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探讨

2017-09-06李林鹤黄向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安徽省创新问题

李林鹤 黄向上

摘要 本文阐述了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的典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安徽省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关键词 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问题;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85-01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转化靠推广。农机推广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军。通过农机推广可有效地将农业机械化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并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安徽省是农业大省,近几年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传统的农机技术推广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前,虽然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出了很多挑战,但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促动下,安徽省农机推广系统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为全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2016年,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6 867万kW,同比增长4.35%,比全国增幅高出近2个百分点;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这其中农机推广功不可没。

1 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的典型

1.1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技术推广

农艺是农机的服务对象,农机是农艺的实现载体,农机、农艺只有相互适应、深度融合,才能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和优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自2006年,安徽省天长市农机推广站和农业科技中心由于共同实施《小麦生产“两深一精”机械化最佳效果的互适性因素技术研究》《粮丰工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农机与农艺相适应技术研究》等项目而携手合作。在实施项目期间,双方共同制定方案、共同研究措施、共同解决问题,农机技术人员从农艺技术人员身上学到了小麦、水稻生产、管理等农艺技术,农艺技术人员从农机技术人员口中学习到农业机械播种、收割等农机技术;在技术指导和服务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增加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造就和培养了一批农机与农艺技术复合型人才,促进了农机与农艺的自然交叉融合,推動了农机化新技术的快速示范和推广应用;并且2012年两方共同获得了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15年两方项目参与人员获得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1.2 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打造推广新平台

安徽省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积极争取县财政资金,自2013年开始在该县小辛集乡建立农机化示范基地3.3 hm2,并申报财政农业专项资金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对示范基地机耕道路、排灌设施设备、沟渠疏浚整理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在农机化示范基地运转的4年中,根据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开展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小麦免耕播种、深松整地等农机化作业技术对比试验8项,其中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板茬直播试验,在该县推广应用小麦秸秆还田9.8万 hm2、玉米板茬直播7.5万 hm2,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有效缓解了秸秆禁烧的压力。农机推广人员深入一线把理论知识通过生产实践和操作转变为实际技能,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农机化试验的开展和数据收集为技术推广示范及上级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在示范基地平台上,该站还进行了多种农机新装备演示和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把每个单项技术组装成农机化技术路线和模式,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1.3 多元合作推广,助力农机化

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快速发展,安徽省太和县农机推广站积极改变推广思路,通过培育、扶持社会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升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并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活动中,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该站依托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成立21个农机推广网点、聘请36位农民农机推广员,建立9个农机农艺融合科技示范园[1-2],提供新型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现场46次、公益性推广服务2 340次,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例如玉米缩株增密、脱毒红薯起垄、收获等)[3],促进了全县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发展。通过多元推广机制,实现了机具、技术、技术服务的有效推广,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保障不足。安徽省74个县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中有12% 是差额预算或自收自支,独立建乡镇农机站的有 11.5%为差额预算或自收自支,财政投入普遍不足,致使这些机构运转困难、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二是素质不高。全省农机推广体系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人员总数的14.5%,高级职称人数只占人员总数的4.97%,40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63.27%。三是体制不顺。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中“人、财、物”三权在上的占总数的50%,三权在下的占总数的37.8%,双重管理的占总数的12.2%;同时还存在管理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都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更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3 对策

3.1 增加投入,强化建设

加强条件建设和设施投入是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应不断增加对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一是加大国家农技体系改革建设资金争取力度,尤其要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资金支持,改善业务推广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提升推广机构的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争取更多的农机化项目立项和实施,或在农业项目中增加农机内容,加大农机推广机构项目的参与力度、深度,达到以项目改善条件、以项目锻炼队伍、以项目提升能力的目的;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水平[4]。

3.2 理顺供给,保障收入endprint

农机推广事业的核心是“人”,农机推广人员没有基本收入的保障,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将难以推进,更别谈推广方式的创新。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包含农机在内的“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县、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稳定”。针对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差额和自收自支的财政预算形式[1],直接影响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现代化农业的推进,需要部、省级关心推动以及市级联动促动、县级主动争取的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转变为全额财政预算形式,切实解决机构运转困难和人员基本保障问题。

3.3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目前农机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农机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越来越匮乏,不能适应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的要求。因此,加强推广人员的知识培训已经是当务之急,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培训制度,积极主动对接当地农委,争取培训经费、名额、项目。农机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年度培训目标和计划,对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实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各级都要主动对接当地农委,争取培训经费、名额、项目,借助大农业的力量推动农机化技术培训[5-6],加快培养更多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民群众欢迎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员。二是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函授学习或脱产進修,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过硬、视野开阔的农机化技术带头人[1-2,7];三是有计划地选送业务骨干到农业院校进修,组织技术骨干到产业发达的地区和农机企业观摩、实践、学习。

4 参考文献

[1] 彭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99-100.

[2] 吴灏.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4.

[3] 曹发海,李林鹤.安徽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调查与思考[J].现代农业装备,2012(6):60-61.

[4] 李林鹤,何超波.加快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安徽省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7):170-171.

[5] 孙福,王继先.安徽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0):9644-9646.

[6] 孙福.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7]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管理办法[J].农机推广,1999(1):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徽省创新问题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