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尝试教学的组织及实施
2017-09-06刘良才
刘良才
摘要:从传统课程教育模式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育手段都是讲授法,强调以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将知识转达给学生,此种方法虽然可以短时间提升学习成绩,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文章主要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程为例,对初中数学课堂尝试教学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尝试教学法;组织;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事实上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但是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创新课程教育方法,及时优化人才培育方案。数学课程作为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方法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将尝试教育法应用至课堂活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尝试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足的教学课时
文章指出的尝试教学法,是由远近闻名的教育学家邱学华老师创造出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此方法侧重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辅助角色,在教学中充当认真教育角色,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启发[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地位。但是从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数学知识自身逻辑性比较强,与小学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实施尝试教学法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操作时间短而无法发挥出自教育功能的问题。同时,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多,概念不易理解,且解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若是靠学生自主学习与练习,将无法完成其任务。
(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学习差异
在经历六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初中生群体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学习差异,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兴趣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基础存在严重差异。但是,在实际开展
尝试教学活动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借助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去落实,必定会引起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此问题,但是部分数学学困生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消化知识。若是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此问题,将会导致学生间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课堂尝试教学的组织及实施
(一)以教材为基础,精心设置尝试问题
教师在实际开展尝试教学活动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完成问题的设置。对于初中数学课程而言,只有精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且具备价值的教育问题,才可以充分发挥出尝试教学法的教育作用,并将其方法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融合。因此,初中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法时,不仅需要事先解析此方法的教育理念,了解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还需要调查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2]。
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应用尝试法设计教育活动,教师需要事先出示尝试题,要求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为学生创设一定学习情境,有效引出新知识。在学生进入数学情境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是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条件,在自学结束后教师需要适时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作指导,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进而切实加深学习印象。为了有效保证学生掌握知识,教师需要集中讲解数学知识,但不是从头讲起,而是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行着重讲解,配合一定尝试练习,有效巩固学生的所学基础,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查缺补漏,此环节对班级中数学学困生十分有利,且可以从整体上提升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
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要想切实提升尝试教学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十分关键,就需要教师设计具备趣味性的问题,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有一个人无意间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玻璃一下变成三块,若是这个人想要去售卖玻璃的商店买一个同比例的比例,需要带走其中的那一块玻璃。
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因为只有图3包括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根据角边角可确定一个全等三角形,知道应该选择图3.教师在讲解问题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猜想,并对自己提问的答案进行验证。不仅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进一步展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不断增强问题新颖性
尝试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颖事物具备一定好奇心,此种好奇心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切实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设计尝试问题时,保证问题的新颖性[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数学概念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创新改革数学知识形式,为学生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以商品销售实例为教学素材,设置问题如:服装商城同时卖出两套服装,每套卖168元,以成本计算,其中一套赢利20%,另一套亏本20%,则这次出售中商贩()
A 不赚不赔 B赚37.2元 C赚14元 D赔14元
解析:设甲服装原价X元,则X×(1+20)%=168 得出X=140 设乙服装原价Y元,则Y×(1-20)%=168得出Y=210 甲赚28,乙亏42,总共赔14元,答案D。通过有效设置问题,可以有效连接现实生活,积累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教育的有序发展,经济文明程度不断加深,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孫雅琴.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白瑞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3]鞠燕.初中数学尝试教学“尝试题”的设计研究[D].鲁东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