体能的概念作了大量的研究。如赵志英等在《对体能的探析》一文中认为,体能应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理解,这种能力就是专项耐力,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持续从事专项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王保成教授认为,竞技体育中的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完成专项体能和比赛的机能能力。

笔者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它经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身体训练获得;其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其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受外界环境影响;运动素质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各种运动能力。

2 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训练思路的范式障碍

训练思路,就是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对于训练规律的认识。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对运动成绩本质的理解和对训练工作的设计以及对训练过程的控制”。以体能为基础的训练理论,是20 世纪50年代作为运动训练学的最基本理论,最先是从前苏联引进的,且迅速被我国训练界全部接受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传统训练理论。从传统训练理论的形成过程看,经历了所谓对训练规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是“现象”认识,“理性认识”是“本质”认识),大多数人认为具有“理性认识”的传统训练理论已经抓住运动训练规律的“本质”。也正是这种“思维范式”的确立,已经成为某些领导或部门漠视、搁置其他先进训练理论的原因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在训练界还不能说哪种训练理论是“终极”理论,是真正抓住运动训练的“本质规律”,只能说对于目前运动训练本质规律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对于训练规律具有“理性认识”的传统训练理论,只是夸大其词,还远没达到。

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也曾花大力气寻找症结之所在。例如:有人认为长跑可以提高“体能”,于是就出现足球体能训练的万米跑;有人认为田径教练可以指导体能训练,于是就请田径教练指导体能训练,后来由从国家田径教练换为国外专职体能教练.可是同属体能主导类项目的田径、划船?.都已有人摘到世界级的金牌。可见,体能训练并非是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落后的主要原因。其实导致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落后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两个,第一是“训练思路”问题,第二是“训练方法”问题。

2.2 训练方法与科学偏离

训练方法与运动成绩就像一个“函数”,训练方法是“自变量”,运动成绩是“因变量”,训练方法(自变量)的正确与否,可以从运动成绩(因变量)上得到反映。然而,某些体育职能部门对于上述现象视而不见,不把训练方法当作“变量”看待,对于训练大方法从不进行考究、反思,如果与实践愿望相违背,只会反复强调所谓的“体能训练”、“三从一大”.等等,假如这些还不能奏效的话,也只有剩下“拿人种论说事”。这些思想与做法的出现也不奇怪,因为传统训练方法的惯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已成定势。

事实上,国际体坛的训练方法自始至终都处于进化之中,其训练行为(训练方法)与传统训练理论相比有严重出入,特别是先进的训练实践,已远远超过传统训练理论的“认知”。然而,体育行政部门以传统训练理论为“科学训练理论”,严格规范并加以推广,这样行政干预的结果,是导致其落后于国际体坛的主要原因。如果行政主管不承认“训练方法”是进化着的;不从“训练大方法”与“训练小方法”上找原因,还死抱着传统训练方法不放,那么体能越练越差的“怪”现象可能还将继续上演。

3 对体能训练的建议

3.1 突破非科学理论“框框”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同时理论自身也是发展着的,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科学化”。有些理论在大量实践中并未发现有严重失误,可以说,它接近于“科学化”理论;反之,这种所谓理论便是非科学的“框框”。在国内外都坚持“二元训练理论”的时代,不能说我国训练理论的指导思想是落后的,同时也能解释我国许多运动员夺取世界级金牌的原因,假如漠视国际体坛训练理论的发展,还一味坚持传统训练理论为“科学”,不去虚心学习,落后是肯定的。国内现行指导训练实践的传统理论中存在着严重的非科學“框框”,而这种非科学“框框”,已经到了需“打破”的时候。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从全过程看,竞技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专项化”系统,从运动员的选材开始就围绕项目发展的专项需要进行人才选拔,根据项目专项发展的需要对选拔出来的人才进行专门的训练,它应包括早期专项训练阶段(过去称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化提高训练阶段、高水平专项化训练阶段和高水平专项化训练的保持阶段。可见,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本身就是一个“专项化”的趋势。纵观国际体坛训练理论,其核心内涵可分为:“‘体能加‘技术构成运动成绩的全面化‘二元训练理论和‘体能与‘技术是同一本质的不同侧面,两者不能彼此分离的专项化‘一元训练理论”。从国际体坛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趋势很容易看清楚“全面化”的“二元训练理论”与“专项化”的“一元训练理论”孰优孰劣。

3.2 早期专项化与体能训练

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在确定专项以后,所进行的旨在打好专项训练基础为主的早期训练。“二元训练理论”反对早期专项化训练,认为早期训练只是全面素质训练,即“体能训练”,等基础打牢以后再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失去体能之基础,专项化训练无从谈起。这种早期全面素质训练观是导致体能“外练”的根本原因。我国许多学者认为,早期专项化训练会造成运动员早衰、运动寿命缩短等等。

早期专项化训练过程中的“体能”与“技术”训练问题,是一个互为基础、彼此支撑的动态平衡问题,不能简单说我国运动员的现状就是由于“体能”或是“技术”某一方面训练不足造成的,这样势必会对早期专项化训练造成误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任何运动项目的早期训练,首先,应该建立在运动员不同身体运动能力、不同时期发展的“敏感期”上,这样才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不同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性,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运动员的某种身体运动能力;再次,由于从事早期训练的运动员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技术模仿能力,因此,在发展运动能力的时候,应该进行必要的技术练习,但必须注意不能过分地强调技术的细节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以防止错误的动作技术定型;最后,在训练中必须注意各种身体运动能力之间的内在转化关系,而不必在训练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和技术能力的外在形式[7]。因此,在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训练的过程中,各种身体运动能力之间本质的内在转化关系是训练的核心,这种转化必须最大程度满足于专项发展的需要,如果背离专项发展需要,片面地强调单一方面,肯定还会出现愈练愈差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 陶于.我国运动训练亟待重新认识的早期训练理论问题——早期专项化与早期专门化训练问题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6-9.

[2] 茅鹏.运动训练与行政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7,28(2):9-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体能训练专项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