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实施小学德育新途径的研究
2017-09-06田海涛
田海涛
摘 要:青少年与互联网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网络”的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关键词:网络环境;实施;小学德育:新途径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德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在给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
为了努力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我们开始了“发挥网络优势,探索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途径的研究”课题的研究。
一、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研究的内容。
(1)以学校Internet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为抓手,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支持下,实现学校德育途径的网络化,具体有: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环境下的家长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質教育、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与环境教育等。
(2)结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研究。
(3)进行理论方面的探讨,对网络德育进行初步的研究。
2.研究的目标。
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特色的网络德育体系。
二、研究的方法和依据
主要采用的方法:调查法、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教育统计法等。
网络环境下德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1.采用目前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传统教育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上:
(1)教师不再是口头上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育人的设计师;(2)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的自主构建者,成为良好品德养成的主体;(3)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行动的对象;(4) 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依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做过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
显然,人们获得的信息从视觉中可以得到80%以上,在交谈中能够记住自己所说内容的70%以上。我们所设计学校教育网站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听觉有余,视觉不足的状况,满足了学生受教育时的视觉、听觉需要;同时开放式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讨论交流不足的状况,更容易进行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及交流。
3.人们偏爱的主要育人方式主要有三种:
(1)触觉感知者:当他们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自制网页等),教育效果最好;(2)视觉感知者:当他们看到育人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图文并茂),教育效果最好;(3)听觉感知者:通过音乐、谈话的声音(网上的交流)而教育效果最好。
国外研究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运动(即动手学习)时效果最好。信息技术的利用是育人三种方式以最佳的方法加以组合,使他们知道: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存储和重获信息;怎样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传统教育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导致触觉接受者、视觉接受者的自主动力被压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拓展了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又一平台,是对传统育的一大变革和创新。
三、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养成教育。利用校园网,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教育资料。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来提取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资源,作为他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活动。在各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力求渗透品德教育。如,教学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的教育能否利用网络的优势(如,网上搜索、信息下载等)来开展,在教学过程这些教育内容是否能对学生的品德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目标,也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3)开展各种“文明上网”活动,抵制、纠正不良上网行为。针对信息化条件出现的新问题,所面临的新情况,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抵制、纠正不良行为。我们在高年级中开展了“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出现本身“无罪”,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资源;针对部分学沉溺于社会上的网吧不能自拔的现象,我们开展了“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签名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后,我校大队部还制定了“天小学生上网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4)利用家长学校,共同培育网络德育平台。我校创建了校园网站。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86%的学生能够在家里上网登陆学校网站,我们认识到这是拓展家长学校的重要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育,在学校与家长、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家长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互动,形成教育合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