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农机化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06孙义平
孙义平
摘要 结合肥东县农机化技术培训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该县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机化技术培训;问题;对策;安徽肥东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86-02
近年来,伴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肥东县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長足发展。各类大型农机具数量增长势头迅猛,其中大中型农田耕作机械及配套农机具、谷物联合收获机械、水稻插秧机数量更是以年平均13%~24%的速度增加。另外,粮食加工机械、植保机械数量近年来也有所突破。大型农机具数量的持续增长为肥东县农业提效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但同时,基于传统的农机化技术培训模式和办学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做好农机化技术培训对农机技术的推动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财政资金支持欠缺。通常情况下,农机化技术培训是一种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政府基于充足的资金拨款支持,根据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的农机化学校投资建设于20 世纪70—80年代,存在培训场地小且简陋、基础设施老旧、培训器材落后、缺乏电子化教学与互联网教学手段等一系列问题,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二是农机管理体系不够完善。2005年以来,随着农机培训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化培训的公益性在削弱的同时,市场化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从而使得农机培训工作游离于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之间的尴尬地带,在省、市2级管理机构角度方面缺少农机校直接管理与指导部门,从而导致一方面工作推动不顺畅,缺乏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协调,另一方面工作监管无法落实,没有直接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约束[1-2]。
1.2 培训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农机技术培训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农机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教师的薪资待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很难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投身于农机培训事业中来,导致农机化培训教师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偏低、知识结构有待提升、实践经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加之近年来大型农机、智能农机的不断推出,使得培训教师知识储备更加显现不足。以国Ⅲ发动机强制标准出台为例,目前销售的大型动力机械都必须配备国Ⅲ发动机,但是教师却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针对这款发动机的培训学习,对国Ⅲ发动机的机械构造、工作原理知之甚少,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
1.3 培训形式与教学内容不合理
农机化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基础差,习惯于“三分看书,七分学样”的方法学习新技术,而在培训过程中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由于缺乏教学教具及实习场所,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另外,长期以来农机化培训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办证培训,培训内容多局限于传统农机机械原理、操作维护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严重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相对滞后。现如今,电子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已经贯穿于整个农机体系当中,农机技术的发展可谓层出不穷、日新月异,需要农机技术培训紧随其后才能适应现代农机技术的发展。然而,现有农机技术教学形式传统、教学内容落后,致使参训农民热情不高,兴趣不大,培训效果不佳[3-4]。
1.4 农机化培训的社会认同度不够
由于对农机化培训的认识度不足,常常出现如下错误行为:首先,绝大部分农机户觉得农机作业非常简单,只要简单了解操作方法即可,无需参加技术培训,很多农户认为培训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其次,由于农机只在个别时间上路行驶,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便有一大部分农机驾驶人员认为农机无需办理牌照,也无需办理驾驶执照,更无需参加技术培训。最后,更有甚者无视法律法规,无牌无证驾驶农机,违法载人载物,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 对策
2.1 强化对农机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农机网站、农机化作业现场会等宣传平台,以及结合本地农机需求实际,与主流农机具生产企业联合举办机手操作技能竞赛,与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农机龙头企业联合举办农机化技术培训,从而为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条件,为农机技术培训创造良好氛围。
2.2 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要求,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教师队伍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最终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队伍。二是丰富专业技能提升手段,鼓励教师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提高,可通过观摩会、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开展技能提升活动。三是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指导与管理,有计划组织教员们参加各类农机与农艺新技术、新机具的观摩与培训学习,适时提高教员们的知识更新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开展好农机化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3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农机化发展更加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这对农机技术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培训教材应当更加注重应用性、实际操作性,以及与时俱进性应当涵盖更多的新技术、新农机;其次,教学手段应当更加丰富,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互联网教学融入其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员理论基础为前提,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整个培训教学过程中,最终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2.4 加强配合协作,拓宽培训范围
农机技术的推广以及安全管理都离不开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支撑,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如果脱离了农机技术培训,便不可能被人们了解与掌握,也很难得以推广与应用,农机安全管理如果离开了培训,安全保障将相对薄弱,安全事故更易发生。因此,技术推广、安全管理以及技术培训应当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为农机技术发展贡献巨大的推动力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首先,在农机具推广的同时,必须要求使用者具备驾驶操作资格,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其次,结合新农机推广工作,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机手的实操技能;最后,发挥农机监理杠杆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农田作业的规定,增强广大农机手的安全意识,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就必须参加农机培训办理驾驶证,确保农机手应学尽学。
3 结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力发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事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应当立足农业机械现代化建设,培养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专业队伍来推动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农机化技术培训需要强化工作重点,一是以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为重点,更新换代农机具,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二是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为重点,培训内容应当涵盖保养、维护、经营与管理多个方面,切实提高培训服务价值;三是以推进平安农机为重点,狠抓农机安全生产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做好农机培训工作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更为专业的农机操作型人才,适应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也是农机培训的首要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刘新辉.农机化技术培训现状与思考[J].新疆农业科技,2009(4):4.
[2] 曹坚.农机化技术培训改善之途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5(6):89-90.
[3] 陈国兴.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浅谈[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9):28-29.
[4] 张炳珠.浅议县级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有效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6(22):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