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研究
2017-09-06王晓雨
王晓雨
摘 要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校园安全、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中小学校园暴力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校园暴力 中小学 校园安全 防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84
1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危害
1.1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与受害者
就目前来看,以下几类学生容易发生暴力行为。一是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过多,关系亲密的学生,从他们身上学到诸多陋习。二是沉迷网吧和网络游戏、深受网络不良信息毒害的学生。三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逃课游荡、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在校园“挑事”的学生。四是由于父母各种原因导致的家庭教育欠缺,日常学习生活混乱,家长未能加以引导的学生。五是有早恋倾向的学生且教师、家长没有及时有效疏导。六是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生。七是经常吸烟、酗酒、说脏话,性格粗暴等有不良嗜好的学生。
校园暴力中,受害者不仅有教师、家长、学生这类个体,还有学校和社会,但主要是学生。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学生受害者一般身体素质不好,长得比较弱小,与同学交往不佳、沟通不畅,语言行为常遭到嘲笑或喜欢出风头,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关系紧张等。受害学生常伴有以下异常行为,害怕或不愿意上学、经常逃学,哭闹不停也说不清缘由。回到家时郁郁寡欢,厌食,不愿与父母交流,书本衣物等遭到破坏。学生变得害怕陌生人,不敢与人接触,口吃,自卑,封闭自己,经常做噩梦,有的甚至偷盗或具有了攻击性。
1.2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几种危害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对社会和外界环境知之甚少,却又充满了求知欲和高度可塑性,外界的任何事物、行为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果校园暴力事件在这一时期频繁发生,将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是严重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校园暴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青少年身体或心理造成不可抹灭的伤害。在一些殴打或肢体冲突中,学生不仅会感受到疼痛、有伤残的危险,更是会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体现出精神上受到的伤害。比如学生会感到恐慌,没有安全感,对外界环境不信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落后甚至辍学等。有甚者会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给自身或社会带来危害。
二是影响到家长的工作生活。校园暴力也会让家长惶恐不安,加重心理负担。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家长会选择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有的甚至需要在校看护自己子女,这给家长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施暴者与受害者父母都同样会为自己孩子感到痛心,除了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是对子女的关心和担忧,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温馨和谐。
三是破坏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需要给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尤其中小学校园,更不能被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影响。校园暴力事件扰乱了校园秩序,给学校管理带来阻碍,影响到教学质量及教育环境,也会让家长和外界对学校教育出现信任危机,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2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原因
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都有关,深入调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2.1 家庭环境
首先是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形成有重要意义。专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放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都是失败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孩子良好人格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在校园内遇到冲突更易引发暴力事件。其次是家庭结构的缺陷。主要指离婚,夫妻分居,父母双亡,丧偶等不完整的婚姻关系。家庭破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易自卑、冷漠、孤僻、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残缺的家庭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内心很脆弱,遇到问题更倾向于采取极端方式解决。
2.2 学校方面
学校明显的功利化教育模式使引发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小学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仍被追捧。在各类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下,部分学生不能很好调试就会以不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另一方面,学校一味的应试教育会导致道德、法律、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其次学校在管理上不够严格也会带来安全隐患。一方面外界不法分子易于混进学校,给中小学生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不法行为出现时,个别学校为了学校声誉,采取办法掩盖事实。这两种管理懈怠的情况给施暴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3 社会影响
首先是不良社会信息和觀念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不良信息侵袭着毫无“抵抗力”青少年。电视、电影中渲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会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好的校园风气。有些节目和网络游戏还会有暴力场面和犯罪过程,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行为。其次还有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我国社会还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经济条件等各方面有很多矛盾。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盛行,很多人不择手段地去夺取财富,或得不到而报复社会,中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容易受到侵害。
2.4 法律原因
第一是法律制定的缺失。中国现有的法律对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出现在众多法律条例中,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但诸多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定和制裁却不够具体明确、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因此校园暴力屡禁不止也是由于缺少一部完善的、专门性的、内容涉及预防校园暴力工作方方面面的《反校园暴力法》。第二是法律执行的阻滞。学校缺少专业的安全保障人员或是部分执法机关不积极作为等,使得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较差,都为校园暴力问题埋下隐患。endprint
3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防治对策
3.1 家庭方面
家庭要倡导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家长要转变自己的教养方式,成为民主型父母。这就需要家长不断提高自身家教水平,冷静处理与子女间的问题,常与孩子沟通,给他们足够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要做到严格要求。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不断调试教育方法,掌握好民主的度,让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长。家庭中更要有和谐融洽的氛围。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优良的品格,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校园暴力。
3.2 学校方面
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师选拔上要注重师德的考察,将校园暴力引入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也要将校园暴力引入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其次要加强德育和法制教育。将德育和法制教育纳入课程计划,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系统讲授和考核。增强中小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保护的能力。此外还要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加大安保人员的职能和管理力度,细化完善校园值班制度,实行全天24小时轮岗巡逻。最后针对一些问题学生,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个别辅导,及时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3 社会方面
首先要通过媒体宣传或特殊场所的教育宣传来普及学校安全常识、中小学暴力防治等,积极地向中小学生传递正能量。其次要整顿规范媒体网络。相关部门应加大整治力度,重新整顿规范电子信息产业。影视作品应通过分级来确定是否能够上映,并在显著的位置标明什么年龄段可看,适合青少年观看的节目应放在适当的时段播放。此外要严格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实行玩家实名制,禁止未成年购买涉黄涉暴的游戏,对其游戏时间也要严格控制,避免游戏成瘾。
3.4 法律方面
要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针对性的《反校园暴力法》,为校园暴力事件的有效预防、处理、法律责任追究提供法律依据。《反校园暴力法》的制定要慎重,要听取各方意见,参照上位法和中小学生这些特殊群体的特点来制定,也要与其他相关法律相互配套。也要加大執法力度。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应提高执法技能,按照法律法规维护日常教学秩序。执法机关应积极作为,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察。禁止校园周边一切不良经营。公安机关也要积极指导、完善校园暴力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应急管理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
[2] 汪铮.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及其防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廖海霞.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及法律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23(1):158-161.
[4] Daniel J. Flannery, Kelly L. Wester, Mark t. Singer. Impact of exposure to violence in school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nd behavior[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12.32(5):559-5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