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2017-09-06柏璐
柏璐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微博”的含义和功能进行阐释,其次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探究强化微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旨在改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28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Micro-blog
BAI Lu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micro-blog" to explain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overview,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micro-blog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nally micro-blog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micro-blo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微博”由埃文·威廉姆斯最先提出,其创办的Twitter作为微博服务网站,促使“微博”在全球范围内普及。2010年,《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微博”一词,并对其释义为微型博客,因其短小与精悍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1 对微博的概述
1.1 微博含义
新媒体背景下的学者,将微博定义为可用于信息实时分享的网络社交平台,其特点可分为5个方面:信息“背对式”交互,即双向关注、单向关注;内容简单明了,可利用网络、手机等软件对其内容予以更新,且同时保持内容在140字符数以下;实时性,信息发布具有随意性、实效性特点;广播性,信息内容以公开呈现的方式,便于各类群体的转发与评论;社交平台,博客以个人管理为主,对文章网页予以定期更新,而微博却与之相反,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侧重于信息分享与交流。
1.2 微博类型、功能、特点
微博是新興媒体,在多元化领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微博类型具有多样性、繁杂性特点,即以发布主体的差异,将微博分为政务厅、媒体汇和校园、名人堂与品牌馆等;依据内容不同,将微博分为生活类、时尚类、文化类、娱乐类与财经类以及体育类等。纵观微博内容公益式、论证式和营销式、休闲式特性,笔者将微博类型归纳为以下几项:时事政治类、经济资讯类、文化教育类、生活休闲类。另外,微博具有基本功能(关注、评论、转发);具有核心功能(信息发布和获取);具有延伸功能(人际交往延续、重构),其特点包含简明化、微型化和便捷性、互动性、圈群性与个性化。
2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首先,拓宽信息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涉及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四项内容,传统教育以权威报刊杂志、经典著作为主,现代教育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者通过微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运用高频率、高精准的微博信息,如文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信息,为学生教育资源实施有效拓宽,而,实现教育资源实时共享的同时,为学生创造生动化、多元化思政教育方式。
其次,丰富教育载体。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思政教育载体为:可用于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教育的活动形式、物质实体。传统思政教育课堂,以会议传播、政治理论作为教学方式,加之受到教育载体的空间限制,使其思政教育效果无法得到很好保障。现代教育中,随着微博等网络载体的运用,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通过对其承载性、互动性与渗透性,以直观的方式向大学生展现社会荣辱观和价值观、国情党情等内容,有助于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形象化。
最后,增强教育实效。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其原因在于:微博广播性特点,可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传统思政教育以教师和学生的单向沟通为主,教育效果不理想,但随着微博的运用,通过对党的执政理念、国家政治方针的宏观把控,结合大学生心理需求、思想动态,全面开展疏通引导、科学预见性的思政教育。
2.2 消极影响
首先,削减教育权威性。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者利用事先计划的方式,对教育信息予以获取和传递,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影响。但是,受到微博开放性、快捷性等特点的影响,使思政教育权威性受到挑战。例如:对教育者话语权的削弱。微博信息实时性优势,虽然可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共享,但政府、学校和教育者的信息把控性逐渐被脱离,致使教育双方信息接受差距有所增大,从而在大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特点掌握不明的前提下,丧失教育话语权。endprint
其次,误导大学生思想行为。微博作为新型网络平台,利用信息丰富、便捷交流的特点,吸引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参与度。虽然微博已全面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使其形成多维度“信息圈”,促使其人际交流、情感宣泄等需求得以满足,但因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误导,对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构建给予冲击。譬如:因微博可选用手机等便携设备进行登陆,致使大学生过于沉浸于虚拟世界,成为“五指一族”,不仅对个人心理、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还易造成现实世界、虚拟世界的混淆。
3 微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3.1 构建、健全微博管理体系
基于开放性微博平台,其信息“鱼龙混杂”,若要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政府部门应逐渐加大关于微博信息管控的力度,如用户信息审核与认证、不良信息审查、舆论引导等。结合笔者实际调查工作的开展,45%以上大学生认为应重点关注于微博用户实名监管、36%的大学生主张通过法律的完善,对微博秩序予以规范性管理。
第一,制定微博实名机制。韩国作为首例推行网络实名认证的国家,虽然国内对网络实名制予以借鉴,但仍未得以全面施行。针对此,政府、学校和社会间应协调运作,以微博运营商为载体,建立微博账号管理机制,通过对认证对象和受众群体资料的完善,确保其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指引和倡导,鼓励真实身份在微博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提升信息真实性,还可培养发布者理性思维,使其为自身言论承担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以此降低微博信息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
第二,加强法律建设。微博管理应在用户自律的前提下,加以法律制度的辅助,否则会因法律强制性的缺失,产生不良舆论、虚假信息等问题,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随着微博等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诸多国家通过微博相关法律的制定,对诽谤信息和虚假信息予以严格控制,面对微博多样化问题,运营商纷纷制定微博管理制度,例如:《新浪微博社区公约》(2013.7.4)通气会的召开,新浪运营商通过谣言公示系统的设定,引入“信用积分”制,对微博平台虚假信息进行控制。
3.2 构建大学生教育机制
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适应媒体环境,巩固高校主流教育地位,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的制定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若要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可从防控机制、疏导机制、反馈机制三方面入手。
防控机制:微博在倡导情绪宣泄、个性彰显的同时,其微博文化也在校园中得到广泛宣传,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如“微博控”、无国界信息传播、虚假信息和反马克思理论的产生,致使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冲击,长此以往,其思想意识逐渐“西化”。对此,大学生思政教育者应该充分結合微博应用、大学生现状,构建微博防控机制,从而营造思政教育新理念。在此过程中,微博防控机制的制定,应以防控内容界限、技术与人力双重防控为前提,通过对大学生思政情绪的渲染,起到实时反馈与跟踪的目的。
疏导机制:针对当前微博多元化负面新闻,大学生思政教育者若仅依据防控机制,则难以实现信息监控的目的。对此,还需通过疏导机制的制定,利用沟通渠道的设定,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和认知疑惑等状况予以心理疏导,从而对其思想状况进行引导。例如:某大学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将“寻觅心理轨迹”作为思政教育主题,并结合“一对一”辅导模式,促进大学生积极人生观的形成。
反馈机制:大学生教育机制的组建应以反馈机制为前提,利用对防控信息、心理疏导结果的评价与反馈,在体现基于微博媒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科学化、时效性的同时,避免形式主义。再者以微博运用现状、思政教育队伍评价、思政教育效果等多种反馈机制,促进大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微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的分析,可知其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者并存,如拓宽教育资源和削减教育权威性、丰富教育载体与误导大学生思想行为。为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可利用构建、健全微博管理体系、组建大学生教育机制两种形式,对其微博信息、思想行为予以约束,从而将微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高雁平.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7):76-79.
[2] 徐兰,刘凤波,卢洪雨.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0-133.
[3] 顾建平.“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66-68.
[4] 朱俊樾,丁淑芳.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3(20):148-148.
[5] 张俊杰. 微博平台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J].职业时空,2014.10(12):130-131.
[6] 林晓,王建浩,顾坚,等.微博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32(1):112-113.endprint