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新时期的中学地理教学

2017-09-06王萍

魅力中国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课标学科课堂教学

王萍

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中学地理教师不能再向以前那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一、 树立主体观

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弘扬,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二、以课标为依据

很多任教高一的教师动辄就用高考题作为问题分析案例。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很多人中学地理学得并不好,于是就产生了老师的深入教育意愿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结果是深入不能浅出。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老师累得满头大汗。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深度和广度来组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内容,准确把握课标精神,仔细对比课标与旧大纲之间的差距,才能找到适应课标的变通之法。例如,课标内容中《宇宙中的地球》第一条“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可以理解为在进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时,具体要求为:“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过去的那些天球、星座都不要刻意涉及。甚至连“天体”的概念都不要讲,只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什么情况下可以叫做“天体”即可。也就是说只要求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对宇宙环境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就行了。同样道理,在进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时,课标内容是“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所以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本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提供能量的有利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换句话说,只要学生能达到课标中“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用较为准确的描述归纳出上述有利和不利影响就算达到教学目标了。

三、主张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应用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当然也有利于地理学科在学校中创出特色和品牌,为学校争得荣誉,从而改变学校在看法上对地理学科的偏差。地理学科应该是一门能够吸引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学习地理的困难固然有来自各方的因素,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以活动为中心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因此,教学中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的地理活动方式有:社会调查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人口调查等;合作学习活动,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异等特点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相提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老师先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第二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第三步,小组内部总结知识结构,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之间提出的问题,以使小组各成员都能完成大纲要求。第四步,小组间相互提问与解答。第五步,教师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一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五、优化课堂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六、重视评价

很多刚接触新教材的老师都存在这样的疑惑:最终还是以高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那么,课标下的教学还得以考试作为评价工具,还得绕着高考转。”这种认识偏差使得很多老师从高一开始就把教学的深难度和综合性提到高考前复习的层次。其实,这种轻过程、忽略形成性、重终结性的评价方法,使师生过度关注分数,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严重违背课标精神的。

高考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就是要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地理素养,高能力的人才。高考的目的就是选拔人才,他们的目标都是“人才”。也就是说课标强调的是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和教学目标的能力培养倾向。高考把地理科目作为考试内容,关注的是针对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的考核。而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新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来实现。这几年高考题大都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地理学科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注重学以致用。考察考生根据基本的原理、规律的理解,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在生产生活领域加以运用,恰恰反应出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获得地理素养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一线教师正确处理依据课标调整教学策略与适应高考能力考核要求的关系很有必要。课标提倡开放性多元化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和知识应用能力评价,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提供了方向。促使师生改变过去只重分数、不重方法和创新精神及能力培养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从而让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标学科课堂教学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超学科”来啦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