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2017-09-06杜静秀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

杜静秀

【摘要】通过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推行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高中英语教学中,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重点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互动,包括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主客互动。在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将英语课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延伸活动三个阶段。在信息交流方面体现出课前、课中、课后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Abstract】By adop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ra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es combined wi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Guizhou minority areas,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 strategy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ra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emphasizes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ynamic factors of teaching, including teacher-teacher interactio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teraction among student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With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class and th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English cla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pre-class preparation, class implementation and after-school extension activitie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t shows the intersecting multi-dimensional features among the pre-class, the lesson and after-class.

【Key words】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mode of Intera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lement strategy

引言

高中英语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习小组的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将英语课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和课后延伸活动阶段。在信息交流方面体现出课前、课中、课后纵横交错的多维立体特征。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英语课堂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反映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

一、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阶段

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阶段包括:师师互动即集体备课、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即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策略。课前准备阶段为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实施提供保障。

1.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智慧、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使原有的教学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为了保证互动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教师备课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准备出与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根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的教学情况,将英语组的教师分为高一、高二、高三集体备课小组。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集体备课为教师重构教学方案提供了平台,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考虑本班的学情,体现个人的风格。

2.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策略。合作学习小组分组策略是小组成就区分法,也可称为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小组成就区分法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于1978年创设的。它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较为简单、最容易实施的一种方式,但也是十分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最适用于初次接触和尝试合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任务分担,责任分担,团体记分的有效学习方式。在STAD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分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承担对本小组团体成绩高低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成绩都将决定团体成绩的高低。根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班级学生人数多的特点,一个班级通常有50-60名学生。在分组时,依据班级学生人数,一个学习小组包括6-8学生,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学习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及家庭背景方面不同。这种异质分组的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发挥每个组员的特长,实行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STAD分组时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1)学生的性别,教师应该按照班级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来安排和调整每个小组的男女比例,优化组内的性别结构。(2)学生的成绩,教师在分组时应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要混合英语成绩好、中、差的学生。(3)学生的能力,一个小组内要同时具备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记忆力好的学生,归纳能力强的学生,创造性强的学等。小组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讲师要尽量使学生能够在某些方面得到提高。(4)学生的性格类型。依据英国心理学家培恩把人的性格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这三种性格类型的典型特征为:理智型: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遇事冷静思考。情绪型:不善于思考,凭感情办事,遇事容易冲动。意志型:目标明确,行为主动,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可以让理智型的学生做小组的组长;情绪型的学生做小组的发言人或表演者;意志型的學生负责资料收集,发起讨论等任务。endprint

二、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阶段

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阶段包括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学习小组互动学习和对互动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设计。课堂实施阶段是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

1.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在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包括“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现代课堂教学的四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之间形成了“立体的信息交互传递与交流加工图示网络”。在此网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与友好合作关系。

在课堂授课时,教师的讲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互动合作学习课堂上新教学内容的资料由教师向学生呈现,主要采用教师在课堂讲授、直接教学、或讲授—讨论的方式作为课堂授课的呈现方式,以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呈现学习资料。根据古德等人的研究和建议,在运用STAD授课时,不同的环节应体现以下精神:(1)准确。在课堂授课开始,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教学内容和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尽可能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2)变通。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紧扣测验的目标,把教学重点放在弄清意义;通过不断提问和对所学内容的展示获取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反馈,消除不必要的间断时间,保持授课的连贯性。(3)精解。在定向学习阶段,为了使学生思考问题并准确回答问题,教师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让所有学生认真准备问题,教师把准备好的答案反馈给学生。

在学习小组活动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小组活动的意义,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几条小组活动规则: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所在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只有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请教老师之前先要寻求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

在学习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协调各小组的活动,对学习小组的进行评价和奖励,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教师要仔细观察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教师要及时地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在面对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为小组讨论提供点拨。当小组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学习小组互动学习。学习小组互动学习包括组内互动和组际互动两种学习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高中生正处于由青年向成人转变的时期,渴望与别人交流和得到认可,并以此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一过程满足了学生内心潜在的各种需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组内互动主要是指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依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学生英语偏差,起点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学习小组的组内互动包括生生互助式的小组学习和生生合作式的小组学习。生生互助式的小组学习是指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于知识内容方面学习任务,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带动成绩较差的同学共同学习,通过给成绩较差的学生讲解学习内容,争强自身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争强好学生的责任感。成绩差的同学可以从成绩好的学生哪里学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生生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是指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对于话题式的学习任务,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来完成,组长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分割学习任务。例如在话题辩论的学习任务中,可以把组员分为资料收集员,小组发言人,材料整理者。生生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学生创设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业成绩差的同学可以在课上通过角色扮演,收集资料,制作小组学习用具,参与课后活动树立信心,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找到归属感。

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组际互动主要是指学习小组之间就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进行的交流。依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组际互动包括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的形式。

在组际互查的环节,教师安排学习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小组之间相互批改练习题。

在组际竞赛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当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同组的其他成员可以纠正或补充,也可以由其他小组纠正或补充。教师再根据各个小组答题速度和质量评分,并适时给予鼓励。

3.互动合作学习的评价设计。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学习小组的评价设计定位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上。评价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以小组团体成员完成目标为评价的重心。每个学生的成功建立在小组团体成员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每个学生的成功有助于整个小组团体成员的全体成功。依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绝大部分学生是非独生子女,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的现状,互动合作学习的评价包括教师评定、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评和组间互评。

教师评定包括教师对小组成员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小组合作技能、合作过程的评价和学习小组成员情感态度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成员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设置小组提高分的个别化测试来完成。教师对小组合作技能、合作过程的评价主要用于对组际竞赛的效果进行评价。教师考察小组集体合作情况和学习过程,包括小组成员合作方式的有效性,任务进程与时间安排的恰当度,小组成员是否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发言,是否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对学习小组成员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是指教师考察小组内部是否有一種和谐、融洽、合作的氛围。endprint

學习小组内部成员互评主要采取匿名填写互评表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团队合作精神、个人责任感及积极性进行评价。

在组际互评中,将各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和合作过程进行讨论,互相评议,既对小组的合作学习状况作了客观开放的评价,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组间互评,小组之间交流了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合作技巧。拓展了彼此的思维空间。这样,各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后延伸活动

课后延伸活动是互动合作学习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后延伸活动可以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竞争的意识。巩固所学的知识,为预习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依据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的高中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持消极的态度的现状,课后活动延伸活动主要包括兴趣小组活动和英语技能比赛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通过组建英语社团,组织社团活动来实现。英语社团包括:英语课外阅读社、英语口语社和英文影视欣赏社。这些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了解英美文化背景,拓宽眼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能力,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英语技能比赛活动以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为目的,可以推动兴趣小组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英语学习成果和才能的平台,同时与兴趣小组活动形成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英语技能比赛活动包括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单词听写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技能比赛作为课后延伸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生的能力得到认可;另一方面,通过技能比赛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更能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竞争的意识。

四、结论

新课改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分为课前、课堂实施和课后三个阶段,以课堂实施阶段为核心,三个阶段中形成了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主客互动的立体互动学习和交流的学习氛围。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能促进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