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
2017-09-06徐成勇杨绍江
徐成勇 杨绍江
摘要 介绍了盐源县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的有利条件及现状,分析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机械化生产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问题;对策;四川盐源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080-02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东经100°42′~102°03′,北纬27°06′~28°16′,幅员面積为83.986万hm2,其中盆地面积10.49万h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2.5%。现有耕地面积7.333万hm2,其中适宜马铃薯种植的面积达2.67万hm2。2008年,四川省农业厅将盐源县定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马铃薯基地,盐源县成功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0.67万hm2。 201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773万hm2,涵盖34个乡镇232个村1 820个社3.47万农户21万人,位居全凉山州第一,是川西南淀粉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和种薯生产优势区域[1],是凉山州马铃薯生产实行机械作业的优势区域。为加快推进盐源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进程,针对盐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一些建议。
1 盐源县实行马铃薯机械化的有利条件
1.1 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2009—2016年,盐源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540万 hm2,增加到1.773万hm2,增加了0.233万hm2;产量由16.29 t/hm2 提高到19.34 t/hm2,提高了3.05 t/hm2;鲜薯总产量由25.20万t增加到34.00万t,增加了8.8万t。
1.2 专用良种化不断推进
2012—2016年逐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分别为125.9 万、151.3万、170.0万、174.0万、149.0万粒。通过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建立原种繁育基地,2013—2016年逐年建立原种繁育基地分别为14.00、33.33、64.67、118.00 hm2。同时,在各主产乡镇建立一代种、二代种繁育基地。全县脱毒良种面积不断提高,2016年达1.37万 hm2,占种植面积的77.4%。
1.3 标准化种植技术广泛普及
全面落实“脱毒良种、适时早播,增施磷钾、平衡施肥,深松整地、双行垄作,密度四千、垄土三次,综防病虫、科学管理”40字标准化种植技术要领。经逐年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
2 盐源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
2012年开始推广机械化生产,2013年盐源县依托承担的部、省、州马铃薯高产创建和川西南山地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项目,根据种植规模集中连片、适宜农业机械作业、农民积极性高的原则,选择“盐源坝子”的白乌镇、棉桠乡、下海乡等11个乡镇为项目实施区,大力示范推广以机耕机播机收为突破口的配套增产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机械化作业,购置马铃薯机耕、机播、机收机械5台套,专业从事马铃薯生产,组建了华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 hm2,带动附近136户120 hm2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探索山区马铃薯节本增效生产新模式。项目区机耕面积553.33 hm2,其中机播面积190 hm2,占机耕面积的34.34%;机收面积146.67 hm2,占机耕面积的26.51%,占机播面积的77.19%。经四川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及测产验收,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0.56万hm2,平均产量33 825 kg/hm2,对下海乡56.67 hm2增产模式攻关中心示范片随机抽取机收测产,平均产量34 440 kg/hm2。2014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四川省农机推广总站与盐源县农牧局联合在华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进行马铃薯机播、机收示范,极力推进机械化作业水平,结果显示,青岛洪珠的2CM-4播种机第15代较第13代播种效果好,青岛洪珠的4U-110、4U-170收获机对黏土和高差较大的田块适应性较差,收获马铃薯存在土块与薯块不易分离、分开的问题,容易出现破薯、漏薯等现象。盐源县建设“马铃薯机种机收”增产模式攻关片120 hm2,鲜薯产量35 340 kg/hm2,较全县大面积增产16 365 kg/hm2,增幅86.2%,示范带动全县马铃薯机耕面积达1 466.67 hm2,机播面积233.33 hm2,机收面积160 hm2,示范效果显著。2015年马铃薯机耕面积达3 486.67 hm2,机播面积为413.33 hm2,机收面积386.67 hm2;2016年马铃薯机耕面积达6 346.67 hm2,机播面积833.33 hm2,机收面积733.33 hm2,仅分别占播种面积的35.79%、4.70%、4.14%,低于2012年全国马铃薯机耕、机播、机收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表 1),马铃薯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马铃薯机械化有较大空间和潜力。四川已将马铃薯机械农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民政策将鼓励种植户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3 盐源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气候
盐源县由于受高空西风南支急流和印度洋季风暖流影响,干湿季节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01 d,早霜10月底,晚霜3月底,年均气温12.1 ℃,最高温度30.7 ℃,最低温度-11.3 ℃,积温3 350 ℃。冬春少雨,3—4月风大,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6—10月为雨季,年均降水量 855.2 mm,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9.2%,年蒸发量1 530 mm,为降雨量的1.79倍,平均相对湿度为59%,水热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变化:每升高100 m,年平均气温下降0.5~0.6 ℃,≥10 ℃积温降低314 ℃,而年降水量增加38 mm。由此可见,盐源盆地气候,从盆地至盆周山地包括了北亚热带至暖温带乃至温带的不同热量水平,并且属于具有高原特征的西南季风气候,对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endprint
