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集杜诗与杜甫诗歌之比较
2017-09-06杨元停
摘要:杜甫的诗歌历来被诗家所重视,无论是学杜,宗杜,还是千家注杜,都表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地位。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于文天祥对杜甫诗歌形式的再创造--集杜诗研究,以《北征》在文天祥集杜诗中的运用为例,从而探讨文天祥集杜诗与杜甫诗歌的异同,以及文天祥集杜诗对杜甫诗歌传播及文天祥集杜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杜甫;北征;文天祥;集杜诗
杜甫作为中晚唐交接时期的伟大诗人,历代对其的研究著作为数不少。无论是杜甫诗歌“诗史”性质的研究,还是对杜甫诗歌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的研究,还有对杜甫诗歌注释的研究等,可以说各个方面是应有尽有,这充分显示了杜甫作为诗歌大家的地位。本文从杜甫诗歌传播的另一方面--集杜诗入手,以《北征》为例,探讨文天祥集杜诗与杜甫原诗的异同。
集句诗的发展自西晋而始,其后一直有所发展,但整体数量上一直不多,直到北宋王安石的集句诗才渐成规模,而到南宋时期集句诗的专题化出现,而文天祥的集杜诗成为集句诗专题化中备受瞩目的文学作品。杜甫的詩歌在唐代并未为人所特别重视,到北宋时,才受到苏轼苏辙等的高度赞扬后地位大升,之后杜甫的地位逐渐被确立起来。但文天祥的笔下为何出现如此规模的集杜诗?且集杜诗再次焕发出杜甫诗歌之魅力呢?本文即以杜甫名篇《北征》在文天祥的集杜诗中的运用为例,来探讨《北征》在文天祥集杜诗中运用中两者的异同以及从几个方面探讨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杜甫《北征》及诗句在文天祥集杜诗中的运用及两者的比较
北征[1]
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文天祥200首集杜诗中引用《北征》诗句居首,有20首之多。
社稷第一[2]
南极连铜柱,煌煌太宗业。始谋谁其间,风雨秋一叶。
黄州第七[2]
桓桓陈将军,东屯大江北。化作虎与豺,楚星南天黑。
建康府第十五[2]
亭亭凤凰台,江城孤照日。胡来满彤宫,驱马一万匹。
召张世杰第十七[2]
诏发西山将,熊虎亘阡陌。笳鼓凝皇情,佳气向金阙。
景炎宾天第三十一[2]
阴风西北来,青海天轩轾。白水暮东流,魂断苍梧帝。
祥兴第三十九[2]
南岳配朱鸟,地轴为之翻。皇纲未为绝,云台谁再论。
发京师第五十七[2]
东下姑苏台,挥涕恋行在。苍茫云雾浮,风帆倚翠盖。
行府之败第七十三[2]
送兵五千人,散足尽西靡。留滞一老翁,盖棺事则已。
行府之败第七十四[2]
翠盖蒙尘飞,仗钺奋忠烈。千秋沧海南,事与云水白。
北行第九十二[2]
浮云连海岱,寒芜际碣石。落景惜登临,人烟渺萧瑟。
怀旧第一百九[2]
中夜怀友朋,百年见存没。风吹苍江树,寒月照白骨。
张云第一百一十一[2]
痛愤寄所宣,四方服勇决。壮士敛精魂,里巷犹呜咽。
巩宣使信第一百一十四[2]
壮士血相视,斯人已云亡。哀哀失木狖,夜深经战场。
彭司令震龙第一百二十二[2]
堂上會亲戚,可怜马上郎。呻吟更流血,干戈浩茫茫。
坟墓第一百三十九[2]
别离已五年,不及祖父茔。霜露晚凄凄,痛哭松声回。
二女第一百四十四[2]
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所愧为人父,风物长年悲。
第一百八十八[2]
茫然阮籍途,益叹身世拙。零落蛟龙匣,开视化为血。
(一)《北征》是杜甫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篇运用赋比兴,铺陈的手法,讲从凤翔至鄜州一路北行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出杜甫的一片爱国之心。文天祥因其经历,所处的时代,以及诗人的感情色彩与杜甫极为相似,所以在集杜诗的创作中,虽是集句,但是在内容上与杜甫原诗达到了完美的融合。由上文统计的《北征》在集杜诗中的运用为例,《北征》的运用基本上贯穿了文天祥集杜诗的全部脉络,从开始的社稷第一“煌煌太宗业”“风雨秋一叶”即表现出文天祥对南宋国势风雨飘摇的担忧,而之后的文天祥的集杜诗中《建康府第十五》中:“胡来满彤宫,驱马一万匹”,《行府之败第七十三》:“送兵五千人北征,散足尽西靡”则描述了与敌军作战,敌人来势汹汹,战事紧张,战局惨烈的局面,表明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而《北行第九十二》《二女第一百四十四》《次子第一百四十五》这些诗歌则通过诗人在战争中所看到的百姓的流离失所,以及战争之后一片狼藉,自己家人饱受战争之苦,从多个方面表现出南宋在敌人的铁骑之下风雨飘摇的状况,比之杜甫《北征》所表现出的对国家、百姓的担忧,文天祥的这200首集杜诗所表现出的爱国之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整体上的叙事、议论、抒情、环境衬托方面,文天祥的这20首集杜诗与杜甫《北征》相比,具备了同样的表达效果,且更为鲜明。
