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8日郴州市雷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09-06黄冠军
黄冠军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与雷达资料等,对2015年6月8日郴州市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槽前及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弱冷空气入侵,中低层切变线与地面辐合线触发产生暴雨;低层辐合及中高层深厚辐散引发上升运动;低空西南急流与西南涡扰动成为水汽输送渠道,以积层混合型降水回波为主,降水回波带一直对应地面中尺度辐合线。
关键词 雷雨天气;天气形势;物理量场;湖南郴州;2015年6月8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19-02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洪、泥石流、雷雨、大风、冰雹等频发,尤其是夏季常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1-2]。本文对2015年6月8日郴州市雷雨天气过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雷雨天气预报预测水平及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天气实况
2015年6月8日,郴州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雨天气、局部暴雨,累积雨量>100 mm,雷雨时短时阵风7级。此次雷雨天气具有时间短、强度大、危害性大等特点,给人身安全、农业生产、城市交通等带来严重危害。
2 天气形势
2.1 500 hPa形势分析
由图1(a)可知,500 hPa环流形势上,天气过程前期,西伯利亚气流经过巴尔喀什湖以北地区出现高压脊发展趋势,有一深厚大槽出现在乌拉尔山脉以东,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冷涡,亚洲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型。中低纬大气环流平直,南支槽主要处于100°~113°E,而588线处在南部沿海区域;7日8:00,588线向延至广东及福建一带,南支槽移至108°E附近,槽前西南气流明显加强,形成西南急流;7日20:00,588线到达112°E,湘中南部受槽前及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控制,有利于水汽及不稳定能量输送,低空西南急流发展强烈,中低层有低涡切变同地面倒槽互相配合,为郴州市雷雨天气发生提供了极其有利条件[3-4]。
2.2 850 hPa形势分析
由图1(b)可知,850 hPa环流形势上,7日8:00南宁、桂林、郴州一线存在低空急流,四川地区有低涡,未来时段低涡逐渐东移影响湖南区域;7日20:00湖南省西南急流轴线形成,西南低涡受高空引导系统的影响,沿着低层切变转入湖南中部以及东南一线,致使郴州市出现了雷雨天气。伴随着高空系统的不断向东边转移,8日20:00,切变线开始南压,郴州市雷雨天气过程结束。
3 物理量场
3.1 水汽条件分析
分析6月8日雷雨天气过程可知,天气过程前期 7日8:00,850 hPa水汽通量中心处在湖南省中部偏南区域,广西东北部与湖南省南部水汽通量最大值达20 g/(cm·s·hPa),与该区域所对应的地方,700 hPa及以下出现一水汽散度负值区,说明低层水汽辐合显著,雷雨落区地处低层水汽通量高值区以北,500 hPa水汽通量高值区下边区域,并且与中低层水汽辐合区域相符;在这次雷雨天气过程中,水汽通量强度及中心区域同本次雷雨天气落区对应。
3.2 动力条件分析
6月7日20:00,200 hPa湖南中南部上空存在很强的辐散区,涡度中心区域值为-40×10-5 s-1,这个时候低层辐合集中出现在850 hPa以下,925 hPa层面达最强值,对应湖南省大部分区域正涡度区,中心值为是20.0×10-5 s-1。散度场上,7日20:00,500 hPa以下均为辐合区,925 hPa最强中心值-30×10-6 s-1,高层有辐散。8日8:00,500 hPa湖南中部为辐散中心区域,强度值为-0.2×10-6 s-1,湖南上空的对流层,中高层为负涡度,中低层为正涡度,正涡度值明显小于负涡度值。说明湖南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推动雷雨天气发生发展。
4 雷达回波特征
2015年6月8日湖南省中南部地区回波范围大,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在层状云降水回波内有许多小尺度强对流单体,由带状结构构成回波群,呈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特征。8日8:00,对应地面一东西向中尺度辐合线,降水回波带处在株洲—郴州—衡阳之间,对郴州市造成一定影响,该地区出现雷雨天气。20:00开始,随着系统南压,郴州降天气水随之减弱、消失。
5 结论
(1)2015年6月8日郴州市雷雨发生期间,亚洲中高纬度地区呈两槽一脊型,中低层存在明显低涡东移南下,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有副热带高压、乌拉尔大槽、贝加尔湖低槽及南支槽。
(2)此次郴州市雷雨天气过程是由于受到槽前以及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控制,地面弱冷空气的入侵,中低层切变线与地面辐合线触发而产生的。
(3)在物理量场上,水汽输送主要是借助于低空西南急流与西南涡扰动来实现的[5]。与此同时,不断累积的不稳定能量导致形成的不稳定层结极其深厚;低层辐合与中高层的辐散作用,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推动了雷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4)此次天气过程主要以积层混合型降水回波为主,降水回波带一直同地面的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
6 参考文献
[1] 康艳青,曾颖,王萍,等.2015年6月8日湖南省中部大暴雨成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37-238.
[2] 田莹,戴泽军,隋兴斌,等.2011年湖南一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J].气象科学,2014,34(5):556-563.
[3] 常煜,李秀娟,陈超,等.内蒙古一次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6(2):432-443.
[4] 陈红专,叶成志,唐明晖.2011年6月湖南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2013(12):1580-1590.
[5] 蘇军锋,吕宏,闫惠玲,等.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3(1):156-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