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路径研究

2017-09-06张钰鑫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青少年有效性

张钰鑫

摘 要:当前对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有问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在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则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要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而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助力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法治教育、青少年、有效性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①。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前,法治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中已广泛开展,但是校园欺凌问题层出不穷、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大学生不知法、不懂法现象频繁出现却反映出我国对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有效性仍需提升。

一、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在法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其有效性则是决定法治教育成功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对于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的根本目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未来与希望。青少年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全面有效的法治教育不仅仅对于青少年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有重要帮助,同时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进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不仅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的有机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从大的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的角度看,全面依法治国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支持。因此,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宣传教育能力的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不断注重对于法治观念、法治意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法治宣传教育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同时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统一良好的方向指引。但是在形式上,仍存在宣传教育不贴近实际、口号喊得响工作做不实等现象的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随着一些“公知”、“大V”对于一些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现象的大肆渲染,也会使得青少年对于法治抱有质疑的态度。

与此同时,社会上的法治宣传教育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很多法治宣传,重在教育公民守法、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而不是去教育青少年把法律当作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自身安全的武器。法治,真正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政府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约,其权力的行使必然要在法律与社会的监督下。这些才是在社会中法治宣传教育所应该呈现的。

(二)家庭教育中法治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教育中的基础部分。学界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定义,总体上而言都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各成员之间一种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现象。这种教育既是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非自觉的行为。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充斥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因此家庭教育中影响青少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以及其综合素质。

当前有一部分家长持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在此教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很多家长只看重考试科目,而并不注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质量,进而导致学生的法治意识淡薄,没有从小培养法治观念。同样家长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法治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法治素养的形成。家长的处事行为以拉关系为主,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处事行为。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会养成一种“人情”观念,进而对法治置若罔闻。

(三)学校教育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1985年开始向公民开展普法活动以来,我国就一直在基础教育阶段向广大中小学生下大力气进行法律知识以及法制教育。随着“法治中国”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在中小学中通过班会课、法治讲座以及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而开展进行法治教育活动。但是这种集中活动在青少年提升法治素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

1.学校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学校存在法治意识淡薄,学校对于法治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进而在学校课程设置层面降低了法治教育的地位。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校办学思想以及办学理念,进而影响着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当前,在一些学校中依然存在着以“知识实用性”为主的学科认知。在这种认知导向下,学校会形成以考试为主导的课程设置标准。因为法治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比例较小,考試也通常不会涉及。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会相应的淡化法治教育在青少年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程度。

2.教育内容零散、不贴近实际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法治教育内容有助于对青少年更好地普及法治的理念和精髓,促进其思考相关社会议题,使其认识法律的意义及价值。②当前,对于法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成为了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通过上述渠道所呈现出来的教育内容则十分零散、毫无系统性可言。同时在课本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也仅仅是理论知识,并不贴近实际,这对于还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内容枯燥,学生对其丧失了学习兴趣。一些学校所开展的法治主题班会课以及法治专题讲座也缺乏周期性,呈现零散、碎片化的特点。endprint

3.法治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法治教育作为青少年的重要教育内容,现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这种法治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甚至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对于学生法治意识正确与否的判断,会使学生错失自身树立正确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的良好时机。

4.法治教育老师专业性低、教学方法单一

受到法治教育内容的影响,目前中小学绝大多数法治教育的内容是由思想品德(政治)教师兼任。虽然这些老师在大学本科阶段会学习一些法学知识,但是仍呈现专业性不高、理论水平低下、实践性差等现象。这些教师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③同时针对法治教育内容的讲授,很多教师存在以“理论灌输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本就不贴近实际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更为遥远。

三、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一)社会教育:明确定位 创新形式

首先社会教育要明确法治教育的定位,要大力宣传法治社会的实现途径以及法治的意义。其次是要创新宣传渠道。通过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抓好传统媒体的主阵地、开发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以及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战线,实现政务信息阳光公开、法治宣传创新生动。最后,要鼓励执法、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到中小学担任法治教育兼职教师,用更为鲜活的案例以及更加专业的视角为全社会的青少年做好法治宣传教育。

(二)家庭教育:打牢基础 发挥优势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以及家长的综合素质都会影响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并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家长应该树立起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家长应该摆脱当前以知识取向为主的教育价值观。学生通过教育实现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法治教育就是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教育内容。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对学生有一种导向性教育,使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逐步提升学生心目中法治教育的地位。其次,家长应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行为举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④家长要树立起高度的法治素养,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通过家庭教育贴近生活的优势,进而学生形成法治社会而不是“人治”社会的正确意识。

(三)学校教育:多措并举 提升成效

1.提高认识,使教育内容系统化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法治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实际与当地执法、司法部门一道编写关于法治教育的校本课程,将法治教育真正的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中来。并且做到教育内容典型、生动、贴近实际且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通过设立法治教育月(周)、定期开展专题法治教育讲座、组织法治教育宣传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在周期性、生动的教育中进一步提升对于法治意识的认识、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2.完善并创新法治教育评价机制

要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学生评价机制的要求⑤,建立起一套适用于青少年的、完善的法治教育评价机制。从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考察学生对于法治教育的反应情况。不仅仅要使学生适合自我发展的需要,更要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创新多元评价机制的导向,社会、家庭、学校都会逐步抛弃“实用主义”的评价观念,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更好地看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好地接受法治教育。

3.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知行合一

全面提升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的主体。更好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一步步启发诱导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专题探究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课堂教学双向互动的目的。

与此同时,有意识的开展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法治教育的价值。实践教育法就是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方法,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方法。⑥因此合理开展实践教育就是要把与学生距离较远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兴趣。组织学生走进监狱,感悟法治社会对于挑战法律权威人们的惩罚措施,进而让学生自主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⑦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在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主动形成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人的成长成才。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中坚力量,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7]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

[2]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5(04):58

[3] 孙德岩.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22.

[5]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001—6—8

[6] 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5

注:

①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

②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5(04):58

③孙德岩.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22.

⑤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001—6—8

⑥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5

⑦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青少年有效性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