(二)在艺术形式上,文天祥的集杜诗与杜甫原诗有着明显的区别:形式上来说,集句诗由于其特殊的形式,为了诗意的连贯性与各句之间的完美融合,因而须以短小的绝句来呈现。集句诗的发展也以绝句的形式为多,而到集句诗的专题化之后,更是以四句为基础。文天祥的集杜诗即是如此。然而文天祥的集杜诗与杜甫的原诗相比,并没有使之走向下坡路,而是更具特色。杜甫诗歌多为律诗,而文天祥的二百首集杜诗均为绝句,以北征这首长篇律诗来看,首先律诗与绝句由于字数的不同,所造成的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律诗更适于叙事抒情,或叙事议论,表达事物或观点,更为详细有力;而绝句,由于字数限制,在表达上则趋向于简短有力,观点明朗,抒情直接。这是绝句的特点,也正体现于文天祥的集杜诗中。杜诗原诗多沉郁顿挫,而文天祥诗歌虽用的是杜甫的诗歌,但由于形式的不同,诗歌则多是直抒胸臆,更加鲜明的表现出一名爱国将士对国家的热忱,这也是文天祥集杜诗的特色之所在。
杜甫的而文天祥的集杜诗正如上文所讲,虽与杜甫同样表达爱国之情,但由于形式的不同,则表达效果也不同。其诗由于短小的形式,而更容易抒发诗人之感情,所谓“直抒胸臆也”,我们可以看出,在杜甫原诗中作为环境衬托之句,重新运用在文天祥的诗句中,有时候造成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心理上给人以震动,更能表现出诗人面对国之将亡的沉痛,激愤,这与杜甫的沉郁顿挫相比,艺术效果更为鲜明。
二、杜甫诗歌在文天祥集杜诗中再次散发魅力原因之探究
杜甫与文天祥虽处于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社会地位也不一样,但是为何文天祥就与杜甫发生了共鸣,创作了200首集杜诗,从而使杜甫诗歌形式上再创造,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这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唐宋时期诗风转变
唐宋代诗歌风貌的转变,杜甫起了关键的作用,由盛唐气象转向平淡深远,杜甫是一个转折点。朱自清即在《诗言志辩》中提出:诗之变自杜甫始。杜甫的诗歌更多的表现的现实的生活,现实主义的,相对于盛唐诗歌的气象玲珑,不可凑泊,到南宋文天祥这一时期来说,自然是杜甫的诗风与宋代的诗风更为接近。从诗风上看,文天祥承接杜甫的诗风,这又是必然的,文天祥的集杜诗更多的表现的也是对现实的关注,这与杜甫诗歌表现的主题不谋而合,风格也近似,所以从诗风这一方面讲,文天祥集杜诗的再创作与之有着关键的联系。
(二)杜甫所处时期与文天祥的社会环境相一致
杜甫作为一名儒生,虽然一生仕途不顺,没有与文天祥一样的作战经历,但两人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杜甫生活于中唐晚唐,历经安史之乱以后,亲眼目睹了国家破败,家园尽毁,百姓流离失所的局面。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任何一位知识分子都会有感而发,但是不同的是,有人自怨自艾,有人忧国忧民,杜甫就属于后者。杜甫运用诗笔记录了“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的一片破落之态。而文天祥所处的南宋,则是正与辽,金的长期斗争中,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同样也是饱受战乱之苦,再加上南宋朝廷的昏庸与奸臣当道,文天祥同样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之中。这点两人相似。文人惺惺相惜,文天祥更能理解杜甫诗歌的内涵。
(三)诗人之性情的相似
叶燮《原诗》中有:“彼诗家之体格、声调、苍老、波澜,为规则、为能事,固然矣;然必其人具有诗之性情、诗之才调、诗之胸怀、诗之见解以为其质。如赋形之有骨焉,而以诸法傅而出之;犹素之受绘,有所受之地,而后可一一增加焉[3]。”
叶燮《原诗》的这段话适用于解释文天祥集杜诗何以再次散发出魅力。在于诗人之性情,诗人之才调,诗人之胸怀,诗人之见解。文天祥与杜甫一样,都是具有满腔的爱国之心的诗人。文天祥作为南宋的一名将领,是以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而被载入史册的,著名的《过零丁洋》即表现了诗人为国家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这与杜甫的爱国精神不谋而合。
文天祥与杜甫都具有为天下苍生而忧的性情,又都具有同样的才情,有着博爱的胸怀,又有着对现实的相似见解。正如文天祥在集杜诗自序中所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正是这种精神上的相通,使得文天祥的集杜诗再次焕发出感人的力量,因而与杜甫的原诗相比,文天祥的200首集杜诗也毫不逊色,且文天祥的集杜诗这种对杜甫诗歌专题化的大量出现,对之后集杜诗的蔚然成风,杜甫经典地位的提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北征》在文天祥的集杜诗中的运用中,通过数量上的统计,以及对《北征》与在文天祥集杜诗中的具体运用,从原文内容、形式、艺术表达效果方面进行比较,以及文天祥对杜甫诗歌的大量再创造的原因作出了相关的说明,从而对杜诗的再创造——文天祥的集杜诗有一定的了解,当然由于笔者的学识,能力有限,许多问题可能考虑的未为全面,这就期待其他研究者进一步做出详细研究。
参考文献:
[1]萧滌非.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2](南宋)文天祥.文天祥全集.[M].北京 :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
[3] (清)葉燮.原詩箋注.[M].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杨元停(1992-),女,河南许昌人,暨南大学文学院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