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旅游英语句子在不同文化下的翻译及实践应用

2017-09-06邓荣华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旅游英语实践应用跨文化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跨国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针对旅游英语的研究也更为深入。然而,受到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从业人员在对英语句子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无法有效传递出经典文化中所包含的信息,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旅游英语句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及实践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期望以此来提高目前的旅游英语翻译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英语翻译文化差异问题。

【关键词】旅游英语 跨文化 翻译 实践应用

前言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断沉淀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为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深,境外旅游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这也为旅游翻译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外国人都无法迅速理解具有我国特色文化的名字和句子,部分词汇和句子甚至根本无法用英语来表达。由此可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句子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句子翻译原则

无论从语言、思维模式还是文化内涵上来看,中西方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使在对旅游英语句子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真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才能将旅游英语句子有效的应用于实践当中。

1.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旅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音译与意译相结合是其需要遵循的核心原则之一,其不仅可以确保交流的顺畅,同时也将更为直观的展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确保文化内涵不被改变。比如在翻译“天安门是中国最伟大的建筑”时,将其翻译为“Tiananme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rchitectural China”,其中的“天安门”被直接翻译为“Tiananmen”,可以让外国人一目了然的同时,准确传达出了我国的地域文化信息。而在翻译“织女湖是理想的旅游胜地”时,则将其翻译为“Weaving-girl Lake is an ideal tourist attraction”。其中,“织女”被意译为了“Weaving-girl”,weav本身是编、织、织成的意思,利用Weaving-girl来表示织女也可以暗示织女名字的由来。除此之外,通过音译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也将使外国游客在感受到我国的特色发音基础上,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比如在翻译天涯海角这一词语时,既可以将其翻译为“Tianya-Haijiao”,也可以将其翻译为“the ends of the earth”,使游客深入了解我国的特色文化以景点内包含的内涵。

2.真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真实性作为翻译需要遵循的基础原则,在确保翻译真实性的同时,也可以将创新性与其相结合,融入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加深外国游客对景点文化的理解。在张家界的旅游画册中可以发现,其在对贺龙元帅铜像进行介绍时,写到“屹立在天子山贺龙公园,铜像高6.5米,重约100吨”,但其译文却为“The Grand Bronze Statue of Marshal He Long(1896-1969),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orn in Sangzhi somewhat 60 kilometers from the tourist site,lead many battles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and Anti-Japanese War.”在对原文翻译的基础上,针对战争的背景以及贺龙元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发挥出了真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再比如在翻译“五代时的吴越国和南宋均于此地建都,历时237年”时,由于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文化了解相对较少,使其无法分辨出南宋和吴越是国家还是朝代,对于其出现的先后顺序也并不理解,而将其翻译为“Hangzhou served as the capital of two empires for 237 years,first as the capital of the Wuyue kingdom(907-978A.D)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and later as the capital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1227-1277A.D)”,则进一步使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得以加深。

3.跨文化移植原则。为了使外国游客可以快速了解到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必须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发挥出跨文化移植的基本原则,将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采用西方文化中相应的人物或事件来进行表示,其对外国游客的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翻译“济公劫富济贫的行为,使其深受广大穷苦人民的喜爱”时,可以将其比作西方经典劫富济贫形象的罗宾汉,并将其翻译为“Ji Gong,Robin Hood in China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so that the majority of poor people loved”,在不同文化的交融下,外国游客将更为深入了解济公的形象,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句子翻译方法

1.景点和人名的翻译方法。在对景点和人名翻译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遵循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比如直接音译的“洪秀全纪念馆(Hong Xiuquan Memorial)”和“少林寺(Shaolin Temple)”等,再比如直接采取意译的“断桥残雪(Melting Snow on Broken Bridge)”和“磨镜台(Mirror-Polishing Platform)”等,部分景点名称还可以通过“音译+意译”的方式。而针对人名的音译和意译如上文提到的“济公(Ji Gong)”和“织女(Weaving-girl)”等。与此同时,针对景点和人名的翻译还可以采取真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例如在解释“八卦”一词时,如果单纯的将其翻译为“eight diagrams”,游客可能无法理解其所表示的含义,但若将其译为“eight combinations of three whole or broken lines formerly used in divination”,则将进一步加深外国游客对我国文化的理解程度,使游客感受到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endprint

2.地域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的地域文化差异使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凸显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外国游客国家的地域文化特点。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多用于贬义当中的“狗”,在国外却多用于褒义,如“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或“幸运儿(lucky dog)”等,或者猫头鹰在英语中也多被比作刚毅或智慧的形象,但在我国却被定性为不吉祥的象征。因此,地域文化词汇的翻译应当遵从真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和跨文化移植的基本原则。例如在解释“泼水节”这一概念时,可以不单纯将其译为“Water-Sprinkling Festival”,这将导致外国游客对节日产生的背景以及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而在其后面加注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如“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 splashing water to one another”,使外国游客了解到这是一个专属于傣族的,通过泼水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幸福的重大节日。再比如在翻译“梁山伯和祝英台”时,可以采取跨文化移植原则而将其翻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China's Romeo and Juliet)”。

3.历史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我国拥有5000年的发展历史,古诗词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其中存在的许多历史名词均无法被外国游客所理解,而只有在翻译时减少二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冲突,方可实现对句子的合理翻译。比如在翻译“明宣德二年”时,若直接翻译为“the second year of Xuan De of Ming Dynas”,則会导致许多外国友人无法换算出其所对应的具体年代,但若将其翻译为“the second year of Xuan De(1427AD)Ming Dynasty”,则将使外国游客立即明白其是明朝开始的第二年,即为公元1427年。再比如在翻译文天祥的《得知儿女消息》时,其中有一句诗句为“肮脏到头方是汉,婢停更欲向何人?”,其中的“肮脏”并不是直接理解上的龌蹉、卑鄙,而是比喻不屈不挠的性格,因此在翻译时,应当将其翻译为“Manly Unyielding is the way out to me,for whom should I be graceful?”。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句子翻译应当遵循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真实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以及跨文化移植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文化差异的综合了解和分析,在不同的翻译情况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同时结合语境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增加句子的内容或删减句子的内容,都将为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更良好的基础。通过本研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旅游英语句子的翻译及实践应用分析,将进一步为我国旅游英语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性支持,推动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延红,杨莉.文化翻译理论下的青海旅游英语翻译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6,35(18):244-245.

[2]于秀杰.浅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J].西部皮革,2016,38(24):219-219.

[3]席文,黄阵仙.旅游英文翻译与本土文化对接的若干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5(3):105-107.

[4]戴桂珍.旅游英语翻译与文化传播实证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23(1):124-127.

[5]韦名忠.跨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策略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4):152-154.

作者简介:邓荣华(1984.11-),女,本科,英语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英语实践应用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