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
2017-09-06郑飞
郑飞
摘要:建设海绵城市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场重大绿色革新。坚持以公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完成公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城市进步生态管理和生态才智水平,保证城市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和人口均衡型社会,都突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价值意蕴。本文通过从探究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布景入手,论述了如今经济社会布景下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同时学习世界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然后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低影响开发
引言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对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
一、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制度主要包含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量体裁衣及统筹建设五个方面。总述分析可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体系的构建需统筹三个体系、绿色与灰色结合、源头减排与结尾调蓄结合,是一个体系工程,离不开城市各层级规划的统筹引领、和谐与衔接,离不开政府各部门、各专业的通力协作。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一般来说,比较传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雨水基础设施,使用低影响开发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可带来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对于老旧城区雨水管渠体系的提标改造与合流制溢流污染(CSO)操控带来的巨大财政支出和社会影响,低影响开发雨水体系的优势愈加明显。
二、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早在2014年2月,住建部发布的《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作业关键》中就明确提出了“催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的排水防涝水平,推行低影响、不损坏的城市开发建设形式。加快对建设海绵型城市政策措施相关方面的研究”。同年末11月,《海绵城市建设技能指南》发布。2015年至2016年,国内对海绵城市建设开端进行大规模的试点,并选定了第一批,共16个试点城市。自2016年3月份,国内开端申报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各省份也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各地方政府风行一时。落实到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也可谓是如火如荼。“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前期规划设计不当。因为在早期关于“海绵城市”这一理念知之甚少,也并没有考虑到城市大规模建设与扩张带来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进行城市设计规划时还是老旧的扩张式、实用式设计方式,一味追求土地利用效率和工业生产便利,规划方案明显存在一些不利于现今的“海绵城市”建设之处。需要结合实际及时重新进行修复、审批。实践经验有限。刚开始进行试点建设,必然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规划、落实、建设等各个环节中有很多细节都会遇到问题。资金投入量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不仅涉及了现今的新理念,还有着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施工方法等,这都需要大量的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来落实建设过程。单靠政府行政拨款或者某一家企业投资,都是比较困难的,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一)确立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确立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是实践成功的有用确保。2014年,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能攻略》;2015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辅导定见》,由住建、财务、水利三部委联合发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作业。在全国由点到面不断推开的海绵建设过程中,应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过程。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创新发展理念辅导,要以体系机制创新、技能创新、安排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水平。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和谐发展理念辅导,要重视城市各个有关部门的和谐,构成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壮合力;要重视城市地上的“体面”工程与地下的“里子”工程的和谐,从城市建设系统论的高度促进城市增强海绵弹性;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日常有用管理的和谐,防止建设有余而管理缺乏的坏处;要重视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工业化、现代化与绿色化、才智化、人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将硬性与软性结合起来。德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事例是莱茵河支流埃姆舍河流域管理的成功实践。埃姆舍河曾是欧洲最脏的河流之一,1992年起政府对该流域进行全面整治:一是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是采纳“污水电梯”、绿色堤岸、河道管理等办法修正河道;三是统筹管理水环境水资源。同时,为加强河流治污作业,当地政府、煤矿和工业界代表联合成立了德国第一个流域管理机构,即埃姆舍河管理协会,独立分配水资源,统筹管理排水、污水处理及相关水质管理作业,专职担任干流及支流的污染管理。
(二)创新海绵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
科学的体制机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着标准化、制度化和定型化的作用。第一在整体性思维指导下整合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杂乱的体系工程,触及自然界对城市的影响联络以及城市的生计空间规划、建设方式以及安排管理等许多杂乱性、交错性和体系性联络,需求破除条块分割各管一摊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重视加强城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络、交流和协作,消除要素不协调而阻止城市有机体体系发展的各种因素。第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度化。规划是为了使海绵城市建设的方针能按预期方针有效完成而拟定的方案。海绵城市建设应规划先行,而规划应制度化,杜绝主观性、随意性和短期性。要经过有关部门安排、专家证明、专业技术人员规划、城市居民参加、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的评估证明,从环境战略评估的高度科学编制规划,树立海绵城市空间规划系统,重视规划的连续性,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将洽谈民主制度引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事关广阔居民切身利益的严重公共事务,应加强多元主体参加的议事洽谈制度建设、洽谈对话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和职责追查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城市生活和管理的主体是居民,居民的主体性发挥怎么以及参加程度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他们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决议计划权。
结束语
海綿城市建设是一项体系工程,期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成为多学科穿插、多部门协同治水的重要关键,是学科穿插、工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机会,应避免各自为营、急功近利。政府层面应科学制定顶层规划和体系布局计划,相关领域的学者应体系深入研究海绵城市构建的理论和技术办法,强化学科穿插和交流。同时,还要科学定位海绵城市的角色和作用,脚踏实地地评价判别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只要这样才能走出海绵城市万能论和无用论的争辩困境。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26~36.
[2]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