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中DEM精化技术方法研究

2017-09-06熊淑雅索菲王宝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7期

熊淑雅+索菲+王宝

摘 要:通过对已有DEM、DLG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一套基于ArcGIS、PixelGrid以及MapMatrix平台快速生成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工艺流程,并针对不同方法制作DEM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讨论,得出了具体的结论和成果。对大批量快速制作不同尺度的DEM提供实用的参考价值和制作方法。

关键词:DEM;DEM精化;多尺度;坡度分析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

1 数据源分析

基于已有5米格网DEM进行精细化生产相对简单,但只适用于单幅坡度小于45°且占比达到80%以上面积的图幅,因此在决定采用哪种数据源之前需要做好坡度分析工作。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对DEM进行基于单元的GIS运算,即坡度分析。坡度分析完成后,单幅坡度45°以下,且面积的占比达到80%的图幅,就可以直接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栅格处理模块(Raster Processing),对已有DEM成果数据(即5米格网DEM)进行格网重采样(Resample)为2米格网DEM成果,采样方式一般采用双线性内插算法(BILINEAR)。

坡度45°以下且面积占比未达到80%的图幅,需要基于DLG数据源进行DEM精化,所用的软件除常用的ArcGIS外,还有MapMatrix和PixelGrid。利用PixelGrid中的批量拼接和接边功能,将DEM數据在PixelGrid里打开后,同时开启对应的等高线(等高距可选择),参照等高线和对应DEM对接边处进行修测。MapMatrix在控制地形、处理地形细微处和地形变换频繁突兀处可以保证数据成果的精度。

2 基于DLG生产DEM

基于DLG数据源进行DEM生产时,一般原理是在 1:10000数据库中选取其中的等高线、高程点、水系等要素以及已有的地形特征数据,对选取要素进行编辑、拼接、分幅裁切,然后按照统一设计的2米格网大小,采用合适的数学内插方法生成DEM。

2.1 基于ArcGIS快速生产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

针对本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进度要求,快速制作DEM采用了两种试验方法:一是利用ArcGIS模块中的 3D分析工具(Raster Interpolation);二是在航天远景(MapMatrix)中通过加适量特征线快速制作DEM。利用ArcGIS的Raster Interpolation分析工具选取等高线、水系、高程点以及冲沟、陡坎等方向线,设置适当的参数,运行Topo to Raster命令生成指定格式的DEM成果数据。此法简单、易行且做出来的DEM整体精度高、过渡平滑美观,但因为本次数据源缺少特征线,导致生成的DEM在地形细节方面(主要是地形变换突兀处、微地形处)套合精度较差,且一次不能处理太大范围。

2.2 基于MapMatrix快速生产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

在航天远景(MapMatrix)里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取用三维等高线数据,加适量特征线和控制线即可。基于等高线生成DEM的步骤为:

(1)在“MapMatrix-特征采集处理专家”文件新建特征文件,生成*.fdb文件,设置工作区属性,导入*.dxf文件。导入数据后进行矢量外包,全屏显示,将数据范围设置为当前工作范围。

(2)使用平行移动工具,对现有数据进行平行线操作,在原等高线正负向0.2米距离处生成一对平行线,给定不同的图层和色值,输入对应高程值(与原等高线0.5米高差)。数据操作完成后,统一检查修改平行线相交处、地形漏绘处以及等高线接边。

(3)地形复杂区域,利用画线工具沿着山脊和山谷添加特征线。

(4)导出数据“图号.Dxf”,利用小程序把*.dxf转成*.dem,设置X、Y间距(2米)。

(5)在MapMatrix界面下,利用工具 DEM转换,把*.dem输出指定的格式。反生等高线进行检查若有粗差或套合超限处,重新进入“MapMatrix-特征采集处理专家”进行处理,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使用上述方法生成的DEM具备如下优点:

(1)DEM反生的等高线与原始DLG套合精度极高,且地形细微处的表现很细致。

(2)数据整体质量好,等高线自然平滑。

(3)制作过程简单、快捷且数据检查、修改起来方便、易行。

3 实例验证及分析

3.1 坡度分析

首先选取实验图幅I48G006001,基于已有5米DEM数据成果做坡度分析,分析结果主要用于选择DEM精化的方法。具体分析工作在ArcGIS Spatial Analyst中进行,主要分为三步:基于Surface的坡度提取(Slope);基于Reclass的坡度分级(Reclassify),以45°为界分为两级;基于Conversion Tools的栅格转面(Raster to polygon),用于统计坡度级别面积的占比。以45°为分界点进行面积占比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3.2 基于DLG生产DEM的两种方法比较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ArcGIS模块中的3D分析工具(Raster Interpolation),选取DLG数据中的等高线、水系、高程点,设置适当的参数。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MapMatrix-特征采集处理专家,导入DLG数据中的等高线,添加控制线和特征线,运行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白线为原始等高线数据,两侧的红绿平行线为地形控制线,黄线为特征控制线,通过这种方法做出来的DEM既与实际地形的符合程度很高,又很好地保留了细部特征。以上两种方法生成的DEM结果对比如下:endprint

从图5可以看出方法二生成的DEM地形细部特征和局部套合明显优于方法一生成的DEM成果,由此也验证了上述提到的基于MapMatrix快速生产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的优点。

3.3 DEM精化数据接边

DEM批量数据制作好后,直接在PixelGrid打开DEM,进行拼接和接边操作。数据拼接前注意统一所有DEM的坐标投影系统,每幅图除了给定大地基准、投影与分带,还要定义高程基准,以便正确拼接和检查修改。DEM拼接好后,开启对应的图幅结合表和等高线,参照5米等高距对应的等高线和成果DEM对图幅接边处进行检查和修测。针对不同期数据的接邊,此方法立显直观、快捷,且接边后的数据过渡平滑、美观、精度高,能做到随时检查修改。

3.4 DEM精化数据处理及裁切

针对数据不满幅的情况,零值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不同期数据拼接好后,无值区可能会显示多种不同的值,为了正确显示图像,需统一处理。

3.5 DEM精化问题处理

在等高线套合差检查过程中发现在山区陡崖等位置,不论基于已有DEM重采样还是基于DLG精细化处理的DEM成果,其反演的等高线与DLG成果中的等高线套合差较大,有横穿等高线现象,经分析原因是因为栅格化后的DEM格网空间大小为2米,而陡崖等区域原始的等高线之间的距离间隔远小于2米,反演后的等高线无法准确反映该区域的三维地形信息,这些区域不做检查依据。原则上每幅DEM起止点坐标必须位于起止像素的中心点,发现有不满足要求的图幅(非满幅或通过已有DEM重采样),可以通过重采样的方式对拼接好的DEM整体做角点坐标的适当调整,从而达到单幅裁剪后满足起止点坐标位于像素中心点的要求。

4 结语

通过实验检测了本文设计的一整套DEM精化方案,充分发挥了相关软件(MapMatrix、ArcGIS、PixelGrid)的优势,着重研究了利用DLG快速批量生产DEM的作业方法。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当特征线来提高DEM数据质量精度,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投入低、效率高、数据产品质量好且生产周期快,非常适合大规模DEM生产。不足之处是目前的特征线是手工添加的,存在人工判断的误差,导致特征线添加遗漏或冗余的情况出现,在特征线的自动化判断和添加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DPJ 08-2013《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