3.2 农田状况
盐源县境内地形以四周高山峡谷,中部丘陵盆地为总特征。一般海拔在2 300~2 800 m之间,最高海拔4 393 m,最低海拔1 200 m。“盐源坝子”的11个乡镇田块面积大,坡度≤15°,宜实施机械化,其他区域地形坡度较大,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3.3 土壤
盐源县土壤以红棕壤为主,呈微酸反应,pH值6.0左右,有机质含量较高,活性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土质黏重[2]。大春马铃薯播种在3月中下旬,出苗在5月上旬,由于工程性缺水,马铃薯主产区基本无灌溉条件,春旱特别严重,造成马铃薯不能切块播种,整薯播种也不能正常出苗。春季马铃薯播种后,一次降雨量不到30 mm,就会导致马铃薯出苗期推迟、出苗不整齐及苗期生长势弱,严重影响马铃薯早播、上市时间、产量和效益。7—9月多雨气候,造成土壤含水率较高,杂草丛生,收获各环节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土壤、根茎及杂草等拥堵在一起,不能作业。天气干燥时,黏壤土容易板结,入土阻力大,小机具常不能入土。
3.4 农艺
虽然经过多年标准化生产推广,仍有30%面积属于满天星种植,马铃薯的播种由人工点播完成,导致马铃薯的播种行向(顺坡栽培、横坡栽培)、行距、株距、播种深浅不一;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马铃薯生长后期田间杂草生长茂盛,缺乏苗后除草技术、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了很大难度,特别是收获机具难以适从,作业质量不高,甚至不能作业。
3.5 技术
3.5.1 适应性差。目前,推广的1 m开厢、双行错窝种植、起垄的标准化栽培与市场推广的中型拖拉机1.3 m的轮距不匹配;播种选用的13代青岛洪珠的2CM-4播种机,不能完成马铃薯覆膜集雨保墒栽培,况且对种薯要求较严,不规范的种薯无法播种,由于种薯分级不严造成播后缺窝较多,单位面积减产,效益降低[3]。马铃薯机具专用性强,在当地难以用于其他农作物生产,导致利用率低;国产同类机型价格差异大,可靠性、耐用性难以让用户满意,零部件供应保障困难,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无法充分发挥。
3.5.2 生产者文化技术水平低下。马铃薯种植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于相对复杂的马铃薯生产机具使用存在一定困难。此外,由于缺乏维修网点及维修人员,零配件的供应也没有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铃薯生产机具的推广应用。
3.6 经济
种植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户均耕地少(约0.51 hm2 ),马铃薯种植农资投入大、人工费用高,投入产出比不高,且市场有一定的波动性,导致马铃薯生产收益并不算高,限制了农户对马铃薯生产机具的投入,扣除购机补贴,财政又没有其他经费支持,造成了马铃薯生产机具在投入上没有保障[4]。
3.7 推广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马铃薯田间机械化生产重视力度不够,农机企业产品效益预期与马铃薯种植业效益预期有较大差异。四川农机企业基本没有生产马铃薯机械,外省企业受推广量的限制等因素,对在四川推广设备的适应性改进不够重视,推广力度不大,价格甚至远高于其他种植区,适用的小型化的切种机和清选机还是空白,在发展机械化生产上除购机补贴外,没有更好、更优惠的扶持政策,造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举步维艰。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科技创新
整合农机技术力量,配套研发资金,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采取引进、改进完善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模式,以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为技术依托,以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为基地,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建立机械化示范点,反复试验验证马铃薯机械化新技术的适应性、可靠性,并对技术进行集成、配套和熟化,形成适宜盐源县的机械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4.2 大力开展试验示范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大力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熟化技术和配套机具,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机具科学运用。
4.3 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开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拓展服务区域,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服务,降低作业成本,保障农机作业收入,以机养机,激发农机户开展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服务的积极性,化解农户小规模生产与马铃薯产业化之间的矛盾,促进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发展[5-6]。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制定实施促进马铃薯机械化的政策,经济上扶持,技术装备上武装,加大马铃薯机具购置补贴投放力度,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补贴先进适用的马铃薯机具上,并向马铃薯种植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倾斜,提升机械化生产能力。
5 结语
盐源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市场需求旺盛,机械化生产刚起步,随着国家主粮化战略的推进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引导,马铃薯产业发展必然迎来新的历史机遇,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空间巨大,对保障粮食安全,助农增效、增收,全力推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意义重大。
6 参考文献
[1] 余秋林,王冬梅.盐源县马铃薯产业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4):315-316.
[2] 刘世全,熊毓秀,徐显德,等.四川盐源盆地的红色土壤及其分类问题的初步探讨[J].四川农学院学报,1984(1):73-82.
[3] 杨红旗,王春萌.中国马铃薯产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种子,2011(5):100-103.
[4] 张耀宗,王伟.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农業现代化研究,2013(2):186-189.
[5] 陈华宁.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8(8):13-15.
[6] 谢建华.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7(5):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